用户:Aizag/暂存区13
空军 Luftwaffe | |
---|---|
存在时期 | 1935年3月1日—1946年8月20日 |
国家或地区 | 纳粹德国 |
种类 | 空军 |
规模 | 340万人(1939至1945年总人数)[1] 119,871架飞机(总产量)[2] |
直属 | 德国国防军 |
参与战役 | 西班牙内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指挥官 | |
著名指挥官 | 赫尔曼·戈林 |
纳粹德国空军(德语:Luftwaffe,直译即“空军”)是指存在于1933年至1946年期间,隶属纳粹德国武装力量“国防军”的空军军种。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空军是当时世上最强大、最先进和最具战斗经验的空军[3]。纳粹德国空军于1935年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撕毁了《凡尔赛条约》后正式成立,用途主要是为支援闪击战横扫欧洲。其中,德国的飞机大部分皆为先进的设计,在技术上胜过1930年代的其他大部分国家。如Ju 87“斯图卡”轰炸机和Bf 109战斗机即是当时德国空军的代表性军机。空军是德军在闪击战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提供了陆军战术性的密接支援,令德军在战争头九个月内以非常短的时间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其胜利进展直到1940年于不列颠空战才被英国皇家空军所停止,原因是当时的德国空军缺乏战略打击能力。尽管这场空战的失败挫伤了德国空军的气势,当希特勒于1941年6月为扩大“生存空间”而入侵苏联时,德国空军在初期仍取得不小的战果,其胜利一直到1942年至1943年的苏联冬天所中止。
由于德国并未在1941年或1942年取得对苏联的决定性胜利,德国空军被迫陷入一场消耗战中,作战范围也持续扩大到北非和大西洋。美国的参战更使得英国皇家空军迅速恢复实力,能对德国本土持续地空袭,德国将其反击行动称作“帝国保卫战”,在这期间,德国空军的力量持续被削弱,到了1944年中期基本上已消失,使得在西线反击盟军的德国陆军缺乏空中支援。德国空军以革命性的新式战机持续战斗至战争最后几天,如Me 262、Me 163和He 162,但仍无法扭转战败的结果。
前身背景
[编辑]纳粹德国空军的前身为创立于1910年的“德意志帝国航空队”(通常简称为“航空队”,Fliegertruppe),为从属于陆军的航空部队。1916年10月8日,“航空队”改名为“陆军航空队”。这支部队为西线战事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空战行动受到相当的关注,而以击落80架敌机的“红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为首的王牌飞行员们(击落敌机超过5架的飞行员)更成了全国知名的人物。然而1918年11月,德国战败,被迫签署《凡尔赛条约》,德国被要求销毁所有飞机,并禁止拥有空军。由于德国已在战后检讨中认同战场上空军的重要性,故德军领导人汉斯·冯·塞克特将军尽其所能地保有其空军发展潜力,在极为有限的陆军4000名军官员额中保留具航空兵经验者180人[4]。在条约禁令下,德国只得秘密发展军事航空技术,透过国内民航公司和飞行俱乐部的合作,使德国在航空技术上没有落后其他国家[5]。1922年,协约国解除德国低性能的民用飞机生产禁令,后者航空工业因此开始复苏,设计出大量可在必要时刻改装为军用的民用飞机,而考量到低性能飞机无法培养高素质的飞行员和侦查员,德国又与苏联合作,在后者境内秘密开设学校,用于试验各种新战术和培训飞行员[6][7]。1927年,“德国汉莎航空”已发展为全欧洲实力最强的航空公司,而以此为基础发展的远距离飞行、导航、航空仪表设备等当时属于较为先进之技术,皆为日后德国空军的复兴打下良好的基础[8]。
德国空军的重建则要到纳粹党领袖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后数个月才真正开始,他任命在一战曾击落22架敌机的空战英雄、同时也是纳粹党高级官员的赫尔曼·戈林为德国航空部长,而戈林也找来“汉莎航空”的第一任总裁——艾尔哈德·米尔希作为其副手。1933年3月,负责开发与生产飞机的“帝国航空部”正式成立。1933年3月25日,戈林透过“德国航空运动协会”掌控了全国的航空组织,并保留其“运动”之名作为规避条约的手段。1933年5月15日,戈林将国内所有军事航空组织并入“帝国航空部”之下,当天后来便成了德国空军官方诞生日[9],而戈林便成为空军总司令。1935年3月1日,新生的德国空军正式对外宣告成立[10]。1937年,纳粹党以“德国航空运动协会”为基础,成立了“国家社会主义飞行军团”,为大量青年作军事飞行训练,该组织成员全为纳粹党员,因此相较于德国的其他军种,空军的纳粹主义意识形态很早便打下了基础,希特勒便曾对各军种做出意识形态上的评价:“我有一支信奉天主教的海军、一支保守的陆军和一支国家社会主义的空军。[11]”[12]。
戈林与米尔希为1933至1936年德国空军的迅速发展起了关键作用,戈林虽对新技术一无所知、沉浸于权力斗争和奢侈的生活,但由于该人在纳粹党内与希特勒的亲密关系,空军得以争取到大量的预算,而实质营运则由米尔希负责[13][14],其制定周密的计划重振在1920年代末因经济危机而萎靡不振的航空业,如透过分散制造,集中组装的生产模式、强硬要求工厂加班等方式使飞机月产量增长两倍,提供大量低息甚至是无息贷款帮助航空业度过危机、将部分企业收为国有等等[15]。1933年,德国全国仅7家飞机制造厂和4家航空发动机厂、工人3200人、月产100架。1934年,航空业工人上升至16000人。1933年至1936年新建飞机制造厂60家。1935年5月,德国已有2000架飞机,Bf 109、He 111、Do 17等新型飞机也陆续投产。
战间期
[编辑]战略空军至战术空军的更易
[编辑]进军莱因兰和干涉西班牙内战
[编辑]德国空军自的第一个军事行动是在掩护陆军进驻莱因兰非武装区的行动。1936年3月7日,陆军的3个连兵力进驻当地,而空军则准备了第134战斗机联队第3中队与第165俯冲轰炸机联队第1中队配合行动。然而德国当局收到法国轰炸机正准备攻击进驻的德军之消息,装备Ju 52的第753水平轰炸机联队第1中队便准备轰炸巴黎。德军之后确认了该情报过于夸张,空袭行动便取消[16]。
德奥合并和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编辑]开战前的德国空军
[编辑]到了1939年夏德国空军拥有9支大部分装备了Bf 109的战斗航空联队、4支装备Bf 110重型战斗机的驱逐大队(Zerstörergeschwader)、11支装备He 111和Do 17Z的轰炸机联队和4支俯冲轰炸航空大队(Sturzkampfgeschwader)[17]。Ju 88意外地在设计上碰到困难,因此当战争爆发后仅有12架得以投入使用。德国空军此时共有373,000名士兵(其中有208,000名的伞兵、107,000名士兵的高射炮部队和58,000名的通讯兵),飞机则共有4,201架作战飞机,其中1,191架轰炸机、361架俯冲轰炸机、788架战斗机、431重型战斗机和488架运输机。尽管有些不足与缺陷,德国空军在当时仍是一支令人敬畏的军事力量[18]。
然而即使到了1940年春德国空军仍尚未全体动员。尽管存有原物料短缺的问题,乌德特还是借由引进航空工业一天工作10小时的制度,并加以合法化。在此期间建立了30个轰炸机中队(Kampfstaffeln)和16个战斗机中队(Jagdstaffeln)。此外还有5支驱逐军团(Zerstorergruppen),分别是JGr 101、102、126、152和176被组建,全都配有Bf 110[19]。
德国空军也大大扩增空勤人员的训练,为原本的142%,飞行学校共63所。这些设施后来被转移到德国东部,远离可能存有的盟军威胁。空勤人员后来达到4727名,增加原本的31%。然而因为如此急速的扩增和训练导致997人死亡和额外700人受伤,946架飞机也毁于这些意外中。完成训练的空勤人员约有3,941名,而德国空军此时约有220万人[20]。
第二次世界大战
[编辑]波兰战役
[编辑]“假战”
[编辑]斯堪的纳维亚和西方战役
[编辑]不列颠战役
[编辑]地中海和北非战区
[编辑]巴尔干战区
[编辑]伊拉克战区
[编辑]东方战线
[编辑]西线盟军反攻与最后的挣扎
[编辑]海空作战
[编辑]北极战区
[编辑]大西洋战区
[编辑]地中海战区
[编辑]波罗的海与黑海战区
[编辑]本土防空
[编辑]昼间防空
[编辑]夜战与电子战
[编辑]地面部队
[编辑]空降兵
[编辑]空降装甲师
[编辑]空军野战师
[编辑]防空炮兵
[编辑]德国空军在西班牙内战派遣兀鹰军团介入,测试新型飞机和战术,它们也帮助了长枪党的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击败了共和军,共约有2万名德国飞行员获得实战经验,使德国空军之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重要的优势。兀鹰军团在内战中曾有一个恶名昭彰的行动“轰炸巴斯克的格尔尼卡”。此行动普遍被认为是德国试验恐怖轰炸理论,但实际上德国并未蓄意对平民进行轰炸且仅将其视为支援地面部队的军事战术行动,直到1942年才以平民为主要目标进行轰炸[21]。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空军是当时世界上最技术先进的空军,并在其导火线“波兰战役”中迅速夺取了制空权。之后支援纳粹德国陆军作战,短短5周就使波兰军溃败。而德国空军的表现被总司令部评价为“达到预期”。空军已成为陆军极为重要的支援力量[22],并扫荡敌人局部的抵抗势力。戈林对空军的表现感到非常满意[23]。尽管德国空军的指挥和驾驶能力均十分熟练,但此行动的成功应归功于陆军和空军弹性与即兴的问题获得解决。空军还有一项珍贵的资产“地对空通讯系统”,之后在法国战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4]。
1940年春天德国空军协助陆军和战争海军在威瑟演习作战中大胆入侵挪威和丹麦。德国空军在斯堪的纳维亚获得制空权,对最后盟军撤出该地、德军获得胜利有决定性的贡献[25]。1940年夏德国空军在法国战役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它帮助摧毁了盟军的3支空军力量和在短短6星期里使法国战败[26]。然而德国空军在敦刻尔克战役经历了首次的失败。尽管有剧烈的轰炸,德国空军仍不能按照戈林的命令消灭英国远征军,使其保有有生力量继续战斗[27]。
在不列颠空战中德国空军经历了首次真正的失败。尽管重创了英国皇家空军的基础设施和在之后伦敦大轰炸中摧毁部分城市,仍没有达到希特勒施行海狮计划所必要的制空权[28]。入侵英国的行动于1940年12月被取消,之后希特勒要求全军准备位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准备。
隔年春天德国空军帮助轴心国盟友意大利在巴尔干地区取得胜利,并持续支援义军在中东、北非和地中海的战斗直到1945年5月。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德国空军在初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摧毁了数千架苏联飞机,但并未完全摧毁苏联空军。德国因为缺乏战略轰炸机,无法摧毁苏联的战争工业[29]。而随着战争不断延长,德国空军的力量持续被削弱,苏联空军不断在增强。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斯克会战后更确定了德意志国防军在东线的战败。
与此同时德国空军还要肩负德占欧洲对抗逐渐增强力量的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军。帝国保卫战的行动更是严重削弱德国空军的战斗机力量。尽管德国逐渐开发并生产许多先进的喷射与火箭式军机,仍无法对抗压倒性数量的盟军和解决缺乏熟练飞行员和燃料的问题。德国空军在1945年1月全部倾巢而出的底板行动(Operation Bodenplatte)后,再也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力量了。
组织
[编辑]指挥结构
[编辑]在整个第三帝国历史中,德国空军仅有两位总司令。第一位为赫尔曼·戈林,第二位是空军一级上将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莱姆,而后者不久就晋升为德军最高军衔元帅(不含帝国元帅)。其他被晋升至第2高军衔者有阿尔贝特·凯塞林、胡戈·施佩勒、艾尔哈德·米尔希和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
在柏林战役即将结束,柏林被苏联红军所包围时,戈林发了一封电报给希特勒,建议他交出指挥权,由自己接管“帝国”[30]。希特勒将其解释为叛变,并撤销戈林所有职务并下令逮捕,但戈林的党卫队并未执行该命令。后来戈林于1945年5月9日在巴伐利亚被美军所俘虏,并在战后纽伦堡审判中被判处绞刑。虽然戈林要求采以枪决以死的像个军人,但遭法院拒绝。在行刑前,戈林以预藏的氰化钾服毒自杀[31]死于狱中。而施佩勒被最高统帅部审判起诉,为战后纽伦堡审判最后的12人之一。他被起诉的4项罪名后来皆被撤销,在1953年死于慕尼黑。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德国空军有4支航空舰队(Luftflotten),分别驻于德国25%的领地。随着战争的进程,德国占领地区增多,其航空舰队也逐渐扩增。举例来说,第5航空舰队就是在1940年为了应威瑟演习作战而创建的,而其他航空舰队亦因必要需求而建。每一支航空舰队下包含数个航空军(Fliegerkorps)、航空师(Fliegerdivision)、战斗机军(Jagdkorps)、战斗机师(Jagddivision)或战斗机指挥部(Jagdfliegerführer)。各单位内由各种类型的军机所组成,通常是分成数个联队(Geschwader),而中队(Staffeln)和轰炸大队(Kampfgruppen)则是独立的[32]。
每个联队由联队长(Geschwaderkommodore)指挥,其军衔可能是少校、中校(Oberstleutnant)或上校(Oberst)。他的参谋人员通常为经验丰富或仍在飞行作战的军官,包括副官、作战军官、情报军官、导航军官和技术军官[32]此外,每个联队都还有一支司令部本部小队(Stabschwarm)。
战斗航空联队(Jagdgeschwader)为一支战斗机联队,通常配有如Bf 109或Fw 190那类同时具有战斗机与战斗轰炸机功能的机种。由数个以战斗机所组成的中队(Jagdstaffel)组成的大队(Gruppen)所组成。因此第1战斗航空团编号为JG 1,它的下辖的第1大队编号则为I./JG 1和其第1中队编号为1./JG 1。每个联队拥有约120架至125架的飞机[32]。每一支大队由大队长(Kommandeur)指挥,中队则由中队长(Staffelkapitãn)指挥。然而这些军官的任命并非以军皆为标准,甚至连少尉也可能指挥整支中队。
德国的联队包括:轰炸机联队(Kampfgeschwader,简称KG)、夜间战斗机联队(Nachtjagdgeschwader,简称NJG)、俯冲轰炸机联队(Stukageschwader,简称StG)和相当于英国皇家空军沿海司令部,负责巡逻、救援和搜索任务的海岸飞行大队(Küstenfliegergruppen,简称Kü.Fl. Gr.)。专职的轰炸机大队为轰炸大队(Kampfgruppen,简称KGr),该单位约有80架至90架飞机[32]。
军工业
[编辑]人员
[编辑]战争罪行
[编辑]强迫劳动
[编辑]自1943年至1944年,德国空军将飞机生产作业转移到集中营,以解决劳动力不足和盟军空袭的问题。毛特豪森-古森和米特尔堡-多拉两座集中营建成了德国当时规模最大的两家飞机制造厂[33],另外还有弗洛森比尔格、布亨瓦德、达豪、拉文斯布吕克、格罗斯-罗森、纳特兹维莱-史特鲁特霍夫、斯海尔托亨博斯和诺因加默等集中营负责生产零组件[34]。1944和1945年,德国共用了多达9万名集中营囚犯从事航空制造业,在1944年至1945年的冬天,这些囚犯达到集中营总人口约10%[35]。
德国空军大量动员集中营囚犯从事飞机制造工作与战争后期急需战斗机的情势有密切关联,德军成立“战斗机幕僚组”此一组织专门管理战斗机生产作业,特别是使用集中营的劳动力,Me 262便有约1000架的机身是在古森集中营与强迫劳动营中制造的[36][37],这些犯人平均寿命仅6个月[38]。
屠杀
[编辑]轰炸非军事目标
[编辑]人体实验
[编辑]1941年,德国空军代表进行有关预防和治疗低温症的实验。冷冻/低温症实验由纳粹高层人员指挥,模拟德军在东线战场因准备不足而遭受困难的环境条件。主要的实验地点是达豪集中营和奥斯威辛集中营。达豪集中营的党卫队医生—西格蒙德·雷歇尔博士,在1942年的医学会议中直接报告希姆莱和宣传其冷冻实验的结果,标题为“由冬季和海所产生的医疗问题”(Medical Problems Arising from Sea and Winter)[39],约有100人死于这类实验中[40]。
1942年初,达豪集中营的囚犯被雷歇尔用于高空中测试弹射椅。还有在低压的压力容器中使囚犯模拟2.0万米的高空状态。另外还有传闻雷歇尔会解剖初次实验幸存者的大脑[41]接受实验的200名对象中,有80人当场死亡,其余者则被处决[39]。
注解
[编辑]注脚
[编辑]- ^ Pipes(2008年)
- ^ Philo
- ^ Killen(2003年),第93页
- ^ Corum(1992年),第179页
- ^ 刘杨 & 唐思(2014年),第2页
- ^ Stein(1962年),第54-71页
- ^ Sobolev & Khazanov
- ^ 刘杨 & 唐思(2014年),第3页
- ^ Hooton(2007年),第30页
- ^ Smith & Creek(2004年),第5页
- ^ Williamson(2012年),第3页
- ^ Lepage(2015年),第170页
- ^ Hooton(2007年),第31页
- ^ Corum(1997年),第124-125页
- ^ 丛丕(2015年),第88页
- ^ Smith & Creek(2004年),第6页
- ^ Hooton 2007,第79页。(Luftwaffe at War: Gathering storm)
- ^ Corum 1997,第271页。
- ^ Hooton 2007,第23页。(Luftwaffe at War: Gathering storm)
- ^ Hooton 2007,第24页。(Luftwaffe at War: Gathering storm)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Corum 1997, p. 7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Hooton 2007,第93页。
- ^ Hooton 2007,第91页。
- ^ Buckley 1998,第127页。
- ^ Corum 1997,第274页-第275页。
- ^ Corum 1997,第275页-第277页。
- ^ Killen 2003,第114页-第116页。
- ^ Killen 2003,第149页。
- ^ Killen 2003,第171页-第184页。
- ^ Killen 2003,第291页。
- ^ Killen 2003,第300页。
- ^ 32.0 32.1 32.2 32.3 Luftwaffe Operational Organisation
- ^ Dobosiewicz(2000年),第194页
- ^ Vajda & Dancey(1998年),第118页
- ^ Buggeln(2014年),第45页
- ^ Bartrop & Dickerman(2017年),第427页
- ^ Mauthausen-Memorial
- ^ USHMM,Gusen
- ^ 39.0 39.1 Tyson, Peter. Holocaust on Trial: The Experiments. NOVA Online. [2008-03-23].
- ^ Neurnberg Military Tribunal, Volume I · Page 200
- ^ Cockburn, Alexander. Whiteout:The CIA, Drugs, and the Press. Verso. 1998 [2008-01-04]. ISBN 1859841392.
参考资料
[编辑]- (英文)Lepage, Jean-Denis G.G. Hitler's Armed Forces Auxiliaries: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Wehrmachtsgefolge, 1933-1945. McFarland. 2015-10-20. ISBN 978-0-7864-9745-4.
- (英文)Smith, J. Richard; Creek, Eddie J. Kampfflieger: Bombers of the Luftwaffe, 1933-1940. Ian Allan Publishing. 2004-03. ISBN 978-1-903223-42-0.
- (英文)Williamson, Gordon. The Hermann Göring Divisi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2-03-20. ISBN 978-1-78096-566-6.
- (中文)刘杨; 唐思. 二战德国空军单兵装备: 全面系统的二战德国空军单兵装备全纪录. 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2014. ISBN 978-7-89429-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