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七世夫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七世夫妻中国流传的民间故事,男女主角是天庭金童玉女

某年七夕节,金童在天庭的宴会上不慎摔破酒杯,玉女为了开解金童,对其哧地笑了一声。玉帝见此以为二人动了凡心,贬谪他们至人间,“配为夫妻,却不许成婚”,七次转世只得苦苦相恋,却不得结合。等到功行圆满,始能复还天上。只有第七世是美满的姻缘。

七世夫妻的成书年代不详,作者亦不可考,故事以崇祯末年李自成兵败为限断,可见作者应是明朝以后之人。其内容取材多为志怪小说传奇杂剧。在光绪年间有“三世姻缘”之说,尚不见七世之说,作者可能是清末民初之人。[1]

转世

[编辑]

孟姜女与杞梁

[编辑]

七世夫妻第一世。孟姜女是秦始皇时代的一名女子[2],在新婚之夜,丈夫杞梁(或作范杞梁、范杞良、范启良、范希郎、范喜郎、万杞梁、万喜良等别名)被政府派遣去修造长城[3]孟姜女千里寻夫,最后却被告知丈夫已经死了,尸体长埋长城之下。孟姜女放声大哭,竟哭倒长城八百里,[4]以滴血于枯骨堆里认找到了丈夫的尸体,秦始皇因此召见孟姜女,惊为天人,欲纳孟氏为妾,孟姜女要求秦始皇需至秦皇岛为杞良披麻带孝,秦始皇答应;在秦始皇祭拜完杞良后,孟姜女捧著其夫尸骨在今孟姜女庙庙址所在,当场投海自尽。[5]

梁山伯与祝英台

[编辑]

七世夫妻第二世。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求学,途中与会稽书生梁山伯相遇,因言语投机,相伴到书院上学。英台与山伯同窗共砚三年,日夕相对,二人情谊渐深;由于英台的机智,也许亦是山伯的忠厚,山伯一直没有认出英台是一位女子。英台的父亲欲将英台许配马家,嘱人送来家书,讹称英台母亲有病,英台遂收拾行李返家。山伯“十八相送”,英台虽多方表达爱意,但纯良的山伯始终不解女儿心。英台惟有说道:家中九妹与她有一般的性情、相似的容貌,相约山伯到祝家相亲。山伯因事迟了三天赶到祝家,英台已被她的父亲逼婚,将她许配给马太守的儿子马文才。山伯与英台楼台相会,山伯始知英台为女儿之身,二人互诉衷情;错配姻缘,显然已成定局,无可挽回。山伯归去后,郁郁而终。英台出嫁时,途经山伯墓前,下轿扶碑痛哭。忽然天色骤变,坟墓裂开,英台跳入墓中。山伯与英台化为一对蝴蝶,自由自在地飞舞天上。

梁祝故事最早见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梁祝同学三年,竟不知英台为女儿身[6];到了晚唐张读的《宣室志》记载梁祝的基本情节;清代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出现了化蝶的结局。

郭华与王月英

[编辑]

七世夫妻第三世。郭华(或郭亚华、郭华郎、郭怀)与王月英为七世夫妻故事中的第三世。故事发生在唐朝。郭华,字建中,是一个卖胭脂的商人,[7]因缘际会下结识王家胭脂店的掌柜王月英,两人一见钟情,约在晚上城外土地庙相见。当夜,王月英依时赴约,但苦等不到郭华,以为情郎背信,唯有脱下一双鞋放在台前以示曾到此地,又羞又恨地跑回家,不久发高烧病倒。事实上,郭华那晚因家中宴客耽搁,及后赶到土地庙时王月英已早一步离开,只见一双绣鞋放在台前。郭华自知误约,回家后也大病一场。最后两人皆相思成疾,同赴黄泉,未能结为夫妻。郭华与王月英的故事最早可见于志怪小说幽明录》中有〈买粉儿〉一文,南朝宋皇都风月主人《绿窗新话》收录〈郭华买脂慕粉郎〉一篇,已出现男主角郭华的原型。元朝有杂剧《王月英元夜留鞋记》,又称《留鞋记》。

王十朋与钱玉莲

[编辑]

七世夫妻第四世。宋朝山西,王钱两家结好,王十朋与钱玉莲由双方父母指腹为婚。后来十朋赴京赶试,玉莲生母去世,其父再娶。继母于钱父过身后虐待玉莲,并伙同情夫设计陷害,使其投海自尽。十朋考取状元归来,准备返乡正式完婚,途上发现庙中放置著玉莲的订婚信物及遗书,十朋最终悲愤病倒离世。原是南戏剧本《荆钗记》的人物,不过在《荆钗记》中以两人团圆结局。

商琳与秦雪梅

[编辑]

七世夫妻第五世。明朝时,秦太师与商定国原是莫逆之交,更曾当着满朝文武百官将女儿秦雪梅许配给商定国儿子商琳。后来商家几次遭遇大火,家道中落,秦太师毁婚约,商琳思爱成病。后来秦家只将婢女爱玉冒充成雪梅嫁给商琳,并生了商辂。事情败露,商琳愤气伤心而死。雪梅为商琳守寡,并照顾其儿子商辂。成语“雪梅教子”即是指此。明代戏曲《三元记》的原型即据此改编。商辂确实是明代状元,而且三元及第,但并非《商琳与秦雪梅》的情节,亦无遗腹之事。[8]

韦燕春与贾玉珍

[编辑]

七世夫妻第六世。韦燕春生于明朝宣德年间,父亲早丧,与寡母寄居张员外家,就读于白云庵。十七岁清明节春游,于郊外古井遇见贾玉珍打水,向之乞饮,两人一见倾心,相约当夜三更于蓝桥见面。当夜燕春先到,天降大雨,为守信约,不肯离去,最后被大水淹死,死时手犹紧抱桥柱不放。后来玉珍赶至,却发现情郎已溺,乃投水自尽。客家戏《龙井奇缘》即改编自戏曲七世夫妻的〈蓝桥会〉(剧中男女主角改名为魏景元与蓝瑞莲或为魏奎元与蓝玉莲)。

李奎元与刘瑞莲

[编辑]

七世夫妻第七世,只有第七世是美满的姻缘。明末李自成败亡,同族李白心避祸他乡,一日游山,于山涧中拾得一弃婴,取名李奎元。奎元长大后,遇一老翁赠与一图画,告之三年后方能打开。奎元回乡巧遇比武招亲,得胜而娶了刘瑞莲。[9]三年后奎元将图打开,图上记载前六世的悲剧姻缘。豫剧有《彩楼记》或《刘瑞莲飘彩》之剧目,刘家设招亲台,掷绣球以招亲,但男主角则是吕蒙正

注释

[编辑]
  1. ^ 陈振良:《孟姜女研究》第一章〈绪论〉,页11
  2. ^ 最早的记载是提到孟姜,如《毛传》:“孟姜,齐之长女。”陈奂传疏:“孟姜,世族之妻”。齐国王室贵族妇女皆称“孟姜”。
  3.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杞梁(名殖)作为齐国武将,战死于莒国(今山东莒县),齐人载杞梁灵柩回临淄。齐庄公想在郊外直接吊唁杞梁,杞梁的妻子以草率为由拒绝。齐庄公后来同意在杞梁家室进行吊唁(齐侯吊诸其室)。但杞梁之妻没有“哭”,也没有“长城”、“投水”等情节。杞梁后来讹化成范杞梁,其妻成为孟姜女。范杞梁还有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万喜良等别名。
  4. ^ 礼记·檀弓》引曾子之言称“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这是杞梁妻最早有“哭”的情节。《孟子·告子下》引淳于髡的话说“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朱熹注:“华周、杞梁二人皆齐臣,战死于莒。其妻哭之哀,国俗化之,皆善哭。”另《山东通志》载:“杞梁墓在临淄县东三里,齐庄公袭莒杞梁死焉,其妻迎柩而哭,事见《檀弓》”。又西汉刘向说苑·善说篇》:“昔华周、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厄。”唐代类书雕玉集》引《同贤记》所载:“杞良,秦始皇时北筑长城避苦逃走,因入孟超后园树上,超女仲姿浴于池中,仰见杞良而唤之,问曰:‘君是何人?因何在此?’答曰:‘吾姓杞名良,是燕人也,但以从役而筑长城,不堪辛苦,遂逃于此。’仲姿曰:‘请为君妻。’……夫妇礼毕,良往作所,主典怒其逃走,乃打煞之,并筑城内……闻良已死,并筑城中。仲姿既知,悲哽而往,向城号哭。其城当面一时崩倒。”
  5. ^ 刘向列女传》卷四增添“投淄水”的情节,孟姜女“乃枕其夫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城为之崩。既葬,曰:‘我何归矣?……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的记载。
  6. ^ 宋代张津《四明图经》所引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旧记谓二人少尝同学,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台之为女也。其朴质如此。”
  7. ^ 郭华在历代流传的小说戏曲中又有郭建中、郭华郎、郭华(童养中《胭脂记》)、郭怀(《卖胭脂》)等别名。
  8. ^ 刘仲达《刘氏鸿书》卷七十“无遗腹事”;另陈洪谟《治世余闻》亦载: “近时戏文盛传商三元辂事, 颇类此。然彼是虚诬, 而此则实事也。因记于此以风世。”
  9. ^ 七世夫妻第七世“李奎元与刘瑞莲”的故事有两种版本,柏杨在《凤凰集》中提到第二种悲剧版本,新婚之夜双双葬身火窟,二人阴魂化为金童玉女,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