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宝瑜
严宝瑜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23年9月12日 中华民国江苏省江阴县 |
逝世 | 2020年7月1日 中国北京市 | (96岁)
语言 | 中文、德文 |
母校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
职业 | 学者、教授、翻译家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配偶 | 吴琼瑂 |
严宝瑜(1923年9月12日—2020年7月1日),江苏江阴人,中国德国古典文学和古典音乐专家,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生平
[编辑]1923年生于江苏省江阴县文林镇河塘桥[1],先后就读于河塘桥小学、南菁中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严宝瑜流亡上海,转道香港赴重庆投奔姑母,就读于合川国立第二中学[2]。1942年考入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学习理论作曲。后通过选拔考试,赴云南为驻昆明美军做翻译,后期在龙云的参谋处做笔译工作[3]。1944年秋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师从杨业治[4],加入“高声唱歌咏队”,担任副总干事[5]。1945年3月,在校加入民主青年同盟,同年冬参加“一二·一”学生运动,为运动中的遇难烈士写下《送葬曲》[6]。
1946年至1948年,在清华大学外文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加入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协会,1949年还担任清华大学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备委员[7]。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工作,历任助教、讲师、教授、系副主任。1954年至1958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师从德国文学及音乐史家汉斯·迈耶。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8]。
1983年至1984年,获歌德奖学金,在东德魏玛德国古典文学研究所担任访问学者。1986年秋负责筹建北京大学艺术教研室。1988年至1990年,获聘西德巴伐利亚州拜罗伊特大学客座教授,开设中德比较文学课程。1988年11月16日,获东德政府高等和专科教育部颁发的“格林兄弟奖”,表彰其在研究和传播德语语言文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严宝瑜是继冯至之后荣获该奖的第2名中国籍学者[9]。回国后,他将这些奖金全部捐给北京大学艺术教研室。曾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歌德协会名誉会长、教育部素质教育委员会委员等职。1991年11月离休,但仍坚持义务授课。曾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员客座教授[10]。
2020年7月1日凌晨在北京逝世,终年96岁[11]。
研究
[编辑]主要学术兴趣为德国古典文学和古典音乐,对歌德、席勒以及莱辛等名人有深入研究[12]。严宝瑜也是中国音乐教育领域较早传播贝多芬音乐的学者之一[13]。
著作
[编辑]- 主要论文
- 严宝瑜. 贝多芬在中国的接受史初探. 音乐研究. 2007, (3): 43-55. doi:10.3969/j.issn.0512-7939.2007.03.006.
- 严宝瑜. 对《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修改意见. 人民音乐. 2003, (10): 42-45. doi:10.3969/j.issn.0447-6573.2003.10.015.
- 严宝瑜. 悼念瞿维同志. 人民音乐. 2002, (9): 22-25. ISSN 0447-6573.
- 严宝瑜. 马勒《大地之歌》德文歌词汉译以及与原唐诗的比较.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0, (3): 19-27.
- 严宝瑜. 是“世纪末情绪”还是唐诗意境? 谈马勒《大地之歌》的音乐内涵. 音乐研究. 2000, (2): 17-23. ISSN 0512-7939.
- 严宝瑜. 大学生和交响音乐. 音乐研究. 1999, (1): 6-15. ISSN 0512-7939.
- 严宝瑜. 评西方现代主义文艺和后现代主义文艺. 高校理论战线. 1996, (7): 35-39.
- 严宝瑜. “我是不可教的”——汉斯·迈耶访问记.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4, (6): 125-130. ISSN 1002-9583.
- 严宝瑜. 历久不衰的瓦格纳歌剧——拜罗伊特歌剧节见闻. 音乐研究. 1992, (4): 77-88. ISSN 0512-7939.
- 严宝瑜. 歌德为什么不接受贝多芬?读罗曼·罗兰《歌德与贝多芬》受到的启示. 读书. 1984, (1): 54-61. ISSN 0257-0270.
- 严宝瑜. 席勒的《欢乐颂》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合唱乐章. 人民音乐. 1979, (8): 36-39. ISSN 0447-6573.
- 独著
- 严宝瑜. 爱乐交道·人生必由之路. 京师爱乐丛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ISBN 9787303211166.
- 翻译
- (德)马丁·格克. 贝多芬. 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 由严宝瑜翻译.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1. ISBN 9787103036624.
- (德)瓦格纳等; 杨武能(选编). 朝拜贝多芬·音乐家小说选. 由严宝瑜等翻译.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9. ISBN 9787805531342.
- (德)埃·默里克. 莫差特去布拉格的路上. 由严宝瑜翻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85.
- (德)赫姆林词; (德)梅耶尔曲. 曼斯菲尔特清唱剧. 由严宝瑜翻译. 音乐出版社. 1962.
- (德)西格斯等. 民主德国作家短篇小说集. 由严宝瑜等翻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参考资料
[编辑]- ^ 史芳芳. 峥嵘岁月,音乐人生——访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严宝瑜. 音乐创作. 2012, (1): 110–111. ISSN 0513-2436.
- ^ 刘华东. 严宝瑜:琴心剑胆,心忧家国. 北京大学新闻网. 2016-04-05 [2020-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4).
- ^ 万明坤; 汤卫城 (编). 旅德追忆·二十世纪几代中国留德学者回忆录. 商务印书馆. 2000. ISBN 9787100031790.
- ^ 以歌德和贝多芬的精神不懈奋斗——北京大学德语系严宝瑜教授访谈. 国外文学. 2007, (2): 18–22. doi:10.3969/j.issn.1002-5014.2007.02.002.
- ^ 王晶晶. 严宝瑜把音乐当救亡武器. 环球人物. 2015, (26): 68–70. ISSN 1673-6176.
- ^ 岳怀让. 德国文学专家严宝瑜逝世,曾在一二·一运动中写下《送葬歌》. 澎湃新闻. 2020-07-02 [2020-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5).
- ^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 (编). 清华革命先驱·上册.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85. ISBN 7302082162.
- ^ 老照片.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20. ISBN 9787807131748.
- ^ 宋继朝 (编). 中国年鉴·1989. 中国年鉴社. : 577-578.
- ^ 国内客座教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09-02-20 [2020-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5).
- ^ 严宝瑜先生讣告.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2020-07-03 [2020-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4).
- ^ 陈洪捷. 北大严宝瑜:我的古典音乐启蒙人. 中国科学报. 2020-07-04 [2020-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2).
- ^ 刘彦佐. 严宝瑜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音乐天地. 2008, (2): 34–36. ISSN 1003-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