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
国共内战的一部分
日期1931年4月1日-5月31日
地点
 中国江西南部
结果 红军胜利
参战方
boredr 国民革命军 boredr 中国工农红军
指挥官与领导者
boredr 何应钦 boredr 毛泽东
boredr 朱德
兵力
200,000人 30,000+人
伤亡与损失
30,000人 ?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中国大陆作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争,台湾作第二次江西剿共战争),指1931年4月至5月,国民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发生的第二次大规模战争。

名称

[编辑]

此次战事名称,中华民国方面称其为“第二次江西剿共”或“第二次江西剿匪”,民间一般简称“第二次围剿”[1]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称其为“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或“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民间一般简称“第二次反围剿”;国际上一般称为Second Encirclement Campaign against Jiangxi Soviet(意思是“对江西苏区的第二次围剿”)。

时代背景

[编辑]

国府方面

[编辑]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时,蒋中正本以为以10余万大军,剿灭江西数万红军必操胜算,所以他从南昌返回南京后,公布《国民会议选举法》及《政治犯大赦条例》等,发表《告国民书》,为召开国民会议及选举总统一事作准备。未料1931年新年第一天即传来江西剿共失利的噩秏:第18师师长张辉瓒兵败被俘,公秉藩军长第28师折损大半。蒋中正一面安抚谭道源鲁涤平等下属;一面重新调集兵力,决定另派大员何应钦以湘鄂赣闽四省剿匪司令名义代理总司令职权,同时兼汉口南昌两行营主任,前往江西指挥四省围剿部队,全权负责指挥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

中共方面

[编辑]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中共部队在击退国民政府的围剿攻势后,即转入战略进攻,向广昌、宁都、永丰、乐安、南丰等县境展开攻势,扩大了中央苏区的范围。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对国民政府此次失败后,必定会部署第二次围剿的情势,已经有所估计和了解。指示强化部署地方机关,打击地方土豪,加强赤卫队,巩固苏维埃政权等一系列工作,为迎击国民政府的再次进攻作好准备。

参战部队

[编辑]

国民革命军方面

[编辑]

1931年1月29日,国民政府撤换围剿军总司令鲁涤平,由军政部何应钦代理总司令职权,国民革命军(以下简称国军)参战部队如下:

以上为第一次围剿原参战的部队,后增调鄂赣地区的第五路军和鲁西南的第廿六路军(属西北军)入江西参战。此外还另调3师3旅为预备队,如下:


以上总计共有20个师、4个独立旅(其中8个师及2个独立旅并未参战[2]),总兵力约20万人[3]

作战方针以歼灭赣南红军为目的,集中主力分别由闽西、赣北、赣西三面围剿,一部由赣南协剿,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原则,将中央苏区严密封锁,遂渐压缩包围圈,并断绝苏区一切物资来源,期许一举歼灭。

中国工农红军方面

[编辑]

1931年3月17日,红一方面军开始备战,实施坚壁清野,主力转移至宁都瑞金地区。此时的红军主力未及休整和补充,全员仅3万余人。

经过

[编辑]

双方前期的行动

[编辑]

4月1日,国民革命军开始行动,各路每日仅行进不到10公里,以防红军的穿插迂回。4月23日,进到江背洞龙冈富田水南严坊招携界上横石广昌一线,并对占领区实施大规模破坏,以毁灭红军的经济基础。

4月,江西新淦为中国工农红军所陷。[4]面对这一形势,4月17日,担任中央苏区最高领导机构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项英,在苏区中央局第一次会议中提议中央红军应该远走四川,并得到了王明派出的“三人代表团”(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的支持,而毛泽东朱德叶剑英谭震林等人则认为应该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寻机击败敌人。双方一度争执不下。次日,毛泽东请来红军各部队领导20余人出席会议,迫使项英采纳其观点,决定以五路军为目标,对围剿军实施横扫。

会后,红军主力转移至东固一带休整,寻机出击。为寻找机会,红军主力冒着被发现合围的危险,在此地区待机二十五天。

双方的决战

[编辑]

5月10日,在巩固了占领区后,国民革命军各部再次出发,深入中央苏区腹地。5月13日,五路军第28师和第47师一个旅,离开富田向东固推进,5月15日,朱德和毛泽东作出部署,命令红三军团红三十五军为左路、红三军(缺红七师)为中路、红四军(加强了红六十四师)、红十二军(缺红三十五师)为右路分割包围此路部队,并且命令红七师和红三十五师阻击十九路军,其余可能出现的援军,由地方武装负责迟滞。

5月16日,第28师和第47师一个旅在中洞遭到红军中路军和右路军的突然袭击,很快溃散。当夜,红军左路军攻占富田,红十二军开始进攻第43师,该师连夜逃走。5月19日,追击的红军部队在白沙追上第43师以及中洞残军,将其击溃,红十二军于当日乘胜进攻第54师,该师与白沙残军逃往永丰,十九路军因战情不明,亦于同日撤回赣州

5月21日,红军前锋在追击过程中接触第27师81旅,旋即展开进攻,将该旅大部歼灭。当晚,在取得一系列胜利之后,项英决定将军事指挥权完全交给以毛泽东为首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5月27日,红军攻占广昌,歼灭第5师4个团,击毙其师长胡祖玉。5月31日,红军主力攻占建宁,歼灭第56师3个团。

至此,第二次战役以红军的完全胜利告终,据红军战报,国民革命军在战斗中损失超过3万人。

后果

[编辑]

此次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扩大了中央苏区的范围,其势力从江西南部伸展入福建西部。毛泽东也又一次证实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更加稳固了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在此次战争失败后,蒋中正认识到无法依靠其他派系的武装消灭中国共产党部队,加之各地军阀反对中央政府的敌对行动渐渐平息,蒋中正开始抽调其最精锐的嫡系部队开赴剿共战场。

相关作品

[编辑]

1931年夏季,中共在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争获胜后,毛泽东兴奋地填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注释

[编辑]
  1. ^ 如李云汉《中国近代史》(三民书局出版)、陈正茂等合著《中国近代史》(文京图书出版)等皆如此。
  2. ^ 据《国民革命军战史》第四部《反共勘乱》第一卷记载,未参战部队计有第九路军新13师,第九路军第18师、50师,第廿六路军骑1师,预备队第49师、52师、55师及新14旅、独32旅。
  3. ^ 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民革命军战史》第四部《反共勘乱》第一卷,第207-208页。
  4. ^ 陈布雷等,《蒋介石先生年表》,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6月1日,第27页

参考

[编辑]
  • 《国民革命战史》第四部《反共勘乱》,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近代史》,李云汉,三民书局。
  • 《中华民国史稿》,张法玉,联经。
  • 《国军军史·军级战位战史一》,新铭,知兵堂出版社。
  • 《国军军史·军级战位战史二》,新铭,知兵堂出版社。
  • 《中国工农红军的反“围剿”战争》,刘仲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中国红军发展史》,王健英,广东人民出版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