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漠计划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沙地阿拉伯皇家空军的F-5F战机

大漠计划中华民国政府从1979年开始每年从中华民国空军派遣近百名现役飞行员地勤人员以沙地阿拉伯皇家空军军人的身份军援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北也门)的秘密计划,直到1990年也门统一才结束,中华民国空军共在12年中派出七百多位人员[1] [2] [3]。沙地阿拉伯及也门称此案为和平钟计划(Peace Bell Program)。

背景

[编辑]

1962年9月26日,以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废黜了新加冕的也门穆塔瓦基利亚王国国王穆罕默德·巴德尔英语Muhammad al-Badr,控制了萨那,建立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北也门开始内战。苏联支持革命,率先承认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埃及)更派出大量部队参战,沙地阿拉伯约旦两国在内战中则支持北也门王室。战火延伸至沙地阿拉伯,由于沙地阿拉伯和约旦的空军缺少飞行员,于是两国向中华民国提出,希望中华民国派出飞行员和地勤人员,负责驾驶和维护沙地阿拉伯空军的F-86战机,为支持北也门王室的军队提供空中支援。时任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婉拒了两国立即出兵的要求,但秘密派遣空军少将杨绍廉、飞行上校冷培澍、后勤上校李文忠3人前往约旦考察。3人到约旦不久,局势又生变化,美国派遣了3个中队的F-100战斗机前往沙地阿拉伯,不再需要中华民国出兵。1967年埃及开始撤军,至1970年北也门内战结束,沙地阿拉伯承认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1966年,约旦提出了请中华民国空军训练约旦飞行员的要求。约旦开始派遣军事人员赴中华民国空军基地秘密培训。1972年5月,前中华民国空军总司令王叔铭任驻约旦王国大使。1974年中华民国空军派出两名上校军官前往约旦担任军事顾问和高级战术教官。1975年前空军总司令陈衣凡任驻约旦大使。中华民国派遣一个军事教练小组赴约旦,进行战斗机基本战术训练教学,同时地勤人员也跟进[4]。1977年约旦与中华民国断交,之后两国仍有军事交流。

1967年11月30日南也门独立,成立南也门人民共和国。1970年11月30日改名为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1979年3月,奉行共产主义的南也门与北也门(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发生军事冲突,沙地阿拉伯一方面要援助北也门对抗共产主义国家,另一方面不愿看到北也门继续深受苏联影响,派出援助团援助北也门,包括提供美制F-5E给北也门只剩几架米格机的空军。当时北也门原则上同意免费的战机,但又不愿在内战中曾支持前北也门王室的沙地阿拉伯空军进驻。沙地阿拉伯一方面不信任有意援助的美国,另一方面沙地阿拉伯认为当时主动争取的韩国是要借机打入沙国市场,当时操作F-5E的中华民国空军成为替代沙地阿拉伯空军的最佳选择。

1979年3月,沙地阿拉伯驻中华民国武官与中华民国国军将领打高尔夫球时,希望中华民国伸出援手,由于此为非正式场合,中华民国将领表示,若沙地阿拉伯提出请求,会慎重考虑;沙地阿拉伯武官将此视为正式答复,数天后沙地阿拉伯就正式来函,请中华民国派兵援助北也门[3]

秘密协约

[编辑]

当时美国刚与中华民国断交沙地阿拉伯成为后者最大的邦交国。当时的中华民国空军总部副总司令陈鸿铨率领陈燊龄等人飞往沙国了解、谈判。参与者还有驻沙大使薛毓麒、外交部次长钱复等人。原本打算见机行事,予以婉拒。没想到利雅德方面将邦交和军援北也门案一并讨论,使中华民国无法拒绝。其间由蒋经国总统亲自批准此一计划,整件事列为“绝对机密”。

双方同意战机及附属装备、人员经费均由沙地阿拉伯比照该国军人的待遇提供。特遣队人员接受沙地阿拉伯援助团的指挥、管制。人员任期一年,任期届满调返。参与此项行动之人员,如遇兵灾及不可抗拒之意外,导致产生损伤、伤亡,其后送事宜由沙地阿拉伯派遣专机实施后送作业。两国每年于同一时间于沙地阿拉伯更换协约。此次史无前例之军事合作及海外派兵计划,在中华民国称为“大漠计划”,在沙地阿拉伯则称为“和平钟计划”[2](Peace Bell Program)。秘密协约使中沙邦谊扩及军事合作更形稳固。

大漠

[编辑]

第一批持沙地阿拉伯护照,穿沙地阿拉伯军装的中华民国空军现役军人80人,包括飞行员8人,领队为陈梦贤中校(台南基地),于1979年4月26日抵达北也门首都萨那。飞机是沙地阿拉伯提供的4架F-5B及12架F-5E,中华民国空军现役军人编成为北也门空军112中队。当时首批飞行员驾驶F-5E以钻石队形低空飞越萨那市区,引起民众注意,成为以后每逢北也门国庆必有的一个节目。陈梦贤中校一年后离任,改由黄晞晟中校(水上基地)出任队长。

大漠计划人员以空中巡逻及飞机修护为主要任务。唯当时沙地阿拉伯军人的待遇约为中华民国空军的10倍,有“大漠一年、台湾十年”一说。另在沙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设立联络组,置上校组长一名。

当时美国亦派遣飞行教官一名,代表F-5E生产商诺斯洛普公司参与北也门空军的飞行训练工作。1985年北也门本身飞行员已趋成熟,大漠计划人员的任务偏重于飞机维修与试飞等,退居第二线[5]中华民国国防部史政编译室出版的《铁翼雄鹰:大漠计划口述历史》亦表示中华民国空军在北也门执行维修和训练工作,但未参与作战任务[3]

两伊战争

[编辑]

两伊战争期间,北也门支持伊拉克,曾要求战机挂弹待命。

尾声

[编辑]

1990年5月22日,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与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合并,成立也门共和国。1990年7月沙地阿拉伯中华民国断交。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也门一向支持伊拉克,沙地阿拉伯援助团悄悄撤离,大漠计划人员险遭扣留,后来求助沙地阿拉伯在当年9月全数返国。

参与人员

[编辑]
  • 张国政-前民航局局长。
  • 雷玉其-第19任空军司令。
  • 沈一鸣-第八梯次成员,第22任空军司令,第12任国防部军政副部长,第27任参谋总长
  • 李伯伟-时任大漠连络组上校组长,前黑猫中队U-2侦察机飞行员,官拜前联勤中将副总司令。
  • 蔡盛雄-时任第六梯次领队、大漠连络组上校组长,前黑猫中队最后一位完训U-2侦察机飞行员。
  • 唐卉璋-时任大漠连络组上校组长。
  • 刘书文-时任大漠连络组上校组长。
  • 蔡竹有-时任大漠连络组上校组长,前雷虎小组飞行员,前空军情报署少将署长。
  • 陈远雄-第三梯次训练官 前国防部整合评估司首任司长、国防部参事兼国赔会主委及战规司国防政策处处长。

各梯次队长

[编辑]

大漠计划里分成沙特、也门两个部分,沙特是联络组,也门是特遣队,最正确的资料在冈山空军官校校史馆里。

也门萨那特遣队队长: 3月空军组访沙大漠小组陈鸿铨中将副总司令率领十人小组与沙国签订军事合作。

  • 陈梦贤中校(第一梯次)1979年4月3日第一批大漠中队队员抵达沙地阿拉伯达兰机场英语King Abdulaziz Air Base,4月4日转西部塔伊夫市,4月26日抵北也门首都萨那。中队行政长兼政战主管张新民少将。
  • 黄晞晟中校(第二梯次)1980年4月第二批队员抵北也门首都萨那。没有详细的离境记载报导不透明。领队是张焰明,行政长金国梁。
  • 邝子崇中校(第三梯次)1981年四月第三批队员抵北也门首都萨那。
  • 王铨鑫中校(第四梯次)1982年四月第四批队员抵北也门首都萨那。
  • 张国政中校(第五梯次)
  • 李大明中校(第六梯次)

沙特利亚德联络组组长:

  • 蔡盛雄上校(第六梯次)

参见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刘忠武. 大漠案揭密:中華民國兵援外交祕史. 智库文化. ISBN 9867264096. 
  2. ^ 2.0 2.1 罗添斌. 失落的大漠中隊:中華民國空軍的祕密任務. 麦田出版. ISBN 9577087450. 
  3. ^ 3.0 3.1 3.2 曾琼叶. 鐵翼雄鷹:大漠計畫口述歷史. 国防部史政编译室. 2010. ISBN 9789860258073. 
  4. ^ 沙特曾向台灣借兵 臺軍秘密介入南北葉門衝突. 环球时报. 2010年1月22日 [2016年5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月12日). 
  5. ^ 陳燊齡《回首來時路》揭密 大漠飛鷹 我空軍曾為北葉作戰. 中国时报. 2009-10-01 [2023-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