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姆达
外观
技术名称 | Avast: Win32:Nimda Avira: W32/Nimda.eml BitDefender: Win32.Nimda.A@mm ClamAV: W32.Nimda.eml Eset: Win32/Nimda.A Grisoft: I-Worm/Nimda Kaspersky: Net-Worm.Win32.Nimda or I-Worm.Nimda McAfee: Exploit-MIME.gen.ex Sophos: W32/Nimda-A Symantec: W32.Nimda.A@mm |
---|---|
感染系统 | 多攻击向量蠕虫 |
来源地 | 中国(自称) |
作者 | 多位作者;一人在监狱服刑 |
感染系统 | Windows 95 – XP |
编程语言 | C++[1] |
尼姆达(英语:Nimda)是一个可以使电脑感染蠕虫的恶意文件。它迅速蔓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之前诸如红色代码的记录。
2001年9月18日,第一份关于这个线程(蠕虫)的公告发布[2]。 由于发布日期恰好在世界贸易中心和五角大楼遭袭一周后,一些媒体迅速开始猜测病毒与卡伊达组织之间的联络 ,尽管最终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理论。
尼姆达影响运行Windows 95、98、NT、2000或XP的用户工作站(客户端),及运行Windows NT和2000的伺服器。
蠕虫的名字来自于“admin”的反向拼写。
F-Secure在Nimda代码中发现了文本[3]“Concept Virus(CV) V.5, Copyright(C)2001 R.P.China”,可能表明其来源国。
感染方法
[编辑]尼姆达非常成功,部分因为不像其他同样臭名昭著的恶意软件(如莫里斯蠕虫或红色代码)那样,它使用了五种不同的方法去感染介质:
- 电邮
- 打开网络共享
- 浏览已被入侵的网站
- 利用不同的互联网资讯服务(IIS)4.0 / 5.0目录遍历漏洞。(红色代码和尼姆达都非常成功地利用了微软IIS伺服器中众所周知和早已修复的漏洞[4]。)
- “红色代码II”和“sadmind/IIS”蠕虫留下的后门。
参见
[编辑]参考
[编辑]- ^ Information about the Network Worm "Nimda" | Kaspersky Lab. Kaspersky.com. 2001-09-18 [2016-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7).
- ^ CERT于2001年9月18日首次发布的关于该蠕虫的建议. [2018年4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2月16日).
- ^ Net-Worm: W32/Nimda Description | F-Secure Labs. F-secure.com. [2016-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2).
- ^ Kurt Seifried - LASG / Introduction to security. Seifried.org. [2016-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