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爱德华·沃尔特·蒙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爱德华·沃尔特·蒙德
爱德华·沃尔特·蒙德
出生1851年4月12日
 英国伦敦
逝世1928年3月21日
 英国伦敦
职业英格兰天文学家

爱德华·沃尔特·蒙德英文Edward Walter Maunder,1851年4月12日—1928年3月21日),英格兰天文学家,最著名的学术贡献即是他在太阳黑子与太阳磁力周期上的研究中,标示出1645-1715年间的特殊性,而这个期间即是后来以他命名的蒙德极小期

早期生活与私生活

[编辑]

爱德华·沃尔特·蒙德出生于1851年的伦敦,是循道会中一位神职人员最小的儿子。他进入伦敦国王学院就读,但并未毕业。他在伦敦银行界找到一个工作来支持他的研究的财务支出[1]

爱德华·蒙德结过两次婚。1873年,蒙德回到格林尼治天文台,在乔治·比德尔·艾里之下担任光谱助理的职务[2]。接着很快地,在1875年与艾蒂丝·汉娜·布斯丁(Edith Hannah Bustin)结婚,他们两个共生下6个小孩。在艾蒂丝·汉娜于1888年过世之后,他于1890年认识了安妮·史考特·蒂欧·罗素,她是他后来余生一起合作的数学家。他们两个于1895年结婚,但不曾有小孩。1916年,安妮·蒙德成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第一位女性成员。

爱德华·蒙德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圣经学者

太阳观测

[编辑]
图二:现代版的蒙德太阳黑子“蝴蝶图”(butterfly diagram)。此版本来自于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太阳小组。
1600年至2000年所观测的太阳黑子的数量,红色部分即“蒙德极小期”。

蒙德在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部分工作包括了太阳黑子的摄影与量测,在进行摄影与量测的过程中他发现太阳黑子出现于太阳的纬度变化是呈现规则的11年周期。1891年后,他获得毕业于剑桥大学格顿学院(Girton College, Cambridge)的数学家,也是他第二任妻子安妮·史考特·蒂欧·蒙德(Annie Scott Dill Maunder,née Russell)的协助。她于1890年至1895年工作于天文台的“女性计算者”(lady computer)的职务。1904年,他发表了他们的共同研究成果,以所谓的“蝴蝶图”[3][4]表示。

古斯塔夫·施波雷尔(Gustav Spörer)标示出1400年至1510年为太阳黑子活动极少的期间(即是施波雷尔极小期,Spörer Minimum)之后,蒙德从天文台的档案中整理旧有的观测纪录来确定是否有其他这样的期间。这个研究工作使他于1893年公布出他的研究成果,找到另一个太阳极小期,即是后来以他命名的“蒙德极小期”。

其他天文观测

[编辑]
于1882年11月17日发生的异象,由蒙德观测到并且描述于《天文台》(The Observatory)1883年6月号(pp. 192-193)与1916年4月号(pp. 213-215),他将此现象命名为“极光光束”(auroral beam)与“奇异的天上访客”(a strange celestial visitor)。该图由也观测到该现象的英国萨里郡猪背天文台(Guildown Observatory)的天文学家与极光专家蓝德·卡彭(Rand Capron)所绘。来自于《哲学杂志》(Philosophical Magazine)1883年5月号

1882年,蒙德观测到他所谓的“极光光束”(auroral beam),是当时还无法解释的现象,它也许是早期夜光云上正切晕弧(Upper tangent arc)的观测纪录[5]

月球上以蒙德夫妇的名字命名的蒙德环形山

他观测火星,也是火星运河主张的怀疑论者。他利用标示的圆盘进行了一些视觉的实验,而得到这样的结论。事实上,这些看见运河的情形其实是一种错视。他也承认火星上并不像“我们的世界”一样有生命,因为火星并没有平衡温度的风以及过低的平均温度。在火星与月球上的蒙德撞击坑(Maunder Martian crater)[6]蒙德环形山(Maunder lunar crater)两座陨石坑皆是以蒙德夫妇为命名,来纪念他们的贡献。

英国天文协会的建立

[编辑]

1890年,蒙德成为英国天文协会(British Astronomical Association)建立的主要驱使动力。虽然他从1875年起就已经是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资深会员(fellow),但是他依然希望建立一个天文学家的协会,这个协会开放给每一个对天文有兴趣的人参与,无论这个人的社会阶级,特别是对于开放女性成员的参与。

爱德华·蒙德是英国天文协会期刊Journal of the British Astronomical Association)的第一届主编,这个职务之后由他的妻子接手。他的哥哥,汤玛斯·弗里·蒙德(Thomas Frid Maunder,1841年─1935年)是该协会的共同创办者,也担任了38年的协会秘书长。

出版著作

[编辑]

参考文献与注释

[编辑]
  1. ^ Maunder, Edward Walter (1851-1928). The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200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7) (英语).  外部链接存在于|publisher= (帮助)
  2. ^ Crommelin, A. C. D. Obituary: Edward Walter Maunder. The Observatory. 1928年, 51: 157 – 159 [2008-10-15] (英语). 
  3. ^ Maunder蝴蝶圖. 成功大学物理学系天文学实验室. [200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3) (中文). 
  4. ^ 蔡颖仁. 太陽黑子. 《科学发展》. 2006年10月, 406: 58 – 63 [200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23) (中文). 
  5. ^ Upper Tangent Arc. Arbeitskreis Meteore e.V. [200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1) (英语). 
  6. ^ Hummocky and shallow Maunder crater. 欧洲太空总署. 2007年10月16日 [200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5) (英语). 

进阶阅读

[编辑]
  • Willie Wei-Hock Soon and Steven H. Yaskell: The Maunder Minimum and the Variable Sun-Earth Connection, World Scientific, 2003, ISBN 981-238-274-7
  • Hector Macpherson. Astronomers of To-day and Their Work. Gall & Inglis. 1905.  by Hector Macpherson, London: Gall & Inglis, 1905
  • An article on the life and work of Edward Walter Maunder is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prepared for publication, the first part, on his life and times,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the Journal of the British Astronomical Association, written by Anthony Kinder.
  • J. E. Evans and E. W. Maunder, "Experiments as to the Actuality of the 'Canals' observed on Mars", MNRAS, 63 (1903) 48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