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尚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尚义
出生(1936-09-25)1936年9月25日
 中华民国河南省汜水县
逝世1963年8月26日(1963岁—08—26)(26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北市
职业作家
国籍 中华民国
教育程度国立台湾大学医学系医学士
创作时期1950~1960年代
体裁文艺
代表作《野鸽子的黄昏》
官方网站
王尚义 - 台湾作家作品目录数据库

王尚义(1936年9月25日—1963年8月26日),台湾作家河南汜水人。国立台湾大学医学系毕业。26岁英年早逝后以遗作《野鸽子的黄昏》闻名台湾文坛。

生平

[编辑]

1948年,王尚义母亲带着王尚义等四位子女从河南省辗转经香港转至台湾,以投靠在先随政府到台湾的王尚义父亲。中途,暂住于调景岭的难民收容中心时,王尚义因思乡还偷自搭火车去广东三天才回来。王尚义于调景岭住了近一年后,搭乘运兵船抵达高雄港,又搭船到父亲教书的澎湖。因澎湖当时无中学,在中华救助总会安排下,王尚义便独自一人至台湾本岛念书。[1]

员林实验中学期间,成绩优秀的王尚义开始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经常投稿到校刊。该校毕业后,他以第一名考入台湾大学医学院。这时,全家其他成员也从澎湖搬到了新店镇。因对医科不感兴趣,大学二年级时,王尚义曾和父亲谈到他想转到哲学系的想法,顿时被父亲拒绝。[1]

王尚义除趁课余时间画油画、练小提琴外,还加入学校社团的枫叶剧社,对当时老演反共戏的话剧不以为然,便与王正方合作演起莫里哀等作品,但之后被课外活动组明令要演符合国策的剧本,而中止[2]。王尚义妹妹王长安回忆兄长曾对对宗教有着狂热,先加入教会查经班、唱诗班[3]。在他想与胡姓表妹恋爱交往时,受身兼国代及育幼院长的姑妈反对,并动用家人熟悉的牧师来规劝,使他对爱情幻灭,以大量阅读及写作来忘却,也远离基督教转向佛教[1]

王尚义与陈鼓应、杨耐冬、李敖、张尚德、马宏祥、何伟康等人成为好友,大多是单身来台湾的流亡学生,在过年过节时还带着他们回新店的家吃饭[1]。不过,对于妹妹王尚勤与李敖交往,他是反对立场,称“妹妹是被吊在痛苦的树上了”[4]

寒暑假时,王尚义会去新店山区的佛寺过着素食的生活[3]。王正方对王尚义探讨了生死的精义作品《大悲咒》感到印象深刻[2]。在医学院七年间,王尚义除深入宗教思想领域,还读庞大西洋哲学的书籍,特别是加缪尼采克尔凯郭尔叔本华等众多作品[1]。在校期间,王尚义已成一位薄有名气的作家,曾以“异乡人到失落的一代”发表演讲,日后发表成文章[2]

《从异乡人到失落的一代》是王尚义第一本出的书,内容谈及达达主义、人道主义、存在主义等哲学、文学、艺术。起先由文星出版社出版,但有错字多、且文章段落倒置的问题,后由杨牧校正,改交由大林书店于1969年重新排版印制发行。[5]

王尚义堪称当时台湾贫穷而威权的社会里“苦闷青年”的代表,以带着浪漫主义的文笔,掀开现实世界虚伪面纱的痛苦,直接说出了写作者心里的感觉与想法[6]。一当时处于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王尚义因思想问题,被情治单位定期盘问审查,让有肝病的他受到精神折磨[2]。一位熟识的同学说王尚义表面是笑声爽朗,但他内心极其压抑,是定期要去警局报到的“问题人物”[4]

王尚义曾梦想毕业后,追随史怀哲奉献非洲大陆,要成了一位远离都市荣华的年青医生跋涉至荒野中诊疗痛苦的病患[3]。因经济情况窘困,在繁重的功课之外,他兼了两家夜校的钟点,另外还赶写文章,而有了肝癌[7]。但他的病被医生误诊为胃病,之后全身变黄而于1963年8月7日入院,同月26日去世[8]。临终前,他要求自己离开已久的团契唱诗班,为他作最后一次献唱[1]

六张犁墓碑上刻着王尚义自己写的小诗:“像那山忘记那云,像那树忘记那风,像那桥忘记那水底幽情,明天的路上,有水,有云,有风,让生命在今天沉默吧!”[1]

身后

[编辑]

《正气中华报》刊登王尚义遗作小说《野鸽子的黄昏》[9],该篇是作者讲他与胡姓表妹的恋爱故事[1],之后这篇就从原先收录于《从异乡人到失落的一代》一书选出改作书名[5],并收录与刘姓女子交往的书信[1]水牛出版社发行人彭诚晃回忆,自《野鸽子的黄昏》此书于1966年首次印行,仅一年多即创下15版,受当时学生喜好与知名[6]。本来水牛出版社当年创立时,是作不到一年便要倒闭的[10]。该书被教师指为“太灰色”[6]首仙仙自杀时就在身边放此书[5],也牵涉到1994年北一女中学生自杀事件[11]。对二位女学生因为读了《野鸽子的黄昏》而自杀身亡,家人表示愧疚不已[1]。1970年末,由秦汉等将《野鸽子的黄昏》拍成同名电影[12]

除《野鸽子的黄昏》,其余稿件经亲友整理,还出版了长篇小说《狂流》、文学评论集《从异乡人到失落的一代》、新诗集《野百合花》、短文及散文集《溪谷足音》、《落霞与孤鹜》[1]。日后常有读者寄信到王尚义的家族[3]、书迷到墓碑献花[1]

参考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王长安. 文學史上的傳奇 我的哥哥王尚義. 联合报. 1998-02-03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王正方. <吹不散我心頭的人影>專輯之6 楓葉劇社‧王尚義‧還有我. 联合报. 1998-10-03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王长安. 記憶深處 懷念一個早夭的英才——王尚義. 联合报. 1973-09-06 (中文(台湾)). 
  4. ^ 4.0 4.1 陈希林. 「像一朵野百合被荊棘刺傷」 妹妹那段因緣 王尚義反對. 中国时报. 2005-01-21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钟丽慧. 【作家第一本書】18 王尚義/ 從異鄉人 到失落的一代. 人间福报. 2012-04-09 [2022-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3) (中文(台湾)). 
  6. ^ 6.0 6.1 6.2 丁文玲. 《書話題》水牛新版「野鴿子的黃昏」等七書 重現王尚義失落的文學記憶. 中国时报. 2004-09-19 (中文(台湾)). 
  7. ^ 杨蔚. 從「野鴿子的黃昏」引出感人的故事. 经济日报. 1967-11-12 (中文(台湾)). 
  8. ^ 黄仲鸣. 【字裏行間】王尚義之死. 文汇报. 2020-10-07 [2022-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3) (中文(香港)). 
  9. ^ 王尚义. 野鴿子的黃昏. 中华正气报. 1964-06-14 (中文(台湾)). 
  10. ^ 邱祖胤. 從野鴿子的黃昏到小王子 戰後文青最愛. 中国时报. 2012-09-04 [2022-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3) (中文(台湾)). 
  11. ^ 袁琼琼. 從閱讀的宿命中轉身. 联合报. 1994-08-04 (中文(台湾)). 
  12. ^ 高爱伦. 秦漢做老闆.能賺多少錢?. 民生报. 1979-03-15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