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稷益庙

坐标35°30′37″N 111°06′45″E / 35.51028°N 111.11250°E / 35.51028; 111.1125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35°30′37″N 111°06′45″E / 35.51028°N 111.11250°E / 35.51028; 111.11250

稷益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山西省新绛县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第五批第273项
认定时间2001年6月25日

益庙俗称阳王庙,位于中国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阳王镇,县城西南15公里,是祀奉后稷伯益的庙宇,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编辑]

稷益庙始建年代不详,元至元元年重建,明弘治正德年间扩建重修[1]。香火鼎盛。1984年重修。

建筑

[编辑]

稷益庙现仅存正殿和舞台,均为明代所建。其余全部拆除。

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琉璃瓦饰,檐下施五铺作单下昂斗拱。殿内像毁于文化大革命

稷益庙正殿的东西南三面满绘壁画,面积达131平方米,高6.18米,系明代壁画珍品,由翼城程儒及程𬘡、程耜父子,门徒张捆,绛州陈圆及侄子陈文、门徒刘崇德共7人所绘。完成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九月十五日[2]描绘三皇、大禹、后稷、伯益传说,工笔重彩,色彩古雅厚重鲜艳,注重冷暖对比,线条雄健流畅,有元代壁画遗风。整个壁画绘有人物共有400多人,人物面部饱满。[3]

保护

[编辑]

2001年6月25日,稷益庙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5-273[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明嘉靖二年(1523)《重修东岳稷益庙碑》:“阳王之墟者,东岳稷益庙也。罔知肇自何代,元至元元年重衅待殿旧三楹。明朝弘治间恢复为五楹,正德间复增先门一楹,献庭五楹,缭以周恒,架以长廊,种以佳木,百工弹巧,金碧离辉。”
  2.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至第五批·第Ⅰ卷. 文物出版社. 2004: 416. ISBN 7-5010-1525-2. 
  3. ^ 2017年5月24日《人民日报》
  4.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1-06-25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