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赖马山
罗赖马山 | |
---|---|
最高点 | |
海拔 | 2,810 m (9,219 ft) |
地形突起度 | 2,338 m (7,671 ft) |
坐标 | 5°08′36″N 60°45′45″W / 5.14333°N 60.76250°W |
地理 | |
位置 | 委内瑞拉/巴西/圭亚那 |
所属山脉 | 帕卡赖马山脉 |
攀山 | |
首次登顶 | 1884年 |
罗赖马山(佩蒙语:Roroima;西班牙语:Cerro Roraima;葡萄牙语:Monte Roraímã)是南美洲北部圭亚那高原帕卡赖马山脉的最高峰,地处委内瑞拉、巴西和圭亚那三国交界处,是圭亚那地盾特有的大型平顶山峰,周围是400至1000米高的悬崖。罗赖马山的最高点位于委内瑞拉境内海拔2,810米的悬崖南缘,高原北部三国交界处另一个海拔2,772米的突起则是圭亚那的最高点。当地的原住民佩蒙人称之为“Roroima”,“roroi”在佩蒙语中的意思是“蓝绿色”,“ma”的意思是“伟大的”。[1]
强烈的降雨导致的淋溶作用塑造了山顶的奇特地形,与世隔绝的地理特征使罗赖马山成为很多特有动植物的家园。西方人对罗赖马山的勘察直到19世纪才开始,于1884年被英国探险队首次攀登。然而尽管随后进行了多次探险,其动植物群和地质学仍然很大程度上处于未知状态。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悬崖南侧相对容易的进出和攀登条件,使罗赖马山成为最受徒步旅行者欢迎的目的地之一。[2]
地理
[编辑]罗赖马山位于南美洲北部,圭亚那高原东部的帕卡赖马山脉,东部的巴西占其面积的5%,北部的圭亚那占10%,南部和西部的委内瑞拉占85%[3][4]。从委内瑞拉一侧进入罗赖马山靠近公路且相对容易,然而对于巴西和圭亚那来说该地区是完全孤立的,只能通过几天的森林徒步或当地的小型简易机场到达[5][6][7]。
罗赖马山是一座平顶山,为圭亚那地盾的典型地形[8],东南中国海拔约1,200米,西北则只有约600米,山体呈弧形,其西北侧有一个大型冰斗[3],南面、东南面、东面以及东北面和西北面都由最高约1,000米的笔直悬崖构成,在山的南端,悬崖的一部分已经崩落,形成了一个壮观的天然巨石[3][9][8][10]。悬崖的底部被南部和东部陡峭的斜坡所包围,北面和西面则形成河谷通往山顶[6][9]。
罗赖马山的顶部平面顶长度超过10公里,最大宽度为5公里,面积约33~50平方公里,海拔2200米以上,平均海拔2600-2700米[3][11][12]。表面是被强降雨刻蚀形成的假岩溶地层[9],最高点海拔2810米,位于高原的南端,也是玻利瓦尔州的最高点[3][5][12],山顶以北8.25公里为另一个海拔2,772米的高点,为圭亚那的最高点[13]。在高原北部是巴西、委内瑞拉和圭亚那三国边界的地标,海拔2734米[14]。
由于海拔高且靠近赤道,罗赖马山年平均气温恒定在20至22°C之间,年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4月到11月的雨季部分地区降雨量在1,800至3,000毫米之间[15]。山顶的气候条件与山下存在显著差异,该地区的高云量与盛行的东北风和东南风有关,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75%到85%之间[5][11][16]。
地质
[编辑]罗赖马山由形成于大约17至20亿年前的元古代砂岩组成[7][10][11][17],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5],含有大量的石英沉积物[10][11][17],98%为二氧化硅颗粒[12],形成了几厘米长的白色或粉红色晶体[10][11]。这些岩石位于花岗岩和片麻岩基底上,最初被中生代的粘土、砾岩和闪长岩层层覆盖,但由于侵蚀和过去1.8亿年的造山运动而显露出来,受降水侵蚀而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状[5][8]。砂岩基质的土壤酸性很强,营养成分很差,而且非常细[8]。强烈的降雨使得养分和颗粒难以固定,从而阻止了山顶植被和土壤的形成[5][17]。
在山体内部众多的洞穴和裂谷使罗赖马山呈现出一种假岩溶构造[5][18],这些地下洞穴形成了一个网络,长超过15公里,总高度差为73.21米[19],是世界上最大的石英洞穴[18]。这些洞穴是由地表水的渗透而形成的,因此其内部的水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原表面的降水:长时间的干旱会使水道干涸,干燥的山洞也可以随时变成地下河[12]。涌入其中的水冲进岩石的缝隙,在山腰以瀑布的形式流出,在山脚下产生了许多溪流[10]。
生态
[编辑]由于人类对南美洲这一地区的探索较晚,并且每年都有新物种被发现,因此这里的动植物群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5]。目前所确定的物种具有强烈的特有性,尤其是动物群,同时也让它们面临很高的灭绝风险[8]。山脚下悬崖底部是一片常绿的雨林,由高25至45米,有的可达60米的树木组成[8]。植被以棕榈科、谷精草科为主[5]。在悬崖上的土壤沙质较多,气候较冷,植被由与安第斯山脉非常相似的凤梨科植物组成[5]。高原上的植被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主要有裸露的岩石、树木和附生植物森林以及沼泽形式的干湿稀树草原[5]。它以众多特有物种为标志,尤其是捕捉昆虫并在那里找到它们生长的砂岩和淋溶土壤中缺乏的硝酸盐的食虫植物[17][10][8]。溪流和沟壑的附近物种数量较少,树木高8至15米并且拥有坚硬的树叶以适应恶劣环境[5]。裸露的岩石则被地衣、藻类和蓝藻占据[12]。
山脚下的动物种类多种哺乳动物组成,这种巨大的多样性在亚马孙热带雨林中尤为突出,如树懒、食蚁兽、美洲貘、犰狳、水豚、负鼠、刺鼠、草原狐、黄鼠狼、浣熊、鹿、美洲狮,甚至如吼猴、卷尾猴等灵长类动物。鸟类有数百种,其中最常见的有隼、鹦鹉、猫头鹰等,一些蜂鸟是该地区的特有种[5]。由于相对于其他物种的低流动性,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在罗赖马山顶部和山下发现的个体之间表现出巨大差异[5]。虽然栖息在山脚下森林中的绿鬣蜥、蝮蛇、珊瑚蛇和蟒蛇等大都是常见种,在山顶发现的却更加稀有[4]。洞穴动物群由许多种类的蝙蝠、蚱蜢、蜘蛛和蜈蚣构成[5][18][12],但这个脆弱的地下生态系统正受到地表徒步旅行者的干扰,多年来游客和探险家产生的有机物和燃料等污染物被雨水冲刷到地下,导致微生物的增殖从而造成生态失衡[18]。
探险
[编辑]罗赖马山于1595年被欧洲人发现,在此之前美洲印第安人已经在此居住了至少10,000年,当时西班牙和英国在南美洲的这一部分进行殖民竞赛。英国诗人、军官和探险家华特·雷利将其描述为涌出无数瀑布、无法攀登的“水晶山”[11][4]。第一次对罗赖马山的考察发生在1838年,由德国科学家和探险家罗伯特·赫尔曼·尚伯克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赞助的一次探险中对其进行观测,1845年,他返回该地区研究当地的植物群,并指出山顶因其高耸的悬崖似乎无法进入[10][4]。1864年,德国博物学家和植物学家卡尔·斐迪南·阿彭和英国地质学家查尔斯·巴林顿·布朗到达罗赖马山的东南端进行观测,并提议通过热气球上山[4]。
尽管它的垂直崖壁使得进入非常困难,但罗赖马山是圭亚那高原第一个被攀登的大型平顶山[5][17]。研究该地区鸟类动物的亨利·怀特利观察到借助绳索和梯子可以从南面到达山顶[4]。埃弗拉德·伊姆·图恩和哈利·帕金斯领导了一次由皇家地理学会赞助的探险,在1884年12月18日达到顶峰,团队找到了一条甚至连当地的原住民佩蒙人都不知道的通道,他们表示悬崖的顶部自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不为人知[10]。很快,许多由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和地质学家组成的探险队对罗赖马山进行了多次探索,以研究该地区大部分未知的动植物群和特殊的地质情况[17][18]。
攀登
[编辑]罗赖马山和奥扬山是加奈马国家公园唯二可供徒步旅行者攀登的平顶山,每月名额200人[5][12]。它的攀登总共需要三到五天[3][10],登顶路线在罗赖马山西南悬崖上的一个天然斜坡上[9][11][17],它不需要任何特殊设备或培训,因此几乎所有徒步旅行者都会选择[11][17],唯一的困难是一些溪流和小瀑布在大雨的情况下通过可能会变得困难[10][17]。然而小径的长度令攀登者需要在位于悬崖脚下海拔约2,000米的大本营度过一晚,并在山顶再住一晚,高原的探索需要几天时间,下山需要两天时间[10][11]。攀登罗赖马山的最佳时间是旱季,然而这时阳光非常强烈,气温很高,这会使通往山上的道路变得困难[11][17]。
参考资料
[编辑]- ^ The Meaning Behind The Name "Mount Roraima". Explorationjunkie.com. 2019-12-07 [2019-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 ^ Mount Roraim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2-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 ^ 3.0 3.1 3.2 3.3 3.4 3.5 Peakbagger (编). Monte Roraima, Venezuela. [201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9) (英语).
- ^ 4.0 4.1 4.2 4.3 4.4 4.5 Roraima Tepuy. La Gran Sabana y Canaima. [2022-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3).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Programme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environnement (编). Canaima National Park Venezuela. 2011: 8 [2022-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6).
- ^ 6.0 6.1 U.S. National Imagery and Mapping Agency (编). Caraurín, Venezuela; Brazil; Guyana. 1994-11 [2022-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 7.0 7.1 Dougald MacDonald. Climbing , 编. New Route in Remote Guyana. [201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9) (英语).
- ^ 8.0 8.1 8.2 8.3 8.4 8.5 8.6 Instituto Nacional de Parques (编). Ambiente Natural. [201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
- ^ 9.0 9.1 9.2 9.3 ГеоПоэзия.Ру (编). Карта Рораймы, Венесуэла. 1952 [201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7).
-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Lindsay Elms. Mount Roraima: An Island Forgotten by Time. [2022-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09).
-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Dana Kennedy. The Seoul Times , 编. An Unearthly Plateau in Venezuela. 2012-04-12 [2022-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9) (英语).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Braňislav Šmída, Marek Audy et Lukáš Vlček. The speleological expedition Roraima 2003 Cueva Ojos de Cristal. : 20 [2022-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9).
- ^ Peakbagger (编). Mount Roraima-Guyana High Point, Guyana/Venezuela. [2012-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英语).
- ^ Peakbagger (编). Monte Roraima-Triple Country Point, Brazil/Guyana/Venezuela. [2012-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6) (英语).
- ^ Instituto Nacional de Parques (编). Información General. [201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8).
- ^ World Climate (编). Santa Elena De Uairen, Venezuela:Climate, Global Warming, and Daylight Charts and Data. [201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5) (英语).
- ^ 17.00 17.01 17.02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17.08 17.09 Summitpost (编). Monte Roraima. 2012-04-12 [2022-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8) (英语).
- ^ 18.0 18.1 18.2 18.3 18.4 Boletín de la Sociedad Venezolana de Espeleología (编). Notas sobre la exploración del sistema kárstico de Roraima Sur, Estado Bolívar. 2004: 8 [2022-03-21]. ISSN 0583-7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7).
- ^ World's longest caves - Compiled by Bob Gulden. 2013-07-31 [2022-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5°08′31″N 60°45′51″W / 5.1419°N 60.764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