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学堂 (纪录片)
外观
船政学堂 | |
---|---|
类型 | 纪录片 |
导演 | 孙原 |
国家/地区 | 中国 |
语言 | 普通话 |
系列数 | 1 |
集数 | 6 |
发行公司 | 中国中央电视台 福建电视台 |
播出信息 | |
首播频道 | CCTV 9 |
播出日期 | 2014年6月29日 | —2014年7月4日
外部链接 | |
官方网站 |
《船政学堂》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与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于2014年出品的一部六集纪录片。纪录片以编年体为主,再现了福建船政学堂的历史以及船政毕业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纪录片于2013年9月2日开拍,当时为福建电视史上投资最大的作品[1]。2014年6月29日起,纪录片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2]。
制作
[编辑]策划
[编辑]《船政学堂》上映的2014年为中法马江海战130周年及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纪录片反映的历史时间跨度为1866年至1911年,讲述的是福建船政学堂及其杰出毕业生严复、萨镇冰等人的故事,背景为晚晴中国的衰落和对民族复兴的探索。总导演孙原称,与之前的同主题电视作品相比,本片采用编年体,并从“人”的角度切入展现历史[3]。
制作手法
[编辑]《船政学堂》制作团队赴英法等地挖掘史料,将之前中国国内学术界未见的史料和实物展现在观众面前,英国外交档案、皇家海军学院档案、清政府授给日意格的黄马褂、顶戴花翎等物件首次在中国电视节目中展现。情景再现手法在片中广泛应用,以使得对历史的展现更加鲜活。同时,航拍、特效摄影和三维动画等方式的采用也丰富了纪录片的内容[4]。
播出
[编辑]《船政学堂》于中法马江海战130周年、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的2014年6月29日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3]。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的2024年5月2日,该片再次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5]。
分集
[编辑]分集 | 名称 | 首播日期 | 外部链接 | |
---|---|---|---|---|
1 | 海国图梦 | 2014年6月29日 | 视频 |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左宗棠上奏讨论筹建海军,法国人日意格至福州开始与清政府一同筹划船政兴办事宜。此后,沈葆桢接替左宗棠负责船政[6]。 | ||||
2 | 孺子可教 | 2014年6月30日 | 视频 | |
福建船政学堂正式创办,却少有人前来求学,沈葆桢不得不亲自出马动员亲友。在招生考试中,严复夺得头名。学堂在福州定光寺开学。1869年,福建船政引进法国主机,开始自行建造轮船[6]。 | ||||
3 | 问道‘泰西’ | 2014年7月1日 | 视频 | |
1873年,在日意格提议下,清政府派遣船政首批毕业生中的优异者前往英法留学。严复在英国探寻西方强盛的秘密,获得了清政府驻英大使郭嵩焘的赏识,而赴法留学生则与日意格建立了深厚的友谊[6]。 | ||||
4 | 蛟龙出海 | 2014年7月2日 | 视频 | |
1872年,日本进犯台湾,牡丹社事件爆发。沈葆桢率船政学生与中国蒸汽舰队前往台湾,调整行政区划并开展建设。同时,船政学堂开设电报学堂,成为中国电信业的发端。船政学生也成为中国海军的中坚力量[6]。 | ||||
5 | 一声叹息 | 2014年7月3日 | 视频 | |
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船政水师主力几乎全军覆没。1894年7月,中日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历届船政毕业生一心报国,但只能面对失败的结局[6]。 | ||||
6 | 世纪星火 | 2014年7月4日 | 视频 | |
在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船政毕业生为中国的革故鼎新而奔走,同时对中国近代军事、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6]。 |
参考资料
[编辑]- ^ 《船政学堂》开机拍摄. 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013-10-31 [2015-04-29].[失效链接]
- ^ 纪录片《船政学堂》再现船政传奇. 北京日报. 2014-06-30 [2015-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3.0 3.1 大型纪录片《船政学堂》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 中国新闻网. 2014-06-29 [2015-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国近代史——专家学者点评六集大型纪录片《船政学堂》. 东南传播. [2015-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 ^ 开播!大型纪录片《船政学堂》讲述中法人文交流史上的感人故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 2024-05-02 [2024-05-05].
- ^ 6.0 6.1 6.2 6.3 6.4 6.5 央视网视频 > 纪录片 > 《船政学堂》. 中国网络电视台. 2014-07-04 [2015-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