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街 (台北市)
外观
贵阳街(台湾话:Kuì-iûnn Kue)是一条位于台北市的街道,路名源自贵州省贵阳市,行经中正区和万华区,以中华路分为两段,二段为单行道。其中西园路以西的部分是艋舺的起点,被称作台北第一街,是台北市最古老的街道[1]。过去分为大溪口街、欢慈市街、直兴街、草店尾街、祖师庙横街等[2],直到1947年改为今名。
沿革
[编辑]淡水河第一水门附近,因新店溪、大汉溪汇流而扩大河面,过去被称为大溪口。清代康熙年间漳、泉汉人在台北开垦时,在此与行独木舟的平埔族族人交易番薯,形成了俗称番薯市的市集,以及老街番薯市街(台湾话:Han-tsû Tshī-kue)。后来大溪口边平埔族语称为“莽葛”(巴赛语:Bangka)的独木舟群聚,附近便取读音近似的“艋舺”(台湾话:Báng-kah)为庄名。
乾隆年间,妈祖庙、土地公庙、清水祖师庙出现,老街也跟着向东扩展。西园路至西昌街为直街仔或称直兴街,即新兴宫前直往东的街道。土地公庙至康定路口清水祖师庙一带为草店尾街,因早年以草厝作为店铺。后泉州同安人在祖师庙后方,今日贵阳街、柳州街、永福街一带形成八甲庄,以祖师庙前街、祖师庙后街与老街相交[3]。1877年牧师马偕来到艋舺传教,并在此建立艋舺教会[4]。
日治时期因艋舺街道狭窄,空袭时容易引起大火,因此于1908年实施市区改正,番薯市街拓宽取直,接通至第一高女校门口,并雅化改为欢慈市街[3]。
沿线设施
[编辑]- 一段
注释
[编辑]- ^ 番薯市街. 万华区公所. [2019-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 ^ 1903 最近實測臺北全圖. 台北市历史图资展示系统. [2019-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4).
- ^ 3.0 3.1 《臺北畫刊》貴陽街. 台北市政府新闻处. 2003-03 [2019-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 ^ 547 草店尾街租屋談起. 赖永祥长老史料库-教会史话. [2019-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