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Richard923888/DC15工作区/大改善/岭南文化-汉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2年5月17日) |
岭南文化又称珠江文明,狭义称广东文化、广义称南粤文化或岭南文化,指五岭以南广东、广西和海南一带“岭南地区”的独特地域文化。今岭南文化专指南粤文化,尤其广东特色突出,狭义的岭南文化是特指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有时称作岭东文化,潮州又有岭东首邑的称号)。广义的岭南文化还包括广西官话区的文化和本地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大概分为曲艺、建筑、美术、饮食四类。
到了近代,岭南得风气之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多种文化思潮交错而织成绚丽多彩的画面,岭南文化成为中国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发展的先导。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到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岭南文化始终是中国近代政治革命的重要代表和领导力量。这段时期,岭南文化的精神实质是战斗、革命、革新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选出了2006年中国6大考古新发现,深圳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榜上有名。遗址出土了大量红烧土、陶质生活用具和锛、斧、凿、铲、刀等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测定表明,咸头岭出土的器物是6000年至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期岭南人的杰作,从而将岭南文明的历史推至距今7000年前。这些器物的发现充分说明岭南文明的产生时间及历程一点也不比黄河文明、长江文明晚。
由来
[编辑]一般称有三大主要来源,构成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固有的本土文化。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迹地。地处亚热带的五岭之南,依山傍海,珠江流域,河汊纵横,生活在这里的古百越族先民,从早期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到后来的商贸文明,都离不开江海水运,喜流动,不保守,便是区别于内陆文明或河谷文明的南越文化本色。
秦朝开通灵渠及潇贺古道,使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沟通,中原文化随之而传入岭南。广府人于辽阔的大海上,视大海为世界的起点,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两千多年前至更久,这里有世界最发达的造船业,形成“以海为商”的海洋文明。
构成
[编辑]本土文化
[编辑]珠江流域地处亚热带的五岭之南,依山傍海,河汊纵横。古百越族从早期的渔猎、稻作到后来的商贸,都离不开江海水运,喜流动,不保守,便是区别于内陆文明或河谷文明的南越文化。
广府文化
[编辑]广府文化是指以广州为中心、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由于自古以来广府地区就与外来文化接触交流不断,以及广府人较易于接受外来事物及文化,并与之融合,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与特色,在服饰、饮食、建筑、工艺、美艺和戏剧等各个领域,都有其鲜明个性和独特风貌。
广州文化
[编辑]广州文化历史悠久,在广州建城前已有土著越族的文化。建城后随着中原文化的传入,并在古代广州商业、对外贸易发达的社会背景下繁荣,近现代西学东渐及民主革命的影响下创新和发展。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与外来文化相互交流、融会,逐渐形成具有浓烈地方色彩的文化。
- 古代文化
秦朝以前,在新石器时期原始文化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土著文化。秦征服岭南后,中原汉文化不断南传,与本地文化交会融合,形成了广州古代文化。宋代是广州城建设的繁荣时期,当时广州已成为中国对内对外的贸易中心,随着几次中原人口南迁、外国商船往来、外国的宗教文化等进入,广州文化出现兴盛的景象。明、清两代,为广州文化发展的高峰期,奠定了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基础。以文学方面有重要成就,而诗坛则尤为隆盛:有号称“南园前五子”、“南园后五子”及“岭南三家”的诗社,形成了“岭南诗派”。艺术方面,粤剧逐渐形成。鸦片战争后,西学大量传入中国,作为对外开放港口的广州其文化也深受影响。
- 现代文化
1980年代开始,广州市民开始大量接触香港的电视节目,香港文化在广州以另一种模式演绎。1990年后,广州作为不设防城市,外地人明显越来越多,同时中央的推普工作在广东深化。虽然本地广州话环境不断萎缩,但未影响广东人说广东话的特性,特别是用粤语来认同对方是否自己人。另外,大众逐渐远离传统粤剧、讲古等的民间艺术,这些传统艺术可能只有老一辈人才懂欣赏。
中原文化
[编辑]秦朝开通灵渠、潇贺古道、开庾岭,使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沟通,中原文化随之而传入岭南。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席卷珠江,进而构成岭南文化的主体。
广府人于辽阔的大海上,视大海为世界的起点,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两千多年前至更久,这里有世界最发达的造船业,形成“以海为商”的海洋文明。
舶来文化
[编辑]秦汉以降,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岭南作为始发地甚至是唯一通商大港,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东西方的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都从这里登陆引进,近代以来其势更甚,外来文化给岭南文化注入新活力。
遗址
[编辑]咸头岭遗址
[编辑]公元前6000年~前7000年?——深圳市大鹏海湾,红烧土、陶质生活用具和锛、斧、凿、铲、刀等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
大黄沙遗址
[编辑]公元前5600年左右——深圳市龙岗区葵涌镇,以彩陶盘、碗为特色。
大梅沙遗址
[编辑]公元前6250年左右——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村,陶器有夹砂与泥质两种,器种有釜、罐、碗、豆、器座、支脚等,纹饰以绳纹为主,还有划纹、叶脉纹、水波纹、贝印纹、指甲纹、附加堆纹等。石器有斧、锛、刀、拍、砺石等。
小梅沙遗址
[编辑]公元前6250年左右——深圳市盐田区小梅沙渡假村,陶器有夹砂陶和泥质彩陶,烧造火候低,陶器纹饰有绳纹、贝划纹、刻划水波纹,彩陶器有圈足盘,器胎夹均匀的细砂,器表打磨后上灰白色陶衣,再绘赭红色彩,以浪花、线条、镂孔组成图案,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平。石器为打制的燧石石器,用间接打击法两面加工制成,器形较小。
洪婆山沙丘遗址
[编辑]公元前4000年左右——江门市新会区南部崖门镇梁黄屋村,陶片和磨制石器,陶片质地为夹砂陶和泥质陶,器形有陶釡、陶罐等,石器有石斧、砍砸器等。
礼乐围遗址
[编辑]公元前4000年左右——江门市新会区南部崖门镇崖南农林场,夹砂陶片,有黑陶和灰陶两种,器形有陶釡、陶罐等,器表饰以刻划纹、编织纹、细绳纹等。
宝镜湾遗址
[编辑]公元前4200年左右——珠海市高栏岛风猛鹰山,陶器以夹砂陶为多,泥质陶很少,器类有釜、罐、钵、盘、豆、杯、器座、支座、器盖、箅形器、陶条、支脚、纺轮等,其中以釜类最多。
参考文献
[编辑]参见
[编辑][[Category:嶺南文化| ]] [[Category:广东省文化]] [[Category:廣府文化]] [[Category:香港文化]] [[Category:中國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