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台湾教育专案/兴大数位台湾与文化/Draft:何敬尧
何敬尧 | |
---|---|
出生 | 中华民国台湾台中市 |
职业 | 作家 |
国籍 | 中华民国台湾 |
教育程度 | 国立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 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 惠文高中 安和国中 协和国小 |
体裁 | 小说、散文 、剧本 |
代表作 | 《幻之港―涂角窟异梦录》 《怪物们的迷宫》 |
奖项 | 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 台湾大学文学奖 文化部年度艺术新秀文学奖 全国学生文学奖 |
此条目过于依赖第一手来源。 (2014年11月11日) |
何敬尧(1985.12.21~),是台湾近年崛起的新锐小说家之一。曾获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台湾大学文学奖、全国学生文学奖,其作品《尽头之滨》则入围台湾推理作家奖,2014年获文化部年度艺术新秀奖,同年出版小说《幻之港―涂角窟异梦录》(九歌出版)与论文集《逆光的历史》(秀威),文章发表散见于《自由时报》、《联合文学》、《乾坤诗刊》、《幼狮文艺》、《幼狮少年》、《中国时报》。其作品横跨奇幻、历史、推理等新兴题材。[1] [2] [3] [4]
生平
[编辑]何敬尧生于1985年,出生于台中,高中就读惠文高中,于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毕业,并获得国立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学位。 国中时期的他开始接触写作,最初立志要成为诗人,但写诗数年,成绩却没有太大起色。而这时,是大学图书馆里的日系推理小说重新启发了他。 幼时的成长经验埋下了何敬尧写作的种子,儿时发生的趣事或生活故事,以及家人和生活环境带给他的影响,都成了他的动机。不过,真正促使何敬尧提笔创作的,是日本的推理系时代小说。
写作动机
[编辑]出身台中的他,童年在三合院中度过,小时候每当遇到天公生等大日子,家中一定会拜拜、烧金纸、放牲礼,而这些简单的仪式,却都勾起了何敬尧对台湾民俗、历史的好奇心。 阿嬷的离世,使何敬尧起念“我很怀念我阿嬷,虽然在她在世时很少与她接触或聊天。但我很想了解她生活的年代、经历过的事情。” “想缅怀自己来不及参与的时代、重建当时的生活氛围”,这成了日后何敬尧写作的动力。 大学时期,他读到日本妖怪大师京极夏彦跟推理作家宫部美幸的小说,成了他的启发。而京极夏彦跟宫部美幸的时代作品皆同样的以江户时代为背景, 何敬尧认为,这类型的作品有种怀旧情怀,把在时光递嬗间流失的价值观和情感重新召唤至现代。其所隐含的意义,不仅是“以前的时代就是比较好”,更是借由观看过去,找到在现代生活中活着的价值。 因此,在读过一轮外国文学后,何敬尧开始去想台湾的文学、文化到底在哪里?而他发现自己最想写的是历史类,尤其是台湾历史小说。
写作风格
[编辑]何敬尧的每个作品不只是以单一的题材创作,而更是将他所想发扬光大,想呈现给读者更多精彩的种种风格做融合,多元呈现。奇幻、历史、推理、妖怪等写作风格,在何敬尧的努力下,成就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著作
[编辑]小说
[编辑]散文
[编辑]- 何敬尧、陈育萱:《佛蒙特没有咖喱:记那段驻村写作的日子》(台北:九歌出版社,2016年)
论述
[编辑]- 《逆光的历史:施叔青小说的症状式逆读》(台北:秀威出版社,2015年)
历史考古
[编辑]- 何敬尧著,张季雅绘:《妖怪台湾:三百年岛屿奇幻志‧妖鬼神游卷》(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17年)
得奖纪录
[编辑]年份 | 奖项 | 得奖作品 |
---|---|---|
2008年 | 台北县文学奖全民书写奖 | 《不要让我再死一次》 |
2008年 | 台湾大学文学奖剧本组优选 | 《复活的故事》 |
2009年 | 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 | 《窥》 |
2010年 | 入围第八届台湾推理作家协会奖 | 《尽头之滨》 |
2011年 | 台湾文学馆学位论文出版奖 | 《施叔青小说的症状式逆读》 |
2012年 | 国家艺术基金会文学类创作奖 | 《幻岛历》 |
2014年 | 刊登《幼狮文艺》青年作家类型文学平台 | 《梦魇犬》 |
2014年 | 文化部艺术新秀奖 | 《幻之港―涂角窟异梦录》 |
2016年 | 国家艺术基金会创作奖 | 《怪物们的迷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