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三間厝 (白河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間厝是位在臺灣臺南市白河區昇安里的大莊,地方莊廟是主祀玄天上帝的全安宮,地方上以該廟為準區分該莊兩個角頭[1][2][3]。居民以黃姓與沈姓為大姓,另有吳、蘇、張、鄭、郭等姓[1][2]。黃姓家族最先來此,主要住在全安宮西邊的「下頭」,沈姓次之,主要住在東邊的「頂頭」[1][3]。三間厝有別稱「竹篙庄」,其由來可能是因為三間厝聚落為帶狀聚落,有如竹篙一般[4]

在清代,三間厝隸屬於諸羅縣(後改為嘉義縣)下茄苳北堡,日治時期先是隸屬於臺南縣店仔口辨務署下茄苳南保,實行州制後隸屬於臺南州新營郡白河庄(後改為白河街[5]:2-6。 聚落週邊有臺南市區道南92線、南92-1線經過[3]

地名由來

[編輯]

「三間厝」地名的由來,根據《白河鎮志》的說法,是因為過去有個名叫沈太江在這裡蓋了「三間厝」,外人尋訪常誤找到黃家厝,而黃家人便遙指沈家的三間厝說「沈家在三間厝」那邊,久之三間厝變成此地地名[1]。《臺灣地名辭書卷七:臺南縣》亦寫說沈太江在此建屋三間,附近居民因而習稱「三間厝」[2]。不過三間厝沈氏的沈家族譜中,未收錄有「沈太江」這個人名[5]:2-12

沿革

[編輯]

據《白河鎮志》(1998年)與全安宮內的勒石「沿革」所載,三間厝最早入墾的黃姓先祖名黃快,他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自漳州府南靖縣來臺,從安平鹿耳門上岸後於1681年在今三間厝南邊建屋住下[1][3]。之後來自漳州府南靖縣的沈姓先民[註 1]也來到三塊厝之地居住[1]

據《南瀛歷史建築誌·白河沈氏宗祠》的說法,在清代方志中三間厝聚落最早出現在《臺灣府輿圖纂要》中關於嘉義縣的部分,當時「三間厝莊」隸屬在「嘉義縣下茄苳北保」[1]。不過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的《諸羅縣志》已出現有「三間厝陂」[註 2][2]。黃明雅認為「三間厝陂」與「三間厝」聚落之間是否有關連尚無法下定論,並認為三間厝可能是18世紀中末期時所開墾的[1]。但張溪南則認為「三間厝」的地名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便已出現,故黃快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便已來此開墾的說法應該可信[3]

日治時期昭和十三年(1938年)起,新營郡施行部落振興會,三間厝一地的會長均由龔蚊禾擔任[5]:2-10

建築

[編輯]
  • 三間厝全安宮:據說源自是黃家先祖黃快自故鄉的玄天上帝廟求得的金身[3]。原先黃快將之供奉在自家,因其靈驗而建廟供奉[3]。該廟屬於後壁下茄苳泰安宮的信仰圈,會參與其遶境活動[3][2]
  • 黃氏宗祠:該宗祠以「黃隆茂」為遠祖,於冬至時祭祖[4]。根據嘉慶九年(1804年)的古碑所載,黃氏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由「叔兄弟姪」集資成立了祭祀公業,但到了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才建立宗祠[註 3][4]。原本宗祠位在「下頭」,但毀於1930年12月8日的新營地震,於是後來遷建到「頂頭」[1][4]。又根據〈黃姓宗祠重建記〉(1975年)日治時期宗祠祭祀用的產業因故只剩下六甲地,1953年耕者有其田政策實施又被徵收了4甲多,1964年1月18日白河大地震宗祠受創,後來在1975年1月12日開宗親會集資重建,於該年2月25日到5月24日進行重建工程[4]
  • 沈氏宗祠:根據宗祠原有之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進士」匾,可推測宗祠約在此年代左右,但黃明雅在《南瀛歷史建築誌》裡則根據現存的「孝思堂」匾保守推測為嘉慶五年(1800年)左右[1][3]。2003年1月22日公告為歷史建築[1]

註釋

[編輯]
  1. ^ 關於三間厝沈氏的祖先,《白河鎮志》寫說「有漳州府南靖鄉客裔沈太江亦遷徙而來」,不過黃明雅在《南瀛歷史建築誌·白河沈氏宗祠》指出沈家家譜所載之四位開臺祖名為肇卜、肇藩、肇刊與肇符,而2004年的《台南縣歷史建築白河沈氏宗祠修復及再利用調查研究》中的「三間厝沈氏譜系」未有名為沈太江者,故《白河鎮志》的說法仍須加以考證[1]。因此三間厝沈氏是否確為客家人也尚待研究,《台南縣歷史建築白河沈氏宗祠修復及再利用調查研究》中表示該家族在口述訪談上已無任何客家習俗留存[5]:2-6
  2. ^ 《諸羅縣志‧卷二 規制志》:「三間厝陂:在馬朝後莊南.源由馬朝後陂尾分出.康熙五十六年,知縣周鍾瑄捐穀五十石助莊民合築」。馬朝後即「馬稠後」,為白河區甘宅、草店、內角三里[2]
  3. ^ 《北路煙雲172:從茄苳腳到關仔嶺》則認為碑文的意思是乾隆十五年(1750年)便已開始興建宗祠,但因為經費問題而延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才完工[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黃明雅. 《南瀛歷史建築誌·白河沈氏宗祠》. 臺南縣政府. 2009年3月: 126-129頁. ISBN 978-986-00-9689-7. 
  2. ^ 2.0 2.1 2.2 2.3 2.4 2.5 《臺灣地名辭書卷七:臺南縣》.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2年12月: 214、215頁. ISBN 957-01-2593-4.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張溪南. 《北路煙雲172:從茄苳腳到關仔嶺》.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頁68、361─364. ISBN 978-986-04-3022-6. 
  4. ^ 4.0 4.1 4.2 4.3 4.4 王念湘、沈識鶴、郭百超、李麗菁、潘豐富. 《南瀛宗祠誌》. 臺南縣政府. 2009-11: 頁64-70、79-83. ISBN 978-986-02-0657-9. 
  5. ^ 5.0 5.1 5.2 5.3 樹德科技大學. 《台南縣歷史建築白河沈氏宗祠修復及再利用調查研究》.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