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級行政區名稱由來
外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7月22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當中包括法律上為其領土但事實上未統治的台灣省。現實際管轄22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和2個特別行政區,其名稱來源十分廣泛,主要有山脈、河流、湖泊、古代行政區劃名稱、少數民族語言等。[1][2][3][4]
省級行政區地名
[編輯]名稱 | 來源時期 | 命名時期 | 類型 | 說明 |
---|---|---|---|---|
北京 | 明朝 | 明朝 | 古代地名 | 戰國時期稱為薊,遼朝稱為燕京,金國改名京都,朱元璋改稱北平,永樂皇帝遷都北平,改名北京。[5] |
天津 | 未知 | 明朝 | 未知 | 明朝,燕王為爭奪皇帝位,在這裡發兵渡河南下,打敗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為紀念在這裡渡河起兵,所以稱「天津」,意即天子經過的渡口,簡稱津。 |
上海 | 北宋初期 | 元朝 | 河流 | 始於宋朝時期作為上海地區十八個大浦中的」上海浦「岸邊的上海鎮。1292年元朝在此地設置上海縣。1927年國民政府設置上海特別市。1949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設上海為直轄市。 |
黑龍江 | 元朝 | 清朝 | 河流 | 來源於河流黑龍江,最早見於《遼史》,因其江水顏色較深,形似飛龍,因此得名」黑龍江「1683年清朝設立黑龍江將軍作為官方名稱,1907年黑龍江將軍改為黑龍江行省。 |
吉林 | 清朝 | 清朝 | 少數民族語言 | 來源於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著松花江」,1673年清朝在此地設置吉林將軍。1907年建立吉林行省。[6] |
遼寧 | 未知 |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 河流 | 1662年(乾隆元年)設置遼東將軍。1747年(乾隆十二年)改稱盛京將軍。1907年,清政府在此地設置奉天省。後中華民國沿用此建制。1929年2月5日國民黨中政會議決定自3月1日起將奉天省改為遼寧省,取」遼河安寧「之意。[7] |
河北 | 未知 |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 河流 | 此地位於黃河以北。唐朝時期今河北地區屬於河北道和河東道。1928年直隸改稱河北省,名稱沿用至今[8] |
河南 | 未知 | 西漢 | 河流 | 此地因位於黃河以南而得名。秦朝在該地區設置三川郡,西漢建立後更名為河南郡,」河南「開始作為行政區劃而命名。[9]元朝時屬河南江北行省。清初設置河南省,後沿用至今 |
山西 | 未知 | 元朝 | 山脈 | 此地因位於太行山脈以西而得名。元朝在此地設立河東山西道宣慰司是山西作為行政區劃名稱的開始。1376年明朝改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時為山西省,後沿用至今 |
山東 | 春秋戰國時期 | 金朝 | 山脈 | 」山東「最早是關中地區秦人對崤山或華山以東的地區的稱呼。到唐代和北宋時期是指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作為齊魯之地的代稱是唐末開始。金朝在此地設置山東東路和山東西路,是」山東「作為政區名稱的開始。[10] |
湖南 | 未知 | 唐朝 | 湖泊 | 此地因位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在衡州設置湖南觀察使,正式將湖南作為行政區劃名稱。明代時屬湖廣布政使司。1723年清朝改湖廣布政使司為湖南布政使司,從此」湖南「正式作為升級行政單位。 |
湖北 | 未知 | 北宋 | 湖泊 | 此地因位於洞庭湖以北而得名。北宋設置」荊湖北路「,」湖北「開始成為政區名稱。明朝時是湖廣布政使司的一部分。清朝湖廣分治,以洞庭湖為界劃分南北,以北為湖北布政使司,是湖北省的建省之始。[11] |
浙江 | 未知 | 唐朝 | 河流 | 此地源於錢塘江的古稱」浙江「。」浙江「因錢塘江水流曲折而得名。758年唐朝設置浙江東道和浙江西道,」浙江「開始成為地方政區名稱。元朝設置江浙行省,為浙江獨立建省奠定基礎。明初設置浙江等處承宣布正使司。清朝稱為浙江省,後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沿用這一名稱。 |
江西 | 唐朝 | 清朝 | 古代行政區劃 | 此地因733年唐玄宗設置江南西道因此得名,意為江南的西部地區。安史之亂後唐朝將鄂岳道和湖南觀察使從江南西道分離出來,江南西道只剩下包括今天的江西省範圍。宋朝稱江南西路、元朝稱江西行省、明朝稱江西布政使司、清朝稱江西省並沿用至今。[12] |
陝西 | 西周 | 宋朝 | 古代地名 | 」陝西「這個地名源於周朝初年周公與召公以陝原為中心分陝而治,東部為周公領地,西部為召公領地,「自陝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陝而西者,召公主之。」,其中」自陝而西者「即為今天的陝西。而陝西作為政區名稱始於宋朝設置陝西路。元朝時陝西屬於陝西行中書省。明朝設立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將陝西承宣布政使司分為陝西布政使司和甘肅布政使司。其中前者發展為陝西省。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沿用此建制。[13] |
安徽 | 清朝 | 清朝 | 古代行政區劃 | 1667年清朝撤銷江南省,設置安徽和江蘇兩省。安徽因其境內作為政治中心的安慶府和作為經濟中心的徽州府,取兩府首字而得名。[14]沿用至今。 |
江蘇 | 清朝 | 清朝 | 古代行政區劃 | 1661年清朝將江南布政使司分為左右兩位。1667年江南右布政使司改名為江蘇布政使司,因其境內的江寧府和蘇州府而得名。[15] |
甘肅 | 隋唐 | 西夏 | 古代行政區劃 | 今天的甘肅省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甘州和肅州。554年西魏改西涼州為甘州,甘州因甘峻山得名。肅州地區古時稱為酒泉。因隋朝收復酒泉,希望此處肅靜安寧而改置肅州。[16]該地區在宋代受西夏政權統治。西夏取甘州和肅州兩地的首字而設置」甘肅軍「,從此正式稱為甘肅。 |
貴州 | 北宋 | 明朝 | 人名 | 」貴州「之名最早源於北宋初年歸順宋朝的土著首領普貴控制的矩州,宋朝記載」惟爾貴州,遠在要荒「。1413年明朝設置貴州承宣布政使司,貴州正式建制為省級名稱。1658年清朝設貴州省。 |
重慶 | 隋朝 | 北宋 | 紀念意義 | 古名稱巴。隋改為渝州,不久廢,唐復置。北宋改為恭州。南宋孝宗即位後封其三子趙惇為恭王。淳熙十六年(1189年)趙惇繼皇位,半年後,升恭州為府,認為真是「雙重喜慶」,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自此後始有「重慶」一稱。 |
四川 | 北宋 | 南宋 | 古代行政區劃 | 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分川峽路為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簡稱「川峽四路」,總稱「四川路」,「四川」之名由此誕生。南宋初年朝廷設置四川都轉運使、四川宣撫使、四川安撫史等官職,是「四川」作為該地區命名的開始。 |
雲南 | 未知 | 漢朝 | 未知 | 「雲南」之名的來源多種多樣,並不確定。[17]漢設雲南縣,為雲南得名的開始。唐為六詔,後為南詔;宋為大理國;元置雲南行省及雲南諸路道;明置雲南省,後改雲南布政使司;清改雲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
廣東 | 漢朝 | 北宋 | 古代行政區劃 | 漢朝在今中國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地區設置廣信縣,後稱廣信縣以東為「廣東」,這就是「廣東」之名的起源。北宋在今廣東地區設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即為今廣東省省名的來源。 |
海南 | 唐朝 | 清朝 | 地名 | 因位於海南島而得名,而「海南」之名來源於唐朝設置的瓊州,因其位於與雷州半島之間的海峽的南面而得名「海南」。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設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明屬廣東省;清仍之,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民國仍之,後設海南特別行政區,仍屬省;建國後設海南行政區,仍屬省,1988升海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
福建 | 宋朝 | 明朝 | 古代行政區劃 | 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 |
台灣(未實際統治) | 未知 | 明朝 | 少數民族語言 | 「台灣」源於位於今台灣台南市安平區的原住民部落「taywan」的漢語音譯。後漳州和泉州居民搬遷到台灣,因為大多從安平登陸,所以「台灣」逐漸指代整個台南地區。1684年清廷征服台灣,台灣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康熙皇帝在此處設置「台灣府」,由福建省管轄,至此台灣成為全島名稱。1885年清朝置福建台灣省,簡稱台灣省,「台灣」正式成為省級區劃名稱。1895年-1945年台灣受日本殖民統治,分成了包括台北州在內的幾個州,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重新管轄台灣地區,重新設置台灣省並沿用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對台主權。 |
青海 | 未知 | 唐朝 | 湖泊 | 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屬吐蕃;元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的開始;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
寧夏回族自治區 | 元朝 | 唐朝 | 古代行政區劃 | 以西夏安寧得名。唐屬關內道;宋時屬西夏;元滅西夏後以舊地設西夏行省,不久改寧夏行省,治所為寧夏路,為寧夏得名的開始,後改行省為甘肅行省,遷甘州路。明屬陝西省,改寧夏路為寧夏衛;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並設寧夏將軍;民國初設甘邊寧夏護軍使,後置寧夏省;建國後撤消併入甘肅省,後設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元朝 | 唐朝 | 古代行政區劃 | 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改廣西省;民國仍之;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
西藏自治區 | 清朝 | 清朝 | 少數民族語言 | 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為吐蕃;元屬宣政院;明稱烏思藏,設都司等;清初稱衛藏,衛即前藏,藏即後藏;後正式定名為西藏,為西藏得名的開始;清設西藏辦事大臣;民國初西藏地方;建國後仍之,後改西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
內蒙古自治區 | 清朝 | 中共 | 少數民族語言 | 以漠南蒙古得名。唐為突厥地;宋時出現蒙古部落;後建元朝,其地直屬中書省及嶺北行省;明分達靼韃及瓦剌;清統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內地稱內蒙古,漠北蒙古居邊外稱外蒙古,並屬理藩院。民國初分屬熱河、察哈爾、綏遠等特別區,後均改省;建國前中共以今內蒙古東部設內蒙古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清朝 | 清朝 | 紀念意義 | 以其為新辟疆土而稱新疆。唐宋為西域;元明為察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地;清統一其地,其北部稱回部、南部稱准部,合稱回疆,設伊犁將軍,又以其為新辟疆土而稱新疆(其時貴州新辟疆土亦稱新疆);清未設新疆省,是為新疆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後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
香港 | 漢朝 | 明朝 | 香料 | 香港的得名同香料有關。那時,香港這座小島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因為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了名,才被人們稱為「香港」。 |
澳門 | 漢朝 | 明朝 | 省份外形 | 一說澳門半島有南台、北台(即今日西望洋山,東望洋山),兩山相對如門;一說澳門半 島之南有(乙加水)仔島、路環島與大、小橫琴島四山分立,成十字形,曰十字門,亦稱澳門。 |
說明:」來源時期「指的是該省級行政區有關名稱在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時期,」命名時期「指的是該名稱被正式作為行政區劃名稱的時期,如陝西省在歷史上早在周朝初年便以」自陝而西者「記載,而陝西被用作行政區劃名稱(陝西路)是在宋朝;」上海「之名歷史上最早見於北宋初年,而」上海縣「是元朝在1292年設置的。
參考資料
[編輯]- ^ 中國各省省名之由來 [J/OL].現代班組, 2007 (7): 53. 中國知網.
- ^ 中國各省省名的由來 [J/OL].福建農業, 2006 (2): 38. 中國知網.
- ^ 我國省名的由來 [J/OL].陝西社會主義學院院刊, 1998 (4): 7. 中國知網.
- ^ 吳奈.中國各省省名之由來 [J/OL].中州今古, 2004 (10): 74-75. 中國知網.
- ^ 北京地名的由来. 微信公眾平台. [2024-07-22].
- ^ 王璇如. “吉林”地名探析. 微信公眾平台. [2024-07-22].
- ^ www.toutiao.com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531268269247037960/?wid=1721633077630. [2024-07-22].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河北省名字的由来. www.sohu.com. [2024-07-22].
- ^ www.toutiao.com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17924547143336489/. [2024-07-22].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sina_mobile. 山东省各地市县地名的由来. sd.sina.cn. 2021-06-19 [2024-07-22].
- ^ “湖北”之名何时登上历史舞台?全省政区变迁地图揭秘湖北“成长日记”. 荊州新聞網. 2024-07-19.
- ^ 古今地名 - 中华康氏网. www.kangshiw.com. [2024-07-22].
- ^ 有趣知识——“陕西”名字的由来和历史变迁_地区_地名_时期. www.sohu.com. [2024-07-22].
- ^ 安徽省省名的由来_民俗文化_中国台湾网. www.taiwan.cn. [2024-07-22].
- ^ 很多人不知道,江苏名字的由来,是省内两座城市名字“合体”而成_苏州. www.sohu.com. [2024-07-22].
- ^ “肃州”之名,从何而来?. gs.ifeng.com. [2024-07-22].
- ^ 云南的名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23-12-17 (中文(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