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外觀
39°58′51.26″N 116°19′52.03″E / 39.9809056°N 116.3311194°E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 |
---|---|
機構位置 | |
位置 | 中國 |
地址 | 中關村園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二條一號 懷柔園區:北京市懷柔區懷柔科學城京密北二街 |
郵政編碼 | 100190 |
機構概況 | |
創建時間 | 1958年 |
研究領域 | 空間科學及其衛星工程 |
主管機構 | 中國科學院 |
機構人員 | |
主任 | 王赤 |
研究人員人數 | 770人(截至2022年8月31日)[1] |
院士人數 | 2 |
學生人數 | 450人(截至2020年12月31日)[1] |
網頁 | www |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簡稱中科院空間中心或空間中心,是隸屬中國科學院的公立科研機構,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該機構的前身是成立於1958年的中國科學院『581』組辦公室(簡稱「581」組)。在「581」組(1958年9月~1959年11月)之後,空間中心經歷了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二部(1959年12月~1966年1月)、應用地球物理所(1966年2月~1968年1月),國防科委(1973年後為七機部)第五研究院空間物理及探測技術研究所(1968年2月~1978年10月),中國科學院空間物理研究所(1978年11月~1987年7月)、空間科學技術中心(1977年11月~1987年7月)以及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1987年8月至2015年6月)、國家空間科學中心(2011年6月至今)等沿革。[2][3]
空間中心的前身機構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研製,參與並開創了中國的探空火箭計劃,同時對中國的航天計劃作出重要貢獻,目前空間中心負責牽頭組織實施空間科學先導專項。[2]
空間中心目前的主要研究領域有空間科學及其衛星工程,具體包括太陽、行星及地球空間物理基礎前沿問題,災害性空間天氣事件連鎖變化過程,天基和地基空間環境監測與探測,空間環境預報、空間環境效應預測及相關研究,太空飛行器綜合電子設備、空間系統的仿真與綜合性信息技術,以及微波遙感技術與應用研究。 [4]
機構設置
[編輯]科研與管理部門
[編輯]直屬實驗室
[編輯]- 太陽活動與空間天氣重點實驗室(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微波遙感技術重點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複雜航天系統電子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 天基空間環境探測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掛靠聯繫單位
[編輯]科研活動
[編輯]歷任領導
[編輯]- 主任[5]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概况.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2022-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5).
- ^ 2.0 2.1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 历史沿革.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 [2013-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1) (中文).
- ^ 单位更名说明函. 2015-06-30 [2015-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1) (中文).
- ^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概况.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 [2013-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1) (中文).
- ^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 历任领导.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 [2013-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1)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