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科學小組
機構概況 | |
---|---|
上級機構 | 中共中央政治局 中共中央書記處 |
機構類型 | 中共中央直屬機構 |
聯絡方式 | |
總部 | |
實際地址 | 北京市 |
機構沿革 | |
成立時間 | 1958年 |
撤銷時間 | 1966年 |
中央科學小組,是已撤銷的中共中央的小組,直屬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共中央書記處。
沿革
[編輯]1958年6月10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成立財經、政法、外事、科學、文教小組的通知》,稱這些小組是黨中央的,直屬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中央科學小組組長為聶榮臻[1],不設副組長,組員除聶榮臻之外共5人,是各小組中人數最少的。中央科學小組成立後,于光遠在小組內分工負責編輯一個向中共中央匯報工作的內部刊物,具體編輯工作由于若木承擔[2]。
三年困難時期的第三年,1961年春,毛澤東也不再堅持「大躍進」的做法。這時周恩來、李富春等領導醞釀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以代替「大躍進」,並要求各條戰線理出若干政策性條文以便指導工作。聶榮臻乃出面抓科學方面的整頓,提議制定科學工作方面的文件。1961年,聶榮臻在杭州召開會議研究該問題。同年,聶榮臻在「三座門」主持召開了研究制定《關於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當前工作的十四條意見》(簡稱「科學十四條」)的會議,于光遠等人參加。該《意見》作為「草案」在1961年6月完成後,邊在科學機構中實行,邊以聶榮臻的名義向中央寫出報告請求批准該《意見》。該《意見》後來在科學機構中貫徹執行。1961年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討論了聶榮臻的報告,會議毛澤東未參加,由劉少奇主持,周恩來、鄧小平、彭真、李富春出席,聶榮臻的報告得到會議批准。聶榮臻的報告著重寫了七個方面:(一)關於又紅又專;(二)關於雙百方針;(三)關於理論聯繫實際;(四)關於克服平均主義;(五)關於科學工作保密;(六)關於保證科研時間;(七)關於研究機構內黨的領導方法[2]。 在聶榮臻領導下,加快完成、提前完成1956~1967年科技發展十二年遠景規劃。聶榮臻親自建起國家科委和國防科工委兩個機構。在他的領導下,在短時間內就爆炸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和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1961年,聶榮臻提出對1956年制定的遠景規劃執行情況作個總結,可以認為該規劃已基本提前五年完成,需制定第二個自然科學和技術遠景規劃,時限為1963年至1972年。于光遠在中央科學小組常強調基礎自然科學,在醞釀製定第二個遠景規劃時提出要將技術經濟寫入,獲得聶榮臻支持。經過國家科委內趙石英(趙世炎之子,國家科委的局長)等人努力,在第二個遠景規劃中將技術經濟列為七大部分之一(其他六部分是基礎自然科學、工業科學和技術、農業科學和技術、交通運輸科學和技術、醫藥衛生科學和技術、技術科學)[2]。
1962年,聶榮臻在廣州召開並親自主持全國科技工作會議,會上他和二百餘位與會者討論了國家科委準備的1963~1972年遠景規劃草案。在廣州會議期間,他還和周恩來、陳毅共同提出給知識分子脫帽加冕,恢復1956年知識分子問題會議確定的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堅持中共八大路線。但廣州會議未獲得毛澤東支持。毛澤東會後雖未立即批評,但不久仍在1962年內提出「以階級鬥爭為綱」,「階級鬥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事實上否定了廣州會議[2]。
1963年12月,毛澤東聽聶榮臻匯報第二個自然科學和技術遠景規劃。當天聶榮臻把中央科學小組的幾名成員都通知到會。毛澤東、劉少奇、鄧小平等領導出席了該匯報會。周恩來、朱德因事未到。羅瑞卿也到會。這次匯報使第二個遠景規劃獲得毛澤東批准,劉少奇、羅瑞卿在會上也都作了重要發言[2]。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中央科學小組停止活動[2]。
組成人員
[編輯]- 組長
- 組員
- 韓光(?—?,國家科委常務副主任)[2]
- 張勁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書記)[2]
- 宋任窮(?—?,二機部部長)[2]
- 王鶴壽(?—?,重工業部部長)[2]
- 于光遠(?—?,中宣部科學處處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