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五大湖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人造衛星拍攝下的五大湖區
蘇必略湖 密西根湖 休倫湖 伊利湖 安大略湖

五大湖(英語:Great Lakes)是位於加拿大美國交界處的5個大型淡水湖泊,按面積從大到小分別為:蘇必略湖Lake Superior)、休倫湖Lake Huron)、密西根湖Lake Michigan)、伊利湖Lake Erie)和安大略湖Lake Ontario)。除密西根湖全屬於美國之外,其它4湖為加拿大和美國共有。

這5個湖泊所組成的五大湖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水域,包括了世界地表淡水的21% 。[1][2][3]五大湖的總面積為94,250平方英里(244,106平方公里),約略跟英國差不多大,總水量為5,439立方英里(22,671立方公里)。[4]五大湖有時也被有些美國人稱作北海岸或第三海岸。 五大湖湖岸也被認為是北美第四長岸線,總長大約為17,000公里(10,563英里),粗略相當於地球赤道一半的長度。[5]

水文特點

[編輯]
五大湖之縱向剖面圖
五大湖與聖羅倫斯灣

水流方向從西向東,通過聖羅倫斯河注入大西洋聖羅倫斯灣,由西向東排列如下:

  1. 蘇必略湖:五大湖中最大的一個,面積為82,1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湖(僅次於裏海),也是世界第一大淡水湖。
  2. 密西根湖:面積57,750平方公里,是美國第一、世界第五大湖泊。五大湖中唯一完全在美國國境之內的湖泊,密西根湖與休倫湖屬於同一水體。
  3. 休倫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176公尺,湖的平均深度為59公尺,面積59,600平方公里,蓄水量3,568立方公里,湖岸線長6,159公里。
  4. 伊利湖:以暴風雨聞名,湖水最淺,有田園風光之美。有著名的尼加拉瀑布由伊利湖飛濺直下至安大略湖。
  5. 安大略湖:是五大湖中最小的一個(19009平方公里),蓄水量超過伊利湖(1639立方公里),是世界第十四大湖,湖岸線長1162公里,河水奔流至安大略湖東岸的聖羅倫斯河

湖泊資料

[編輯]
伊利湖 休倫湖 密西根湖 安大略湖 蘇必略湖
湖泊面積[4] 9,910平方英里
25,700平方公里
23,000平方英里
60,000平方公里
22,300平方英里
58,000平方公里
7,340平方英里
19,000平方公里
31,700平方英里
82,000平方公里
水體體積[4] 116立方英里
480立方公里
850立方英里
3,500立方公里
1,180立方英里
4,900立方公里
393立方英里
1,640立方公里
2,900立方英里
12,000立方公里
海拔高度[6] 571英尺(174公尺) 577英尺(176公尺) 577英尺(176公尺) 246英尺(75公尺) 600英尺(180公尺)
平均深度[5] 62英尺(19公尺) 195英尺(59公尺) 279英尺(85公尺) 283英尺(86公尺) 483英尺(147公尺)
最大深度 210英尺(64公尺) 770英尺(230公尺) 923英尺(281公尺) 808英尺(246公尺) 1,332英尺(406公尺)
主要城市[7] 底特律
水牛城
克里夫蘭
伊利
托萊多
阿爾皮納
貝城
歐文灣
休倫港
薩尼亞市
芝加哥
加里
格林貝
密西根城
密爾瓦基
馬斯基根
特拉弗斯城
漢米頓
京士頓
密西沙加
奧沙華
羅徹斯特
多倫多
匹克林
杜魯斯
馬凱特
蘇聖瑪麗
蘇聖瑪麗
蘇必利爾
雷灣
五大湖海拔高度、平均深度、最大深度及體積示意圖
備註: 每個長方形的面積與湖泊的蓄水量對應成比例。所有測量數據基於低潮基準面。
來源: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6]

成因

[編輯]

冰河侵蝕

五大湖形成示意圖

氣候

[編輯]

五大湖地區是潮濕的大陸性氣候,夏天冷涼而冬天異常嚴寒,為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五大湖地區南部屬於柯本氣候分類法Dfa型氣候,北部屬於Dfb型氣候,[8]受來自於不同區域的氣團影響,比如來自北極的乾冷氣團,來自西部的溫暖的太平洋氣團,來自南邊和墨西哥灣的暖濕氣團。[9]大湖本身對氣候也有調節效應,他們可以增加降水和產生湖效應降雪[8]

大湖效應

[編輯]

最有名的五大湖的冬季對天氣的影響就是「大湖效應」。五大湖在冬季並不完全封凍,即使到了晚冬,湖中央還是沒有冰蓋。由西邊刮過的盛行風從湖中帶走略微暖濕的空氣。當這些暖濕空氣與湖畔陸地上的乾冷氣團相遇時,產生帶狀強降雪帶。當強風伴隨著冰凍的空氣吹過大湖時常常給湖岸地區(尤其是五大湖東岸地區)帶來大雪帶。

大湖還會調節季節溫度,但沒有海洋效應那麼強。大湖在夏季可以吸收熱量,降低溫度,在秋季則會緩慢的輻射熱量,增加溫度。這種溫度調節效應結合局地氣候產生了一些所謂的「水果帶」,那裡可以出產很多南部才有的水果,因此五大湖畔有許多果園和酒莊。這種大湖的效應還會給沿湖地區帶來大,沿蘇必略湖畔特別明顯。

經濟

[編輯]

五大湖周邊的天然資源豐富,有鐵鑛石石炭石灰石等礦產,美國位於五大湖區南端的芝加哥是全國的工業重鎮。

1825年美國開鑿伊利運河,1848年完成,經由紐約州哈得遜河,將五大湖和紐約市連接起來,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內陸航運系統之一。1954年加拿大又在聖羅倫斯河上開鑿聖羅倫斯航道。五大湖地區形成多個重要湖港,貨運繁忙,貨運總量達9800萬噸。

五大湖是重要的觀光景點。因位處高緯度內陸區,夏天冷涼,日平均氣溫也只有攝氏15度,適合避暑。湖內有無數島嶼,湖中多鱒魚白魚鮭魚富鱸海鰻等特產,遊人可以享受到垂釣的樂趣。

水力發電廠主要集中於聖瑪麗斯河、聖羅倫斯河,總發電量達800萬千瓦。

環保

[編輯]

2006年11月30日,加拿大環保組織提出的報告指出,美國和加拿大的城市每年將數十億加侖未經處理過的污水傾倒入五大湖,造成了部份湖岸必須關閉,並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損失。其中,由於前期美國在工業化進程中的不重視,水體優養化導致的水生動物大量死亡和河道的淤塞。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Great Lakes – U.S. EPA. Epa.gov. 2006-06-28 [201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0). 
  2. ^ LUHNA Chapter 6: Historical Landcover Changes in the Great Lakes Region. Biology.usgs.gov. 2003-11-20 [201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1). 
  3. ^ Ghassemi, Fereidoun.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ISBN 0-521-86969-2. 
  4. ^ 4.0 4.1 4.2 Great Lakes: Basic Information: Physical Facts.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2011-05-25 [2011-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9). 
  5. ^ 5.0 5.1 Grady, Wayne. The Great Lakes. Vancouver: Greystone Books and David Suzuki Foundation. 2007: 13, 21-26, 42–43. ISBN 978-1-55365-197-0. 
  6. ^ 6.0 6.1 Great Lakes Atlas: Factsheet #1.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March 9, 2006 [2007-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6) (英語). 
  7. ^ See List of cities on the Great Lakes for a complete list.
  8. ^ 8.0 8.1 Natural Processes in the Great Lakes. The Great Lakes: An Environmental Atlas and Resource Book.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08-07-24 [2011-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6). 
  9. ^ Great Lakes Water Levels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Science Daily. January 14, 2009 [2010-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