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魯斯伯里布商公司
成立時間 | 1462 |
---|---|
創始地 | 什魯斯伯里, 什羅浦郡, 英格蘭 |
類型 | 慈善機構 |
法律地位 | 活躍 |
總部 | 什魯斯伯里 弗蘭克韋爾1號, 郵編:SY3 8LG |
坐標 | 52°42′39″N 2°45′34″W / 52.710946°N 2.759567°W |
服務 | 低收入住房 |
服務地區 | 什魯斯伯里 |
目標 | 運營救濟院 |
網站 | shrewsburydrapers |
什魯斯伯里布商公司是一家成立於 1462 年的貿易組織,它位於英格蘭什羅普郡的什魯斯伯里鎮。該組織成員都是羊毛或毛呢製品批發商。多年以來,該公司在 威爾斯布料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16 世紀到 18 世紀末期幾乎處於壟斷地位。在英國的道路狀況得到改善之後, 利物浦和其他地區的代理商可以去威爾斯,直接從製造商那裡購買布料, 導致布商公司變得不再重要, 第一次工業革命淘汰了貿易行會。 如今, 它作為經營 救濟院 的慈善機構繼續在什魯斯伯里經營。
12-15世紀:創立之初
[編輯]1334 年,什魯斯伯里是除倫敦以外,英格蘭第七富裕的城市。在英格蘭與威爾斯的和平時期,什魯斯伯里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經常與威爾斯北部和中部進行貿易往來。 在原毛貿易被粗紡毛料貿易取代後,布商公司[a] 承擔了中間人的角色。[1] 在 12 世紀末和 13 世紀,什魯斯伯里所有的貿易都由商會管控。14世紀末, 布商公司成為了一個具有商業、宗教和政治職能的獨立行會。[2] 1444 年,紡織品公司在 聖瑪利教堂旁邊建起可容納13人的救濟院。[1] 到15世紀,紡織商公司仍然是什魯斯伯里最富裕和最強大的貿易組織。 [3]
1462 年,愛德華四世頒發的 皇家憲章,將什魯斯伯紡織品公司命名為「什羅普郡神秘紡織品聖三一行會」。 [2] 1470 年,什魯斯伯的紡織工收到什普羅郡出台的新規「禁止布料商公司進購威爾斯布料」,但該禁令並沒有持續多久。 [4]由於該憲章是宗教憲章的一部分,行會安排了一名歌禱堂牧師在聖瑪麗教堂做彌撒。1501年,公司在聖瑪麗教堂的歌禱堂建起聖壇,如今仍可見聖壇遺蹟。 [2]
16世紀:崛起壟斷布料貿易
[編輯]16 世紀早期,用於出口的威爾斯布,主要生產於南威爾斯,從當地港口運出。 整個16世紀布料的產地發生了變化,從初期的南威爾斯變為威爾斯中部和北部。[5] 英格蘭與威爾斯於1536年簽署 《聯合法案》 之後什魯斯伯布料商為威爾斯出口粗織物,即棉布、起絨粗呢和法蘭絨提供重要出口市場。那些布料零售商和製作成衣的剪羊毛工,曾經在威爾斯貿易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但16世紀初,布商公司將其他零售商擠出市場,讓羊毛工完全成為分包人,從而形成有效的市場壟斷。[2]
宗教改革期間,什魯斯伯里布商公司的宗教職能受到限制。 [2]公司在什魯斯伯里獲得了很多權利,鎮上所有的領導人都是該公司成員。從16世紀中期到17世紀末期,什魯斯伯里鎮的管理層當中,大多數都是布商公司的成員。 [2]布商公司為許多窮人提供住所、僱傭他們為員工,並為600多名剪羊毛工提供就業機會。1565年,該公司被用來證明議會的一項法案,即給予布料商公司在什魯斯伯里鎮布料貿易中的壟斷地位。 [3]雖然正式的壟斷法案在6年後被撤銷了,但布料商公司常常排斥其他競爭者。 [6] 1576 年,布料商公司在聖瑪麗廣場的舊廳上建起了一個新的紡織大廳。 [1] 1585 年,布料商公司獲得了與倫敦布商公司相同的徽章[2]
一開始「主要原料來源」,也就是威爾斯布毛料交易中心,位於奧斯沃斯特里鎮距離什魯斯伯里西北部約16英里(26千米)。 1585 年,由於奧斯沃斯特里鎮了爆發瘟疫,市場暫時搬到了Knockin區。 [7]威爾斯浦的蒙哥馬利郡也有一家毛料交易中心,據稱在伊莉莎白一世(1558年-1603年)時期,韋伯羊毛的產量為700,000碼。什魯斯伯里布料商為了抵達這些市場,不得不踏上危險的旅程,穿過動盪不安的村莊。 [8]大家帶著武器以防強盜。 [1]
17世紀:繁榮與挑戰
[編輯]1609年, 詹姆士一世憲章 (1603年-1625年在位)中確認了什魯斯伯里布商公司的章程、權利和土地所有權。[2] 17世紀,布商公司花費400英鎊開始做生意,這在當時是一筆大開銷。[9] 1608年至1657年期間,203名公司員工中有43%是紳士的兒子。[10] 通常年輕人會和父親一起創業。[11]1608年,什魯斯伯里布商的數量為84,在1625年上升至113。[12] 許多布商業也從事其他工作,比如釀酒和法律。[1] 在17世紀, 來自英國北部和中部的人經常來什魯斯伯里。紡織品行業為馱馬業務創造了繁榮的市場。[13] 1618年,什魯斯伯里的首個磚房是由威廉·羅利建造的,他是一名釀酒師也是一名布商 。1638年,什魯斯伯里的首位鎮長, 托馬斯·瓊斯就是一位重要的布商。[1]
1621年,愛德華·科克爵士提交了威爾斯布料法案,旨在消除什魯斯伯里布商公司對運送到倫敦布料的實際壟斷。法案初稿規定,所有商人都可以在威爾斯的任何地方購買布料並出口,但必須向王室納稅。之後出口條款可添加「只有在布料在家裡完全製作完成後」。 1621 年,兩名什魯斯伯里議員試圖在法案第三次宣讀之後阻止該法案,理由是該法案將推翻規定威爾斯布料標準尺寸的法規,允許預先囤積布料/或大量批發布料,推翻什魯斯伯里的憲章,並允許威爾斯布料商在英國各地出售布料。 [14]科克駁斥了這些觀點,他稱什魯斯伯里受到法案的影響的方面只有它的壟斷地位。他說壟斷是「令人厭惡的」,不能以「國家理由」為藉口。 [15]該法案由下議院通過提交給上議院。 [16]
1621年, 什魯斯伯里布商公司「同意不再在奧斯沃斯特里鎮買布料。」1633年,約翰·戴維斯稱威爾斯棉花市場讓奧斯沃斯特里鎮繁榮起來,而且充滿歡聲笑語,每周能夠火力1000英鎊,有時候還能賺的更多。但是自從製作布料的主要原材料被轉移到了什魯斯伯里, 奧斯沃斯特里鎮不復之前的繁榮, 現在已經大體取代了上述市場..."[7] 在棉花市場轉移到什魯斯伯里之後,一名來自梅里奧尼斯郡的衣料商,周五不得不多走20英里(32千米), 周六很晚才能回家。1648年,為了回應多爾蓋萊一名牧師的請求, 作為妥協什魯斯伯里布商公司同意了可以在周四購買布料。[17]
由於缺乏資金,威爾斯布料製造商生產的窗簾質量較差,因此需求相對較低。[5] 布料商購買的布料都是半成品,在經過加工完成之後或接近完成後出售。[18] 質量較好的威爾斯羊毛被織成布料,有平紋也有格紋,在什魯斯伯里或附近的城鎮,例如雷克斯漢姆、 登比、 奧斯沃斯特里和奇克隨處可見。 什魯斯伯里的布商把這種布帶來,進行軋花和剪毛。[19] 其他布料被做成高起絨粗呢, 粗呢的一面的上層纖維形成粗糙的捲曲絨毛,適合在天氣寒冷時當外套穿。[19] 一些布料作為「什魯斯伯里」或「威爾斯」棉花出售,主要被運往倫敦,其中一些出口到法國或者是地中海。[19] 製作完成的布料,每周都會用馬匹運送到倫敦的布萊克韋爾大廳。[1] 什魯斯伯里有大量的工匠來製作布料,因此周一購買的面料可以進行加工,並在周三運往倫敦。 [20]
英國內戰 (1642年–1651年) 之後,1654年制定了 「禁止布商公司囤積或壟斷威爾斯的法蘭絨和布料」 的規定[21] 許多布商在內戰期間支持議會,結果在1660年 查理二世 (在位:1660年–1685年)恢復君主制之後,什魯斯伯里布商公司並未得到皇家的支持。至此, 布料貿易 逐漸走向衰退。[1] 1665年,布商的數量跌至61。[12]
貿易衰退期: 18-19世紀
[編輯]什魯斯伯里布商公司的壟斷一直持續到18世紀中期。 [23] 18世紀,西印度群島和美國的殖民地的奴隸主發現如果給奴隸們衣服穿,他們的工作效率會更高。維吉尼亞州的奴隸主威廉·李稱「上好的韋爾奇的棉花似乎是最好的」,其他的棉花「很輕且分量不夠」。 因此,什魯斯伯里成為了大西洋貿易的主要市場。[24]
18世紀,公路系統 改善了道路狀況,威爾斯商人開始控制布料生產, 導致什魯斯伯里布商公司的重要性下降。[2] 利物浦 和 布里斯托的代理商控制了什魯斯伯里的布料貿易。[25] 織工們不再把他們製作的布料擺放到集鎮上,代理商們直接從他們這裡購買布料。代理商向不富裕的織工提供貸款,這樣他們就有錢買羊毛了。[25] 到1770年,什魯斯伯里布商公司很快就失去了他們對貿易的控制。[26] 一名作家在18世紀90年代寫道:
從很早開始,什魯斯伯里幾乎是專門與威爾斯做貿易,購買一種名為威爾斯布的呢絨,這些呢絨來自梅里奧尼斯郡和蒙哥馬利郡,被運到一個每周四都會開放的市場。之後,一群被稱作謝爾曼的人把這些布料穿在身上,有羊毛的一邊被提起來。在伊莉莎白一世時代,這種貿易規模龐大,有600多人靠這種職業維持生計。這些布料主要被運送到美洲給黑人穿,或者送到比利時的法蘭德斯給那裡的農民穿。目前,這種貿易的最大部分被轉移到了其他渠道,被運到古代市場的不超過40或50萬碼。每隔一個星期一,什魯斯伯里的布商會在威爾斯浦購買粗布和細布,他們現在主要享用的是這一商業分支。
大約從1790年開始, 其他什魯斯伯里的布商開始直接到布料製造商那裡購買產品, 得益於道路狀況的改善。到本世紀末,什魯斯伯里的布料市場幾乎停止交易了, 1803年3月,什魯斯伯里布商公司放棄了用來進行交易的大客廳。[27] 1804年,埃文斯先生在他的威爾斯北部考察報告中說道:
以前,這些織物被運到利物浦或什魯斯伯里去銷售;但現在利物浦的商人派人向製造商採購當場付款,而且還幫助不太富裕的製造商用錢來做生意......。自此以後,什魯斯伯里的布商不得不到鄉下,在農場和茅屋裡少量地購買布料。在經過清洗、漂白和打磨之後,布料被包裝成大包,送到什魯斯伯里、利物浦和倫敦;然後再出口到德國、俄羅斯和美國。
一本1824年的地名辭典指出, 由於引進了紡紗廠,英國國內小農戶的布料產量大大減少。每周四的布料市場已不再運作,布料商們通過他們在英國的代理商購買布匹。[28] 隨著19世紀 工業革命 的發展,貿易行會變不再重要,在1835年的《市政公司法》中取消了行會的監管權力。[1]
後期發展: 19世紀至今
[編輯]1835年後, 什魯斯伯里布商公司保留了伊莉莎白一世 時代的布商大廳,以及對其17世紀的家具和救濟院的所有權。 這些都被分配給了一個慈善信託基金。到19世紀末,該公司僅僅只是 Longden Coleham救濟院的託管方。在20世紀60年代末,公司同意承擔重建聖吉爾斯醫院救濟院的責任。到了20世紀90年代,布商大廳的維護費用已經成為慈善資源的一種消耗,該大廳有一部分被出租用作住宅。大廳被賣給了倫敦布料商公司,他們對大廳進行了修復,並將其改造成一家精品酒店。[2] 2013年,據報道稱,什魯斯伯里布商公司正計劃在什魯斯伯里的前門修道院教堂為老年人建造21套養老公寓。[29]
注釋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Master 2011.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History of Shrewsbury Drapers – self.
- ^ 3.0 3.1 Unwin 2012,第98頁.
- ^ Unwin 2012,第86–87頁.
- ^ 5.0 5.1 Hudson 1989,第208頁.
- ^ Unwin 2012,第99頁.
- ^ 7.0 7.1 Gregory 1824,第390頁.
- ^ Welsh Pool 1880,第191頁.
- ^ Grassby 2002,第84頁.
- ^ Grassby 2002,第152頁.
- ^ Grassby 2001,第289頁.
- ^ 12.0 12.1 Grassby 2002,第58頁.
- ^ Chartres & Hey 2006,第233頁.
- ^ White 1979,第111頁.
- ^ White 1979,第112頁.
- ^ Healy 2010.
- ^ Thirsk & Finberg 1967,第157頁.
- ^ Kerridge 1988,第214頁.
- ^ 19.0 19.1 19.2 Kerridge 1988,第19頁.
- ^ Kerridge 1988,第177頁.
- ^ Owen 1808,第461頁.
- ^ Tell 1892,第243頁.
- ^ Clapham 1949,第244頁.
- ^ Evans 2010,第50頁.
- ^ 25.0 25.1 Evans 2010,第52頁.
- ^ Davies 2007,PT312.
- ^ Gregory 1824,第924頁.
- ^ Gregory 1824,第496頁.
- ^ Guild in talks on almshouses future 2013.
來源
[編輯]- Chartres, John; Hey, David, English Rural Society, 1500-1800: Essays in Honour of Joan Thirs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11-02 [2016-04-02], ISBN 978-0-521-03156-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8)
- Clapham, John, A Concise Economic History of Britain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CUP Archive, 1949 [2016-04-02], GGKEY:HYPAY3GPAA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4)
- Davies, John, A History of Wales, Penguin Books Limited, 2007-01-25 [2016-03-28], ISBN 978-0-14-192633-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4)
- Evans, Chris, Slave Wales: The Welsh and Atlantic Slavery, 1660–1850, 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 2010-09-01 [2016-03-28], ISBN 978-0-7083-2304-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1)
- Grassby, Richard, Kinship and Capitalism: Marriage, Family, and Business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1580-174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016-04-02], ISBN 978-0-521-78203-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9)
- Grassby, Richard, The Business Community of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11-07 [2016-04-02], ISBN 978-0-521-89086-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3)
- Gregory, T., The Shropshire gazetteer, 1824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3)
- Guild in talks on almshouses future, Shropshire Star, 25 June 2013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4)
- Healy, Simon, Andrew Thrush; John P. Ferris , 編, BERKELEY (BARKLEY, BARTLETT), Francis, The History of Parliament: the House of Commons 1604-1629, 2010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5)
- History of Shrewsbury Drapers, Shrewsbury Drapers Company,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5)
- Hudson, Pat, Regions and Industries: A Perspective o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Britai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10-26 [2016-03-28], ISBN 978-0-521-34106-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3)
- Kerridge, Eric, Textile Manufactures in Early Modern England,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88-03-01 [2016-04-02], ISBN 978-0-7190-26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1)
- Master, Nigel Hinton, Shrewsbury Drapers Company: A Brief History, Shrewsbury Town Centre Residents' Association, May 2011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4)
- Owen, Hugh, Some Account of the Ancient and Present State of Shrewsbury, Sandford, 1808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4)
- Tell, Sale of Welsh Cloth, Bye-gones, Relating to Wales and the Border Counties, 1892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4)
- Thirsk, Joan; Finberg, H. P. R., The Agrarian History of England and Wales: 1500-1640, edited by Joan Thirs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7 [2016-04-02], ISBN 978-0-521-06617-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6)
- Unwin, Georg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 the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ies: Unwin, G., Routledge, 2012-11-12 [2016-04-02], ISBN 978-1-136-23697-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5)
- Welsh Pool, Collections Historical and Archaeological Relating to Montgomeryshire and Its Borders, The Club, 1880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3)
- White, Stephen D., Sir Edward Coke and the Grievances of the Commonwealth,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79 [2016-04-02], ISBN 978-0-7190-0759-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