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寧軍節度使,五代十國後唐、後蜀的節度使,治所在閬州(今四川省閬中市)。
後唐天成四年(929年)以利州節度使的閬州、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北)設置為保寧軍節度使,以李仁矩為節度使。長興元年(930年),董璋殺李仁矩,廢除保寧軍節度使。長興三年(932年),孟知祥再設保寧軍節度使,下轄閬州、果州、開州(今重慶市開州區)、渠州(今四川省渠縣)、蓬州(今四川省儀隴縣南)。後蜀建立後,沿置保寧軍節度使。廣政二十一年(958年),在果州別設永寧軍節度使。宋朝乾德四年(966年),保寧軍節度改為安德軍節度。元朝時,閬州升格為保寧府。
- 李仁矩(929年—930年)
- 趙廷隱(932年—935年)
- 張公鐸(935年—941年)
- 劉英圖(941年—943年,權知)
- 王處回(944年—948年,遙領)
- 何重建(948年—950年)
- 安思謙(950年—954年)
- 李廷珪(954年—957年)
- 孟仁贄(957年—960年)
- 孟玄珏(960年—965年)
|
---|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後梁 龍德三年( 923年)、後唐 清泰三年(936年)、後晉 天福十一年( 946年)、後漢 乾祐三年(950年)、後周 顯德六年(959年)各政權實領的節度使及府、州、軍。曾置後廢、改名、改隸他區或為他國勢力所佔領者,於字中以劃線表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節度使、府、州,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在前標明曾用名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