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切薩皮克號巡防艦 (1799年)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切薩皮克號巡防艦 (1799年)
A ship with all sails set and full of wind
United States Navy ensign美國
船名 USS Chesapeake
艦名出處 切薩皮克灣[1]
下訂日 1794年3月27日
建造方 約西亞·福克斯英語Josiah Fox
原始造價 $220,677
鋪設龍骨 1795年12月
下水日期 1799年12月2日
入役日期 1800年5月22日
繳獲 1813年6月1日
Royal Navy Ensign英國
船名 HMS Chesapeake
交船日期 1813年6月1日俘獲
退役日期 1819年
結局 木材被出售
技術數據(1813)
船級 38門砲巡防艦[Note 1][2][10][3][6]
噸位 1,244[8]
船長 152.6英尺(46.5米) 垂標間距
型寬 41.3英尺(12.6米)
吃水 20英尺(6.1米)[1]
艙深 13.9英尺(4.2米)[11]
甲板 最下英語Orlop deck床位英語Berth (sleeping)火砲英語Gun deck帆桅英語Spar (sailing)
動力來源 風帆
乘員 340人[11]
武器裝備

切薩皮克號(USS Chesapeake)是隸屬於美國海軍的38門火砲三桅木質快速帆船。她是美國海軍最初六巡防艦之一。這些巡防艦是由《1794年海軍法案英語Naval Act of 1794》授權建造。約書亞·韓福瑞英語Joshua Humphreys設計了這些巡防艦,並把她們當做年輕的美國海軍的主力戰艦。

切薩皮克號原本被設計為44門火砲,但由於工期拖延、物資短缺和債務問題等原因,建造師約西亞·福克斯英語Josiah Fox只好將她改為38門砲。1799年12月2日下水,切薩皮克號在美法短暫衝突中開始服役,之後又見證了第一次巴巴里戰爭

1807年6月22日,切薩皮克號由於拒絕了英國皇家海軍的搜索逃兵請求而遭其砲擊。這次事件現在被稱作切薩皮克號-豹號事件英語Chesapeake–Leopard Affair。它激怒了當時的美國民眾和政府,成為後來的1812年戰爭的重要導火索。這次事件直接導致了切薩皮克號的指揮官詹姆斯·貝倫(James Barron)被軍事法庭審判,以及美國聯邦政府通過《1807年禁運法案》來對抗大英帝國。

在1812年戰爭的早期,切薩皮克號進行了一次巡航並俘獲了五艘英國商船。但在不久以後的1813年6月1日,她從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港出發不久後就被皇家海軍的夏隆號巡防艦英語HMS Shannon (1806)(Shannon)俘獲。隨後,USS切薩皮克號更名為HMS切薩皮克號為皇家海軍服務,直至1820年她徹底損壞為止。她的木材被出售,這些木材現今仍作為英格蘭威克漢姆英語Wickham切薩皮克磨坊英語Chesapeake Mill的一部分。

註解

[編輯]
  1. ^ For purposes of this article, Chesapeake is listed as a 38-gun ship since the majority of references use that number. Stating 36 guns are Allen,[2] Beach,[3] and Maclay and Smith.[4] Those stating 38 guns are Calhoun,[5] Chapelle,[6] Cooper,[7]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1] Roosevelt,[8] and Toll.[9] Fowler does not mention a rating.

引用

[編輯]
  1. ^ 1.0 1.1 1.2 Chesapeake I (Frigate).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語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2. ^ 2.0 2.1 Allen (1909), p. 56.
  3. ^ 3.0 3.1 Beach (1986), p. 32.
  4. ^ Maclay and Smith (1898), Volume 1, p. 158.
  5. ^ Calhoun (2008), p. 6.
  6. ^ 6.0 6.1 Chapelle (1949), p. 128.
  7. ^ Cooper (1856), p. 134.
  8. ^ 8.0 8.1 Roosevelt (1883), p. 48.
  9. ^ Toll (2006), p. 107.
  10. ^ Beach (1986), pp. 30–31.
  11. ^ 11.0 11.1 Chapelle (1949), p. 535.
  12. ^ Roosevelt (1883), p. 181.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