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祺
劉家祺(1897年—1981年),中國愛國僑領,原名劉佳其,梅州扎田上村人,父親劉富興,母親李菊英。
經歷
[編輯]劉家祺[1]在鄉下小學唸書,升入東山中學後,因貧輟學。為謀生計,在劉志陸部下當兵,歷任排長,連長,中校軍需長等職,後來辭去軍職,到上海從事電影工作。於1927年由叔伯帶他到印尼從事皮革工人,後末自己開始做家庭作坊式的皮革加工生意,由於他為人篤實,信守商業道德,所以生意蒸蒸日上,曾被美譽為「僑界之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之後,劉家祺與當時首屆印尼華人回國觀光團副主席劉宜應先生,一起返祖國大陸,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投入大量海外資金,捐贈於教育,文化,如廣州華僑小學圖書館,廣州僑光中學,梅縣華僑中學校舍「松山堂」等等。
他在1951年和義兄劉宜應等大批印尼華僑回國,率先與廣東省工業廳合作成立了公私合營華僑工業建設公司,並於1955年動工建立廣州市華僑新村[1],隨後他們並親自落戶廣州市華僑新村和平路2,5號,愛囯路2,3和11號。回國後,他們參與了新中國的建設,加入廣東省華僑投資公司,引入南洋經驗,為當地建立不少工廠,並熱心公共福利事業,樂於助人,劉家祺曾出任廣州市僑務局副局長、全國僑聯委員、廣東省僑聯副主席、廣東省政協常委,廣州僑光中學董事長,廣東省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劉家祺在文革時期被打成資本家,受到不公平對待,文革中期,受到葉劍英[2],葉選平等領導的保擭,70年代經批准到香港。他在港也參加同鄉的嘉屬商會、香港中國總工會,並從事國貨公司的生意,相繼與友好開辦了多間國貨公司,有中僑,中新,中聯,新華,宏興等。
歷任職位:
1955年3月23日廣東省華僑投資公司召開第一屆第一次董事會議,選出第一屆董事會成員,常務董事19人,董事長紀錦章,副董事長黃潔、鄧文釗、徐繩周、黃長水、蟻美厚、王源興、王寬誠、馬萬棋,總經理徐繩周(兼),副總經理李祝朝、薛兩清、陳君冷、許崇德(1957年增補)。1957年5月16日召開第二屆第一次董事會議,選出第二屆董事會成員,常務董事20人,董事長羅理實,副董事長黃潔、對文釗、徐繩周、黃長水、蟻美厚、王源興、劉宜應、馬萬棋、王寬誠、劉家棋。1959年3月30日召開第二屆第五次董事會議,經過協商,選出第三屆董事會成員,常務董事27人,董事長譚天度,副董事長黃潔、鄧文釗、徐繩周、黃長水、蟻美厚、王源興、劉宜應、劉家祺、王寬誠、馬萬棋。1963年5月4日召開的第四屆第一次董事會議,選出第四屆董事會成員,常務董事29人,董事長譚天度,副董事長黃潔、鄧文釗、徐繩周、黃長水、蟻美厚、王源興、劉宜應、劉家棋、王寬誠、馬萬祺、李祝朝。從1956年5月上旬開始按年利8厘發付年度股息。「文化大革命」期間公司被迫停業,所屬企業、工廠均撥歸地方管理,還本付息的工作移交廣州中國銀行負責。
家族: 正室,鍾蓮英, 育有四子,劉囯珍 ,劉國生,劉國正,劉國展,童養媳, 劉玉珍。
客家劉氏源流考 - 華夏劉氏族譜網[3]
從葉劍英到曾憲梓的廣東梅縣東山中學的畢業生
葉劍英同志於1897年4月28日生於廣東省梅縣雁洋堡。他少年時在丙村三堡學堂和梅縣東山中學讀書,受到辛亥革命影響,立志報效國家。1916年隨父赴南洋。翌年回國,入雲南講武堂學習,畢業後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於民主革命。 曾憲梓[4]讀高中時教室安排在由印尼愛國華僑劉家祺、劉宜應捐建的松山堂里[5]
「海外華僑華人剪報資料庫」[6]
是由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建立,旨在為公眾及研究人員免費提供有關海外華僑華人研究的報刊資料。 資料庫的重點在收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台灣地區有關僑務政策的報導,大致可劃分為僑務機構的工作,僑匯,吸引僑資,僑鄉情況, 接待華僑回國觀光,安置歸僑及國內提供的華僑教育等。此批僑務政策的剪報,只屬二十萬份友聯研究所蒐集的海外華僑華人剪報中的一部份。 剪報取材以 1950 至 1971 年出版的中港台報章為主,兼及東南亞等 17 個國家的報刊,約共 230 種中文報章及 40 種中文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