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劉審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審交(877年—950年3月10日),字求益五代十國燕國後唐後晉後漢將領,幽州文安人。

劉審交祖父劉海,父親劉師遂。劉審交年輕時讀書,精於吏道,起家擔任北平主簿,轉為興唐縣令,本府召補為牙校。劉守光稱帝,任他為兵部尚書,燕國滅亡,歸於太原。晉王李存勖用為諸府從事。同光初年,趙德鈞鎮幽州,朝廷以內官馬紹宏為北面轉運使,徵召劉審交為判官。王都據定州作亂,朝廷命王晏球進討,以劉審交為轉運供軍使。平定王都後,以其功勞授為遼州刺史。次年,為北面供軍轉運使,改任磁州刺史。以母親年高,辭官奉養。母親去世,哀毀過禮,服喪完畢,多年也沒有做官。石敬瑭即位後,范延光魏州造反,楊光遠率討伐,召劉審交為供饋使。當時,石敬瑭分戶部、度支、鹽鐵為三使,一年後,三司更加煩弊,又複合為一,以劉審交為三司使,大臣請求查檢天下民田,可以增加租稅,劉審交說:「租有定額,天下近年來沒有閒田,百姓的苦樂,不可能齊一。」於是沒有查檢,百姓得以不擾。轉授右衛大將軍(上將軍)。天福六年(941年)夏,出為陳州防禦使,外出查看民田,見百姓耕器簡陋,於是取來河北耕器為范模,為百姓重新鑄造。一年後,平定安從進,劉審交改任襄州防禦使。劉審交治理襄、漢,撫民有術。平定青州楊光遠後,後晉降平盧軍為防禦州,以劉審交為防禦使,也有政績,官至檢校太傅。青州用兵之後,劉審交撫恤整頓,凋弊復甦。契丹破晉,劉審交因職務替代歸京。契丹留蕭翰駐守,蕭翰任用他為三司使,蕭翰走後,唐明宗的兒子許王李從益守京師。李從益在汴州,召高行周武行德委任軍事,他們都不受命。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史弘肇在澤潞,開封人大懼。李從益之母王淑妃與群臣計劃迎接劉知遠,當時有燕地遼軍千人把守諸門,王淑妃詢問文武臣僚:「我母子原在洛陽,處於孤危境遇,一時被蕭翰所逼,致使到現在這個地步。你們儘管派人到太原迎請,不要以我母子考慮。」有人說:「會集諸處守營兵士與燕軍,足以守城,等待河北高行周等人救應,也是可行的。」王淑妃說:「不是良謀,我母子亡國之餘,怎敢與他人爭天下。」議論未決,還有守城的聲音。劉審交說:「我是燕人也,現在城中有燕軍,自當為燕人謀劃,但形勢有所不可。此城經契丹軍攻破除後,民力匱乏,剩下的都是倖存者,如果再做不合適的打算,閉門拒守,一月之內,將沒有一個活口。諸君不要再說,應該聽從太妃的安排。」於是李從益遣使去太原貢奉,西迎劉知遠。劉知遠至汴京,罷免劉審交的三司使,讓他歸入朝班。漢隱帝嗣位,用為汝州防禦使。汝州為近輔,人稱其難治,劉審交盡去弊端,無擾百姓,有能幹之名。乾祐三年二月十九丁亥日,去世,年七十四歲,州人在柩前聚哭,上疏以劉審交生前有仁政的理由,請求留葬本州近郊,立碑起祠,使得每年按時祠祭。漢隱帝下詔准許,贈其為太尉,起祠立碑。相國、太師、秦國公馮道贊道:「我曾經做過劉君的同僚,看他的為政,沒有超過別人的地方,不能削減租賦,免除徭役,只是能推廣公正廉潔慈善仁愛的心並且實行罷了。這也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只是別人不做而只有劉君一人去做了,所以汝州百姓如此愛戴他。倘若天下各地方長官都能仿效劉君的作為,何患不像劉君那樣獲得民心呢。」他寫下哀詞六章,鐫刻在墓碑之陰[1][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舊五代史》卷106 漢書八 列傳三
  2. ^ 新五代史》卷48 雜傳第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