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羅語
加羅語 | |
---|---|
A·chikku (আ·চিক্কু) | |
母語國家和地區 | 印度和孟加拉 |
區域 | 梅加拉亞邦、阿薩姆邦、孟加拉 |
族群 | 加羅人 |
母語使用人數 | 1,145,323 (2011)[1] |
語系 | |
分支/方言 | Am·beng
A·we
Matchi
Dual
Gara-Ganching
Chisak
|
文字 | 孟加拉-阿薩姆文、拉丁字母 |
語言代碼 | |
ISO 639-3 | grt |
Glottolog | garo1247 [2] |
ELP | Garo |
加羅語,又稱嘎若語,是一種在印度梅加拉亞邦加羅丘陵地區、阿薩姆邦的一部分和特里普拉邦的分散區域使用的漢藏語系語言。也在鄰接的孟加拉有零星分布。據2001年人口普查,印度有約88.9萬名加羅語使用者;在孟加拉另有13萬人。
地理分布
[編輯]民族語列舉了下列加羅語分布地區。
- 梅加拉亞邦加羅丘陵
語言系屬
[編輯]加羅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博多–加羅語群。這個語群是漢藏語系被承認得最久、內部關係最明晰的語群之一。[3]這些語言有許多共性,甚至可以從這些語言的基礎詞表中輕易發現其親緣關係。
正字法和標準化
[編輯]直到19世紀末,美國浸禮會傳教士書面上用孟加拉字母將加羅語以東北方言為標準記作A·we。選擇這個方言為標準的原因是加羅丘陵東北地區受過教育的加羅族人數很多,是加羅族最早能接受教育的地區。隨時間流逝,這種方言便成了有文化的象徵。隨著受教育的東北人遷徙至加羅丘陵中西部實際上使用Am·beng方言的政治中心所在地杜拉,在英國政府在1873年徹底統治了加羅丘陵後,東北人的方言逐漸有了優勢。杜拉也成為了加羅丘陵的教育中心,漸漸形成了事實上的基於東北方言(A·we)的標準加羅語,並隨後在學校、交際中廣泛流傳開來。美國傳教士在1902年創造了一套基於拉丁字母的文字,但基本的拉丁字母到1924年才完全取代孟加拉字母。
今日基於拉丁字母的加羅語字母有20個字母和1個分隔符「·」,稱作「raka」,用以表示聲門塞音。字母「f」、「q」、「v」、「x」、「y」和「z」只出現在借詞中。
在孟加拉,一種孟加拉字母的變體仍與其拉丁轉寫並行。孟加拉語和阿薩姆語截止到1924年一直都是教育機構的標準用語,因此許多孟加拉語、阿薩姆語詞彙被借入加羅語,在現代加羅語的演化中有著重大影響。最近通過媒體和英語學校進入加羅語日常對話的英語詞激增。信德語詞彙也在語言中有緩慢而持續的影響。 加羅語也有一套A-chik Tokbirim[4]字母,這種字母由Arun Ritchil Marak在1979年發明。這套字母系統中每個字母的發音取自自然單詞。在孟加拉國西北巴巴尼布爾一些村莊的某些區域使用,也被稱為A-chik Garo Tokbirim。[5]
方言
[編輯]此處「方言」指「非官方、不標準的口語變體」。Marak(2013:134–135)給出了下列加羅語方言及其地理分布。[6]
- Atong分布在加羅丘陵東南的Simsang河谷。大部分使用者集中在Rongsu、Siju、Rongru A·sim、Badri、Chitmang等村。
- Ruga分布在加羅丘陵中南部的Bugai河谷中的一小片地區。和Atong類似,Ruga與Koch和Rabha語關係很近,比起其他加羅語方言和Atong更像,但A·we和A·beng的擴張在Rugas中比Atongs中更快。
- Chibok分布在Bugai河上遊河岸。
- Me·gam大致分布在加羅丘陵和卡西丘陵的交界處。
- A·beng分布在從Bugai河西岸、Ranggira高原到西部和北部的山谷的大片地區。在國境線對面的孟加拉、阿薩姆邦南北兩岸也有分布。
- A·we分布在布拉馬普特拉河谷的狹長地帶,大致從Agia、Goalpara到Doranggre、Amjonga到坎如普縣邊境。
- Matabeng方言位於Arbella高原。
- Gara Ganching分布在加羅丘陵南部。使用者生活在Dareng和Rompa河谷。
- Dual分布在Sibbari、Kapasipara村inDareng河谷。這些村莊坐落於加羅丘陵南部。部分使用者也住在加羅丘陵西麓的Balachanda和Chandakona等村。
- Matchi-Dual分布在Williamnagar地區的Simsang谷。這種方言是Matchi和Dual兩種方言的混合。
- 坎如普分布在坎如普縣Gohalkona、Hahim、Santipur和Ukiam等幾個村。
這些方言間通常可以互通,但不懂當地方言的外地人還是會聽不懂部分特定詞彙和獨特表達。除A·we和Am·beng外的加羅語方言研究被嚴重忽略;且許多方言正被標準語、A·we或Am·beng同化。儘管事實上的書面和口語規範來自A·we,它們實際上仍是不一樣的;兩者在聲調和用詞上差異顯著。它會為區分標準語(主要在杜拉使用)和傳統A·we話(仍在加羅丘陵東北部有使用)而進行標準化。Atong、Ruga和Me·gam傳統上被認為是加羅語方言。Atong和Ruga方言的使用者顯然是加羅族;但他們的語言不能和其他加羅語方言互通,因此從語言上和加羅語應當區分開。Me∙gam(卡西族稱作Lyngam/Lyngngam)是與卡西語關係緊密的南亞語,他們在文化上和加羅族有許多共同點,加羅族會將他們自己的語言誤會成他們自己語言的方言。
現狀
[編輯]加羅語是梅加拉亞邦5個加羅丘陵縣的官方語言。
加羅語也在加羅丘陵的公立小學教授。即使是在英語是理所當然的教學語言的某些中學,加羅語也可以和英語並行–有時甚至勝於並行–使得整個系統是雙語。在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學校,加羅語屬於現代印度語言(M.I.L.)課的一部分。
1996年,東北丘陵大學杜拉校區落成時就設立了加羅語系。
加羅語正經歷著書面文學的巨大增長。如詞典、語法書、課本、轉譯材料、加羅語聖經、報紙和雜誌等的學習材料的生產有增長。但針對語言本身的研究卻放緩了。
語法
[編輯]名詞
[編輯]加羅語是主賓謂語序語言,這意味著動詞一般放在句子最後。任何名詞都在動詞前。
格
[編輯]加羅語所有名詞都可以有格的變化。名詞的詞形變化可以由後綴實現:
格 | 加羅語後綴 | 以粗體給出的例子 | 翻譯 |
---|---|---|---|
主格 | — | Ia bol dal·gipa ong·a. | 這棵樹很大。 |
賓格 | -ko | Anga bolko nika. | 我看樹。 |
屬格 | -ni | Bolni bijakrang ga·akenga. | 樹葉正在掉。 |
與格 | -na | Anga bolna aganaha. | 我和樹說話。 |
方位格 | -o/-chi (-chi只用於提指空間:bolchi「在樹上」是合法的,但walchi「在晚上」則不) | Bolo/Bolchi makre mangbonga ong·a. | 樹上有5隻猴子。 |
工具格 | -chi | Anga ruachi bolko din·aha. | 我用斧頭砍倒樹。 |
共格 | -ming | Anga bolming tangaha. | 我和樹一起生活。 |
一些名詞會自然地在結尾添加一個元音。名詞變形為非主格形式時,這個元音應被移除,如Do·o「鳥」的屬格是Do·ni。
另外,格綴也可以互相結合。-o和-na結合成-ona,意為「從……到」(系格)。-o和-ni結合成-oni,意為「從……來」(離格)。例句:「Anga Turaoni Shillongona re·angaha」,意為「我從圖拉到西隆」。
代詞
[編輯]加羅語有單數和複數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稱代詞,這很像英語。加羅語的第一人稱代詞有包含式,即兩個不相同的第一人稱複數代詞「包含我的我們」和「不包含我的我們」。但加羅語沒有性,且只有一個第三人稱代詞。下表列出了每個代詞的主格形式(代詞充當主語時)。
人稱 | 單數 | 複數 |
---|---|---|
1 | Anga | 包括Chinga 除了Anching |
2 | Na·a | Na·simang |
3 | Bia | Bisimang |
注意在書面加羅語中「Bia」常以「Ua」代替,字面上等同於「那個」。「Bisimang」也以同樣的方式被轉換成「Uamang」。
在A·beng方言中,「An·ching」是「Na·ching」,且「Na·simang」和「Bisimang」分別是「Na·song」和「Bisong」。
代詞也可變作其他名詞。其中一個是「Na·a」,變形後名詞詞根變成「Nang·」。「你的」譯成加羅語會是「Nang·ni」。
動詞
[編輯]加羅語動詞只以動作的時態決定其詞形變化。有三種主要的詞形變化:
時 | 加羅語後綴 | Cha·a方言例句 | 句意 |
---|---|---|---|
過去 | -aha | Mi cha·aha. | [我]吃了飯。 |
現在 | -a | Mi cha·a | [我]吃飯。 |
將來 | -gen | Mi cha·gen. | [我]要吃飯。 |
可以加到加羅語動詞的後綴包括:
- 祈使語氣 - 祈使句以-bo後綴實現。
- "On·a" (給) → "Ang·na iako on·bo" (給我這個)
- 一般疑問句 - 後綴-ma會使其變成疑問詞。
- "Nik·a" (看) → "Uako nik·ama?" (你看見了嗎?)
- 不定詞 - 後綴-na可使動詞變成不定式。
- "Ring·a" (唱) → "Anga Ring·na namnika" (我喜歡唱歌)
- 否定詞 - 為否定動詞會加-ja。注意否定一個動詞的未來時會使詞綴變成-jawa,如"Anga nikgen" (我會看) → "Anga nikjawa" (我不會看)
- "Namnika" (喜歡) → "Namnikja" (討厭)
- 進行體 - 進行體可由-eng表示。
- "Anga kal'a" (我玩) → "Anga kal'enga" (我在玩)
- 形容詞 - 加羅語沒有真正的形容詞。起限定名詞用的是名詞化的動詞。動詞名詞化通過後綴-gipa實現。
- "Dal·a" (變大) → "Dal·gipa" (大東西) → "Dal·gipa ro·ong" (大石頭)
音系
[編輯]輔音
[編輯]唇音 | 齒音 | 齒齦音 | 硬顎音 | 軟齶音 | 聲門音 | ||
---|---|---|---|---|---|---|---|
塞音 | 清 | p (pʰ) | t̪ (t̪ʰ) | t͡ɕ | k (kʰ) | ʔ | |
濁 | b | d̪ | d͡ʑ | ɡ | |||
鼻音 | m | n | ŋ | ||||
擦音 | s | h | |||||
閃音 | ɾ | ||||||
邊音 | l | ||||||
近音 | w | j |
- 清塞音/p t̪ k/在詞首是送氣的[pʰ t̪ʰ kʰ]。在韻尾是不除阻的[p̚ t̚ k̚]。
- /s/在前元音前可實現為齦齶音[ɕ]。
- /ɾ/在複輔音中可實現為顫音[r]。[7]
- /j/只出現在雙元音中,如⟨ai⟩、⟨oi⟩、⟨ui⟩。⟨j⟩這個字素已經被用來拼寫/d͡ʑ/。
- /ʔ/以高句點⟨·⟩或撇號⟨ʼ⟩。
元音
[編輯]前元音 | 央元音 | 後元音 | |
---|---|---|---|
閉元音 | i | ɯ / u | |
中元音 | e | o | |
開元音 | a |
字素⟨i⟩同時表示/i/和/ɯ/。形如⟨-i-⟩的不以/ʔ/結尾的入音節讀作[ɯ],其餘時候是[i]。
博多–加羅語群的其他所有語言都有高音和低音,這兩個聲調。Wood認為加羅語看上去將聲調系統的對立作用以以音節結尾是否有聲門塞音替代,有聲門塞音的音節對應低調。這可能來自低調嘎裂的演化。[8]
另見
[編輯]參考
[編輯]- ^ Statement 1: Abstract of speakers' strength of languages and mother tongues - 2011. www.censusindia.gov.in. Office of the Registrar General & Census Commissioner, India. [2018-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6).
-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編). Garo.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 (Joseph and Burling 2006: 1)
- ^ A-Chik Tokbirim. [2021-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3). Omniglot
- ^ Garo script. [2021-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1).
- ^ Marak, D. 2013. "Linguistic Ecology of Garo." In Singh, Shailendra Kumar (ed). Linguistic Ecology of Meghalaya. Guwahati: EBH Publishers. ISBN 978-93-80261-96-6
- ^ Watre Ingty, Angela R. Garo morphology, a descriptive analysis. North-Eastern Hill University. 2008.
- ^ Wood, Daniel Cody. 2008. An Initial Reconstruction of Proto-Boro-Garo. M.A. Thesis, University of Oregon. pg 22
外部連結
[編輯]- Burling, Robbins. 2003. The Language of the Modhupur Mandi, Volume 1. Ann Arbor, MI: Michigan Publishing, University of Michigan Libra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ger, Simon. "Garo". Omniglot, 1998–20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SIL International. "Garo". Ethnologue, 201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Burling, Robbins and Joseph, U.V. 2006. A Comparative Phonology of Boro Garo Languages. Mysore: Central Institute of Indian Languages.
- Breugel, Seino van. 2009. Atong-English Dictionary. Tura: Tura Book Room.
- Breugel, Seino van. 2014. A grammar of Atong. Leiden, Boston: Br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