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吳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吳甌
個人資料
伊賢
出生1899年 (1899)

吳甌(1899年—?)字伊賢奉天遼陽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1]

生平

[編輯]

吳甌是吳恩培的次子。[1]曾任懷德縣知事。[2]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高紀毅在其經營的阜豐農園翻地時發現了《定南王孔有德賜諡碑》。高紀毅請當時在北京當官的遼陽人吳甌撰《清定南王孔有德墓碑後記》,請原任北平市管理頤和園事務所所長、時任大興縣縣長的書畫家崔麟台隸書書丹,刻於此碑碑陰,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仲春重立於阜豐農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農園被收歸國有,其舊址改建為北京外交學院,該碑被遷至五塔寺保管至今。吳甌所撰《清定南王孔有德墓碑後記》全文如下:[1]

清定南王孔有德墓碑後記

清定南王孔有德墓碑後記

首題:清定南王孔有德墓碑後記

遼陽 吳甌 撰記 利津 崔麟台 書丹

孔有德在《清史》列《貳臣傳》,此苛論,非定評也。有德初隸毛文龍部,一小校耳。無專閫之寄,守土之責也。文龍被殺,部下憤懣,或至激而投敵。有德獨陳兵東海,以都元帥自擅,固分非明臣,義亦不附於清,強項獨行,有逐鹿之志,抑亦人傑哉!其後勢乏歸清,不同於叛明。既非明臣,寧得以貳臣論乎?登州之役,有德釋孫元化,以報初恩。桂林被圍,篤城亡與亡之義,舉室自焚,蓋庶乎矢死靡他,見危以授命者。且貳臣惟畏死耳,有德殉節報恩,豈貪生之流?極其事,不過虧夷夏種族之防,詎可拘拘責以君臣之分哉?

有德既率家死難,宗斬嗣絕。事平,女四貞以櫬歸京,朝廷在阜成門外西郊為之營葬,樹豐碑旌其功烈,而年遠事湮,墓荒碑沒,寢為廢園,二百年間,不知幾易主矣。改元以來,編入荒迷旗地。廿三年春,都人士李蘭亭者,市為菜圃,領得部局單照,砌牆掘井,雜蒔花木。園中積土,高峙如山,為丘為墓,父老罕能言者。廿四年冬,地歸阜豐農園,辟畦起土,將大舉種葡萄,忽於丘南現碑角,主者以為異,督工深治,而全石畢呈,質地完好,摩挲讀之,赫然孔王敕碑也。有德固遼東人,值事者高紀毅與有鄉誼,慨其剛風大節,不直於史官,因斥金百餘,為之重樹丘前,以彰其跡。蓋自是而人知彼累累者,果為孔王墓矣。嗚呼!滄桑淹沒,歲紀已深,而卒發露於愛護者之手,精靈不爽,此其中亦有數焉。高君以慕古幽情,闡揚潛光,抑所謂成人之美,昭人之覆者也。

夏七月,高君屬其友吳甌為之記,爰約述之如此。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仲春榖旦 遼陽高紀毅重立

1940年6月,王揖唐繼任華北政務委員會內務總署督辦。在此前後,他將秘書長吳甌調任內務總署署長,以接替江紹傑[3]1940年至1943年,吳甌任華北政務委員會內務總署署長。[4]

1945年日本投降後,吳甌化名「張雲逸」逃往中國東北。由於他原來和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吳鐵城有私人關係,故請吳鐵城幫他免遭漢奸罪懲辦。吳鐵城乃致信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北平行營主任李宗仁,為吳甌說情,在信中稱吳甌「思想綿密,才氣縱橫」從而博得了李宗仁的同情,將吳甌從漢奸名單中去除。[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李大伟,孔有德葬地考,辽阳市情网,2009年02月12日. [2012年10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月23日). 
  2. ^ 「九・一八」事變前後的日本與中國東北: 満鐵秘檔選編,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4頁
  3. ^ 3.0 3.1 張炳如,華北敵偽政權的建立和解體,載 文史資料選輯 第39輯,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63年,第218-251頁
  4. ^ 劉壽林等編. 民国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