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哈扎爾辭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哈扎爾辭典》(Dictionary of the Khazars: A Lexicon Novel)是塞爾維亞作家米洛拉德·帕維奇在1984年出版的一部小說,這是他的第一部小說,並自稱是「最後一個拜占庭人」。

該小說原版為塞爾維亞語,後被翻譯為多種語言,其中包括漢語版。小說採取了百科全書的形式,以字母為次序,對詞條進行解釋,原創性極高,被譽為「以百科全書的方法構成的小說」的第一本小說,「讀者不用從開篇情節開始、高潮、結尾的順序看小說」,愛看哪個條目就看哪條。

歷史

[編輯]

哈扎爾是拜占庭時代的游牧民族,原本屬於突厥的部落,西突厥衰落後,哈扎爾首領伊爾比斯(Irbis)在南俄羅斯草原建立王國。中國與穆斯林、猶太人和拜占庭人的史料中都可找到這個汗國的記載,例如《新唐書·波斯傳》載:「波斯居達遏水西……北臨突厥可薩部。」,突厥可薩部即哈扎爾。日後哈扎爾人生活於黑海裏海之間的高加索地帶,定都伏爾加河流域。他們信奉薩滿教,國王一度皈依猶太教,高級官員都跟隨信奉猶太教,但平民仍多屬穆斯林。此後,有大量的猶太人遷來可薩汗國。[1]965年,可薩汗國遭到羅斯人的王公斯維雅托斯拉夫痛擊,並佔領沙克爾都城,可薩從此一蹶不振,後來這個王國終於消失。阿拉伯歷史學家馬蘇迪在《黃金草原》中對哈扎爾王國有過詳實的記述,哈扎爾當時被稱為可薩人,伊斯蘭教徒在可薩具有統治地位,他們被稱為「艾爾西亞」。

雖然如此,作者在行文時非常謹慎地指出,有另一個名為哈扎爾的國家的可能性,他們的居住地,與真正的哈扎爾人相距遙遠,兩者常常相混淆。

史詩

[編輯]

《哈扎爾辭典》則是記錄哈扎爾王國自1691年以來的歷史,內容紛繁複雜,穿越古代與現代(公元9世紀、17世紀和20世紀),作者通過夢境與盜夢,拼湊出關於「第三天神阿丹·魯阿尼」的故事。公元9世紀,有來自哈扎爾族的阿捷赫公主及其愛人薩費爾各撰寫一本書,即是後來的陰書與陽書。後來薩費爾被魔鬼殺死,公主失去說話能力,書的下落不明。有數名盜夢人透過夢境中取得這些書的內容片斷。魔鬼又殺死了其中兩位盜夢人,讓另一盜夢人坐牢。使得《哈扎爾辭典》呈現出零亂紛擾的片斷。本書分成三部分,即基督教的《紅書》、伊斯蘭教的《綠書》和猶太教的《黃書》,綜合三宗教各自記錄的史實,呈現出哈扎爾王國的面貌。

俄羅斯評論家薩維列沃依認為《哈扎爾辭典》使作者得以「躋身於馬爾克斯(著有《百年孤獨》)、博爾赫斯(著有《小徑分岔的花園》)、科塔薩爾(著有《跳房子》)和翁貝托·埃科(著有《玫瑰之名》)這樣的當代文學大師的行列」。《哈扎爾辭典》發行又分為陰本與陽本兩種版本,據稱這兩種版本的內容並無太大差異,僅有十七行的文字有所不同。[2]

注釋

[編輯]
  1. ^ 湯普遜在《中世紀經濟社會史》中寫道,「喀扎爾人(可薩人)採用猶太教作為他們的宗教這一特殊的事實,比韃靼部族更迅速吸收文明。此舉無疑是聰明的措施。因為喀扎里亞位於巴格達的伊斯蘭教哈立法國家和基督教拜占庭之間,他遭受雙方根據利害關係發出的巨大壓力,它就用這種妥協方法規避他們;同時,還有另一種利益,即吸引猶太商人到阿斯脫拉罕市場來,以便特別促進喀扎爾人的商業。」
  2. ^ 《呆呆作家》,第136卷第314至315頁,「米洛拉德·帕維奇」條。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