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校地校外使用機關列表
外觀
臺大在日治時期建立時即有許多土地,並將一些民有地劃為台大校園預定地,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來台灣,因臺大在台北有許多土地,許多校外機關和臺大簽約,在臺大校地上興建政府單位建築物。另外在當時之時空背景下,也出現不少在臺大校地上違建的情形[1]。
中央政府機關
[編輯]單位 | 地點 | 時間 |
---|---|---|
僑光堂(鹿鳴堂) | 鹿鳴廣場處。25°00′55″N 121°32′15″E / 25.015163°N 121.537571°E | 1967年~1996年 |
僑光堂於1967年開始興建,1968年5月4日舉行落成典禮,由僑務委員會使用,是每年雙十國慶接待歸國僑胞的主要場所。臺大於1996年1月收回此地,土地約900坪,建物3棟,面積1,255坪,成為今日的鹿鳴堂、鹿鳴雅舍。鹿鳴堂2樓為臺大劇場,1樓為飲食餐廳。 | ||
中華民國內政部(含蒙藏委員會) | 羅斯福路與基隆路交會處。25°00′43″N 121°32′14″E / 25.011994°N 121.537193°E | 1979年~1993年,1981年~1999年 |
臺大於1993年1月30日收回前棟大樓,並於同年2月完成產權登記;後棟檔案樓因內政部興建檔案庫房工程延誤,於1999年9月17日回收[2]。目前使用為推廣教育大樓及建築與城鄉研究所使用。 | ||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 | 台北市忠勇街20、22號。25°05′53″N 121°32′03″E / 25.098104°N 121.534232°E | ?~2000年 |
臺大於2000年7月24日收回忠勇街20、22號,土地660平方公尺及建物3棟[2]。 | ||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 鹿鳴廣場旁鹿鳴雅舍對面。25°00′54″N 121°32′18″E / 25.014995°N 121.538298°E | 1979年~2002年 1984年~2002年 |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與臺大所簽之房地借用契約至2002年11月底,2002年9月16日臺大收回兩棟建築。目前一棟在2003年起由地理系使用;另一棟(浩瀚樓),1樓是華南銀行台大分行,2~5樓為大氣系,6~7樓為生工系使用[2]。 | ||
中華民國教育部 | 臺北市中山南路5號。25°02′33″N 121°31′09″E / 25.042541°N 121.519109°E | 1971年~ |
教育部本部辦公大樓,本是臺大藥學大樓,在1971年蓋好後就借給教育部使用,目前教育部仍使用中[3]。 | ||
教育部宿舍 | 管理學院與鹿鳴堂一帶。25°00′52″N 121°32′17″E / 25.014509°N 121.537922°E | ~2002年 |
教育部早年借用臺大位於管理學院、鹿鳴堂間土地興建職員宿舍,部份土地遭民眾佔建20餘戶。1987年起,臺大請求教育部返還該區土地;經多次協調後,訴訟排除20餘戶非法佔用戶,臺大於2002年12月2日收回該區土地及全部地上物[2]。 | ||
國立編譯館 | 舟山路展書樓。25°00′53″N 121°32′12″E / 25.014791°N 121.536571°E | 1956年~2004年 |
國立編譯館後棟館舍臺大於2002年10月22日收回,前棟經行政院於2004年1月12日同意由臺大無償撥用。此棟建築臺大收回後命名為展書樓[2],前棟(3層樓)是駐警隊與保管組動產股,後棟(7層樓)是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及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學人宿舍 | 長興街57巷。25°01′00″N 121°32′46″E / 25.016590°N 121.546033°E | 1975年~2001年 |
現今位於長興街57巷之客座及學人宿舍於1975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出資於臺大校地合建學人宿舍,臺大分得1戶,國科會7戶。1985年借約到期時臺大收回2戶後,餘續約5年。1990年借期期滿,再收回2戶後,餘續約5年。1997、1998、2001年再收回3戶[2]。 | ||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 全球變遷研究中心。25°01′17″N 121°32′12″E / 25.021334°N 121.536635°E | 1973年~1993年,1980年~1993年 |
1973年7月,中央研究院與臺大共同簽訂地震研究合作協議,由臺灣大學在海洋研究所西側空地提供一塊面積500坪的土地,作為地震研究大樓的建築基地。1973年8月錢思亮主持動土典禮,1974年12月完成一棟兩層樓的建築物,1975年1月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地震組(後為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遷入新建築內。1980年8月因原有空間不敷使用,在原有建築後方空地增建四層樓新建築(每層面積90坪,1、2樓均有通道與前棟相連),1982年7月完成建物及內部工程[4]。1993年11月臺大收回土地及其上建物,目前使用單位是全球變遷中心,此外海研所及貴重儀器中心也有使用部分空間。 | ||
實驗林對高岳營林區 | 1950年~1999年 | |
高岳營林區於1950年7月1日臺大經教育部核准成立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時,已隸屬臺大實驗林;惟當時之林產管理局以施業關係,維持生產事業為由,聲請必須保留對高岳所轄之28、29及31林班,即該三林班之土地登記管理機關雖為臺大,但土地使用則仍由阿里山林場依照原定施業計畫伐採、經營及使用;經多次與林務局協商,獲致共識後決議同意林務局保留阿里山森林鐵路祝山線沿線林地27.495公頃,餘對高岳營林區(面積5869公頃)全數由臺大收回,1999年12月24日由實驗林管理處正式接管並掛牌經營管理[2]。 | ||
國防部
[編輯]單位 | 地點 | 時間 |
---|---|---|
國防部公館營區 | 管理學院。25°00′48″N 121°32′19″E / 25.013430°N 121.538646°E | 1963年~1994年 |
此處原為臺大農學院農場之一。1963年10月中華民國國防部徵收土地,駐台美軍即開始使用,並將此空軍基地命名台北通訊站(Taipei Air Station;TAS),曾為美國空軍372航空師師部所在地。1976年1月7日美軍撤防,國防部接手使用,此處即是國防部公館營區。1994年7月臺大收回此地,面積約4公頃多及其上建物設施35項,目前有管理學院及藝文中心使用。 | ||
原國防醫學院校地 | 水源校區。25°00′50″N 121°31′44″E / 25.013795°N 121.528937°E | ~2000年 |
國防部因其所借臺大士林校地上有國防設施無法謄還借地,經多次協商,雙方於1994年12月16日達成換地協議:臺大於2000年6月30日點收國防醫學院原址土地,及其地上物(約50棟)與相關設備,2002年12月16日撥用憲兵司令部管有之土地,計收回687平方公尺[2]。 | ||
附設醫院公館院區(原國軍八一七醫院) | 基隆路三段155巷一帶。25°00′53″N 121°32′40″E / 25.014611°N 121.544360°E | ~1999年 |
此處在日治時期為台北帝國大學預定地範圍,當時均屬民有土地,二戰後軍方收購此預定地動工興建軍方醫院。後經開會協商後,由行政院令台北市政府再明確公告臺大預定地範圍,並令國防部轉飭所屬單位不得擅行使用臺大預定地,已經建造之陸軍五十六醫院(後數度更名,最後改為國軍八一七醫院)及空軍房舍將來不使用時應返還台大。之後此地仍陸續興建相關建物。由於臺大學生人數一再擴增,校地校舍感到不足,逐年完成其他預定地之民有地之徵收外,適值軍方檢討調整國軍醫療資源,臺大向軍方催討此地;因此決定裁撤八一七醫院,其醫療業務則移轉至三軍總醫院辦理,並確定於1999年7月1日正式裁撤。此時又傳出八一七醫院房地將移交榮民總醫院接管經營的消息,因此臺大正式召開記者會發表聲明,表示維護校地之決心。行政院緊急召開協商會議,同意將八一七醫院房地撥交臺大接管[5],之後改為臺大醫院公館院區。原建物在2012年拆除,作為臺大醫學院附設癌症醫療中心醫院用地。 | ||
羅斯福路憲兵分隊(南區憲兵隊) | 舟山路口。 | ~1988or1999年 |
原為舟山路口營區羅斯福路憲兵分隊,1987年改為南區憲兵隊;在1988年或1989年搬遷至建國營區,原舟山路口營區歸還台大[2]。 | ||
地方政府機關
[編輯]單位 | 地點 | 時間 |
---|---|---|
臺灣省慢性病防治局 | 台北市青島西路十號。25°02′40″N 121°31′06″E / 25.044480°N 121.518466°E | ?~1997年 |
1967年12月1日,臺灣省政府衛生處整合台灣省立台北、台中、嘉義、台南結核病防治院成立台灣省防癆局,局址設在台北市青島西路十號[6]。1999年7月精省,台灣省慢性病防治局更名為行政院衛生署慢性病防治局,所屬臺中、嘉義、台南慢性病防治院也易名為行院衛生署慢性病防治院;2002年7月,1局3院整併為行政院衛生署胸腔病院。1997年12月因臺大醫院籌設兒童醫院收回此地,台灣省慢性病防治局遂於1998年1月搬遷至台北縣深坑鄉(今新北市深坑區)租用大樓。
1998年7月臺大正式收回此地,土地452坪,8層建物1棟。 | ||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 臺北市士林區雨聲國民小學附近 | ?~1998年 |
現今士林區雨聲國小附近,臺大於1998年5月收回,面積746平方公尺及2層建物1棟535平方公尺[2]。 |
民間團體、法人、基金會
[編輯]單位 | 地點 | 時間 |
---|---|---|
台灣手工業中心 | 台北市徐州路1號。25°02′31″N 121°31′08″E / 25.042031°N 121.518970°E | ~1993年 |
位於台北市徐州路一號,1993年7月收回中心大樓第4層,建築面積約200餘坪,目前由護理系使用[7]。 | ||
國際青年活動中心 | 台北市大安區辛亥路3段30號。25°01′13″N 121°32′40″E / 25.020386°N 121.544408°E | 1978年~1995年 |
1978年興建的國際青年活動中心為地上11層、地下1層,面積約3,892坪,原本是救國團所使用,1995年8月臺大才全部收回[8]。管理學院曾使用此處[9],而目前1樓為工業工程研究所,3樓為臺灣文學研究所,其他樓層則為研究生宿舍。 | ||
臺大校友會館 | 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號。25°02′35″N 121°31′10″E / 25.042990°N 121.519467°E | 1979年~1998年 |
臺大校友會館位於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號,為一棟4層樓建物,1至2樓為餐廳,3至4樓是會議室[10]。此棟建築由國立臺灣大學校友會於1979年11月15日舉行校友會館動土典禮[11],1998年12月3日完成贈與契約簽定,12月7日產權移轉登記予臺大[12]。 | ||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 生命科學院。25°00′56″N 121°32′19″E / 25.015448°N 121.538631°E | |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原借用臺大舊內政部大樓三樓,1999年3月遷入生命科學館1樓,原處由臺大收回[13]。大學入學考試也使用臺大普通大樓作為闈場,在普通大樓改建前則是使用綜合大樓[14]。 | ||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 臺北市大安區長興街81號。25°00′56″N 121°32′49″E / 25.015559°N 121.547029°E | 1987年~ |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與臺大簽訂之學術合作契約至2005年4月,經多次會商,該中心於2004年9月6日將生技大樓、警衛室、污水處理場點交予臺大,該大樓1樓之發酵量產先導工廠及宿舍則於合約使用期限屆滿後陸續交還[2]。 | ||
違建
[編輯]單位 | 地點 | 時間 |
---|---|---|
無 | 傅園外。25°00′57″N 121°32′01″E / 25.015841°N 121.533539°E | ~1978年 |
早期有人在臺大學生進出校門的此處靠著圍牆做起與學生有關的生意,隨時間發展成20多棟的木造小樓,有書店、豆漿店、皮鞋店、鐘錶店等,臺大學生、教授、職員,皆是其中顧客,1978年5月底這一排違建拆除完成[15][16]。 | ||
參考文獻
[編輯]- ^ 陳維昭. 發揚台大精神,追求世界一流-校長志業十二年. 2005-05-01 [2012-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issue=
被忽略 (幫助)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009年臺灣大學校園規劃報告 (PDF). [2012-12-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5).
- ^ 古彩彥. 一紙公文 爆台大、教育部36年恩怨. [2023-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8).
- ^ 沿革 (PDF). [2012-12-2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9-14).
- ^ 黃雪春. 談收回八一七醫院校地 (5). [2012-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8).
- ^ 行政院衛生署胸腔病院.[永久失效連結]
- ^ 戴玉慈、於博芮. 護理學系、所發展軌跡. [2012-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國立臺灣大學地圖. [2012-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5).
- ^ [1991-08-16/聯合報/14版/大台北新聞]
- ^ 臺大校友會館. [2012-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 ^ [1979-11-14/聯合報/07版/]
- ^ 國立台灣大學八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校務會議紀錄. [2012-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7).
- ^ 國立台灣大學八十七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校務會議紀錄. [2012-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7).
- ^ [1994-07-04/民生報/20版/綜合新聞]
- ^ [1978-07-10/聯合報/09版/影視綜藝]
- ^ [1978-06-02/聯合報/06版/第六版]
外部連結
[編輯]國立臺灣大學校園地圖. [2012-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