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
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 | |
---|---|
國歌: ወደፊት ገስግሺ፣ ውድ እናት ኢትዮጵያ 《前進,親愛的母親衣索比亞》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阿迪斯阿貝巴 9°1′N 38°45′E / 9.017°N 38.750°E |
官方語言 | 安哈拉語, 阿法爾語, 奧羅莫語, 提格雷尼亞語,索馬利亞語(稱為工作語言,亦包括英語)[1][2][3] |
地方語言[4] | |
官方文字 | 吉茲字母 |
族群 (2012[1]) | |
宗教 | 67.3% 基督教 —43.8% 衣索比亞正教 —22.8% 新教 —0.7% 天主教 31.3% 伊斯蘭教 0.6% 非洲傳統信仰 0.8% 其他[5] |
政府 | 基於民族劃分的聯邦制[6]議會制共和國 |
• 總統 | 塔耶·阿茨克·塞拉西 |
• 總理 | 阿比·艾哈邁德 |
立法機構 | 聯邦議會 |
沿革 | |
• Dʿmt | c. 980 BCE |
• 阿克蘇姆王國 | c. 100 CE |
• 扎格維王朝 | 900 |
• 衣索比亞帝國 | 1137 |
• 被義屬東非吞併 | 1936 |
• 組成聯邦 | 1952 |
• 德爾格軍政府 | 1974 |
1987 | |
• 厄立垂亞分離 | 1993 |
面積 | |
• 總計 | 1,104,300[1]平方公里(28th) |
• 水域率 | 0.7% |
人口 | |
• 2018年估計 | 109,224,414[7][8](12th) |
• 2007年普查 | 73,750,932[9] |
• 密度 | 92.7/平方公里(123rd) |
GDP(PPP) | 2022年估計 |
• 總計 | 3,451.38億美元[10] |
• 人均 | 3,407美元[10] |
GDP(國際匯率) | 2022年估計 |
• 總計 | 1,053.25億美元[10] |
• 人均 | 1,039美元[10] |
吉尼係數 | ▲ 0.336[11](2011年) 中 |
人類發展指數 | ▲ 0.470[12](2018年) 低低 · 173rd |
貨幣 | 衣索比亞比爾(ETB) |
時區 | UTC+3(EAT) |
行駛方位 | 靠右 |
電話區號 | +251 |
ISO 3166碼 | ET |
網際網路頂級域 | .et |
「Ethiopia」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國大陸 | 埃塞俄比亞 |
臺灣 | 衣索比亞 |
港澳 | 埃塞俄比亞 |
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安哈拉語:የኢትዮጵያ ፈደራላዊ ዲሞክራሲያዊ ሪፐብሊክ,拉丁化:ye’ītiyop’iya federalawī dīmokirasīyawī rīpebilīki),簡稱衣索比亞(ኢትዮጵያ,ʾĪtyōṗṗyā,ⓘ)或衣國,是位於非洲之角的主權國家。北部與東北部與厄利垂亞接壤,東部與吉布地、索馬利亞及索馬利蘭 (索馬利亞宣稱為該國領土)接壤,西部與蘇丹及南蘇丹接壤,南部與肯亞接壤。衣索比亞有超過1億居民,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內陸國家,亦為人口第二多的非洲國家(僅次於奈及利亞)。國土面積為110萬平方公里,首都及最大城市是阿迪斯阿貝巴。
衣索比亞於距今1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已有人類活動,並於公元1世紀左右出現最早的王國記載。中世紀時哈比沙人、安哈拉人先後在此建立基督教王朝。19世紀初列強瓜分非洲,衣索比亞在與義大利王國的戰爭中獲勝,成為當時極少數未遭列強殖民的非洲國家[13],並維持獨立至墨索里尼發動第二次義衣戰爭為止。二戰結束後,衣索比亞在復國時主張對厄利垂亞的統轄權,後者展開了長期的抵抗。1974年,門格斯圖等軍官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末代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建立軍政府,宣布走社會主義道路[14]。1991年,親阿爾巴尼亞的霍查派在內戰中獲勝,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衣革陣)上台執政[15]。自那時起,衣索比亞就長期處在未能解決的種族間衝突和以民主倒退導致的政治不穩定。自2018年起,區域及民族派閥發動席捲全國的多起武裝行動,2019年底,衣革陣改組為繁榮黨繼續執政,並正式與交火數十年的厄利垂亞和解。然而繁榮黨改組時各族裔間的矛盾浮上檯面,導致了隔年提格雷戰爭的爆發。
衣索比亞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有80多個不同民族。基督教是該國最廣泛信仰的信仰,也有相當數量的伊斯蘭教信徒,少數人信仰傳統信仰。這個主權國家是聯合國、24國集團、不結盟運動、77國集團和非洲統一組織的創始成員。首都阿迪斯亞貝巴是非洲聯盟、泛非工商會、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非洲待命部隊以及許多關注非洲的全球非政府組織的總部。衣索比亞於2024年成為金磚國家正式成員。衣索比亞是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但有時被認為是新興勢力,因為外國在該國投資了農業和製造業,使得該國擁有在撒哈拉以南國家中最高的經濟成長率;農業是該國經濟中最重要的部分,在2022年佔國內生產毛額的37%以上。然而,就人均所得和人類發展指數而言,該國被視為貧窮國家,貧窮率很高,在人權方面表現不佳,種族歧視普遍存在,而且識字率僅有49%。
國名
[編輯]衣索比亞的名稱於自希臘文「Αἰθιοπία」(源於Αἰθίοψ,Aithiops,即衣索比亞人),該字由αἴθω(aitho「燒焦」)和ὤψ(ops「面部」)兩個希臘詞彙合成,意思就是「曬黑的面」,形容非洲棕黑種人的膚色[16]。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採用了該字來代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17]
在希臘羅馬時代,大概從公元前850年開始,「衣索比亞」是努比亞地區的別稱,到了三世紀阿克蘇姆帝國征服了努比亞地區,又成為了阿克蘇姆人對國家的稱呼[18]。到了二十世紀,「衣索比亞」正式成為國際通用的國家稱呼。
另外,衣索比亞的舊國名阿比西尼亞(Abyssinia)是拉丁化的當地人自稱Ḥbštm和Ḥbśt(Ḥabashat)[19],在阿拉伯語它演變成Ḥabasha,在塞巴語則演變成「'ḥbs」('Aḥbāsh)[18]。
歷史
[編輯]古代
[編輯]古埃及古王國時期有一些關於該地的記錄。埃及商人約公元前3000年稱努比亞或庫施的南部為朋特之地和Yam。 Richard Pankhurst指出,早在第一王朝或第二王朝時古埃及人就擁有沒藥(出產自朋特之地), 所以在古埃及時,兩處已存在貿易。詹姆斯·亨利·布雷斯特德假設可以通過陸路達到尼羅河和它的支流(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來實現這種早期貿易。 古希臘歷史學家和地理學家阿伽撒爾基德斯曾記載早期古埃及的航海:「在古王國時期的繁榮時期, 在前30世紀與前25世紀期間, 為了控制尼羅河航線,古埃及的船最遠航行到紅海的出產沒藥的國家。」[20]
在希伯來聖經《列王紀上》第10章中記載,公元前1000年左右,非洲曾經有一個示巴女王由於所羅門王的知識而來訪以色列王國。
中古與近世
[編輯]衣索比亞最早可考的政權是活躍於公元1-7世紀的阿克蘇姆帝國。13世紀,安哈拉人建立所羅門王朝,展開對阿比西尼亞王國持續近700餘年的統治,中世紀的阿比西尼亞為東非一大強國,領土達至現今的蘇丹和索馬利亞,並在16世紀先後擊退了鄂圖曼帝國和葡萄牙人的入侵。
19世紀初,古老的帝國已分裂為許多公國,史稱「王子紛爭時代」,期間英國、法國、義大利的殖民者先後將勢力伸入此地。1855年,貢德爾的領主特沃德羅斯二世擊敗各地諸侯,重新統一衣國登基稱帝。1889年,流亡貴族孟尼利克二世在義大利的扶植下取得政權,並正式確立衣索比亞國名。隔年,由於雙方對烏查里條約的歧見,第一次義衣戰爭爆發,在長達6年的對抗後,衣索比亞擊敗義大利,並被後者承認為主權獨立國家。
1936年,義大利總理墨索里尼策畫了第二次義衣戰爭,此戰中義軍曾使用芥子毒氣,時任衣國皇帝的海爾·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國。直至1941年,義大利在二戰東非戰場上被英軍擊敗、殖民地厄利垂亞被英國託管後,塞拉西一世才回到首都復位,並在政治上徹底倒向美英。
冷戰時期
[編輯]二戰結束後,美國大力扶持衣索比亞帝國,雙方簽訂了十多個軍事和經濟協定,前者在該國設立基地、派駐軍事顧問小組、並提供1.5億美元的軍援(占當時美國對全非洲軍援的一半),衣索比亞由此建立起一支較為現代化的部隊。1950年6月,韓戰爆發,衣索比亞立即宣布支援聯合國軍。
1951年12月2日,在美國等國支持下聯合國大會通過390號決議,英國對厄利垂亞的託管結束,1952年9月15日組成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聯邦,厄利垂亞保有相當程度的自治,諸如行政權(包括警察與稅收等內務)、立法權、司法權和單獨的旗幟。[21]
1962年,塞拉西一世宣布解散厄立垂亞議會,衣索比亞逕自將厄利垂亞改為轄下的一省,激起當地人民反抗。於此稍早建立的地方組織「厄解陣」與之後成立的「厄人陣」先後成為抵抗軍主力,衣索比亞與其展開長達30年的戰爭。
1974年,在嚴重饑荒下,衣索比亞發生軍事政變廢黜皇帝,「德爾格」政權建立,由門格斯圖掌握實權。1978年,在內戰中德爾格政權轉向蘇聯,獲得大量蘇援。然而,門格斯圖政府的經濟政策對國家造成嚴重的損害,衣索比亞在80年代出現前所未有的饑荒,各國為了抒解當地災情而舉辦了一個超大型演唱會募款,並由邁克爾·傑克遜和萊昂納爾·里奇為大會作了一首主題曲《天下一家》;衣索比亞該次災情使世界關注到第三世界武器氾濫,以及富裕國家的經濟壟斷造成的全球經濟失衡,引致1980年代的綠色運動思潮。1987年9月,該國更名為「衣索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1989年9月,在衣索比亞的蘇聯顧問與古巴軍人全部撤出。
現代
[編輯]經過多年內戰,1991年5月28日,門格斯圖政權被親阿爾巴尼亞的霍查派掌握的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衣革陣)武裝推翻。衣革陣組建衣索比亞過渡政府,梅萊斯·澤納維任臨時總統;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厄人陣)也組建厄利垂亞過渡自治政府。1993年,兩年過渡期滿,厄利垂亞經全民公決,脫離衣索比亞獨立。1994年,衣索比亞制定新憲法,明確規定各民族擁有自決權利。1995年8月,新憲法生效,改國名為「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為內閣制國家。梅萊斯自1995年起,一直擔任衣索比亞總理一職直至其逝世。
1997年,厄人陣與衣革陣雙方高層決裂,厄國開始推行自己的貨幣「納克法」。隔年5月衣厄戰爭爆發,造成了共計約7萬人的死傷[22][23]。最終衣厄雙方於2000年6月停火,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判定大部分爭議領土歸於厄利垂亞。
進入21世紀,受益於政情基本穩定以及咖啡、油菜籽等經濟作物出口成長[24],衣索比亞進入了一段發展期,國內生產總值(GDP)大幅增長,世界銀行統計衣國在2004年至2014年期間以每年平均10.9%的速度快速增加[25]。
2011年,非洲之角地區由於長年戰亂以及大規模旱災爆發嚴重饑荒,許多索馬利亞人逃入衣索比亞,其影響直至隔年才逐漸回復。
2014至2016年,聖嬰現象帶來的不規則降雨使衣索比亞高原陷入先旱後澇的情況,農牧業受到普遍影響,農民的不滿使衣國抗議及衝突頻傳,並使以往在衣索比亞不明顯的種族問題浮上檯面。2016年衝突加劇,在北部,佔衣國總人口三分之二的奧羅莫人與安哈拉人,對僅約總人口6%提格利尼亞人長期執政產生埋怨,爆發了大規模抗議並遭到武力鎮壓;在南部,奧羅莫人與索馬利亞人和蓋德奧地區原住民之間長期的土地糾紛演化為暴力行動,奧羅莫、索馬利亞和蓋德奧都出現大量逃亡的難民。
2018年,曾任職衣國網路安全局(Ethiopian Information Network Security Agency, INSA)的阿比·艾哈邁德當選衣索比亞總理,他走訪厄利垂亞並宣布解除雙方敵對關係[26],並解除了衣國原先對大部分網站的封鎖。然而同年奧羅莫人與蓋德奧原住民之間再次爆發嚴重衝突,此次紛爭迫使140萬蓋德奧人出逃,為該年全球最大規模的難民潮[27]。衣國國防部在當年2月至6月期間宣布了國家緊急狀態。面對不同族群間頻發的衝突,衣國政府最終宣布將在2020年8月16日舉行大選,諸如索馬利亞州州長穆斯塔法·穆罕默德·奧梅爾等衣國各派系異見領袖亦參選[28]。因疫情與內戰影響該場大選被迫延期, 各州分別於2021年6月、9月方才舉行選舉。
2019年6月,總理阿比發表緊急談話宣告阿薩米紐·齊格發動的軍事政變失敗,當時衣國網路遭到管控而中斷[29]。
2020年11月,衣索比亞聯邦政府和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之間爆發提格雷戰爭。直至2021年底雙方停戰前,交火已造成10餘萬名死傷,以及200萬人的難民潮。
地理
[編輯]衣索比亞面積1,104,300平方公里[30],三分之二地區為衣索比亞高原,一般海拔2500~3000-米,在非洲各國中平均地勢最高;東南屬索馬利亞高地;東非大裂谷縱貫全境中部;沙漠和半沙漠占領土的28%。
自1993年5月厄利垂亞省獨立建國之後,衣索比亞成為一個內陸國,鄰國有吉布地、厄利垂亞、蘇丹、南蘇丹、肯尼亞和索馬利亞。首都在阿迪斯阿貝巴。另外,與肯亞、南蘇丹交界的伊雷米三角,衣索比亞及南蘇丹各自宣稱擁有主權和管轄權,現由肯亞管轄。
氣候
[編輯]熱帶草原氣候和亞熱帶森林氣候為主,兼有山地和熱帶沙漠氣候。
年降水量從西部高原的1500毫米向東北、東南遞減到500毫米。
水文
[編輯]境內多河流、湖泊,塔納湖為最大的湖泊。西北有藍尼羅河流經。西南有奧摩河經過,最後流入圖爾卡納湖。藍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也是整條尼羅河最大的水量來源。1990年代衣索比亞欲向非洲發展銀行貸款以修建水庫,卻被尼羅河下游的埃及用外交勢力否決,後來向中國貸款才獲得修建水庫的經費。
政治
[編輯]
|
|
|
|
|
1994年12月,制憲會議通過《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憲法》,決定改國體為聯邦制;政體實行三權分立和議會內閣制,實行政教分離。總統為國家元首,由人民代表院提名,經聯邦院和人民代表院三分之二多數同意後通過,任期為6年,最多可連任兩屆。總理和內閣擁有最高執行權力,由多數黨或多黨聯合組閣,集體向人民代表院負責。聯邦議會由人民代表院和聯邦院組成。人民代表院系聯邦立法和最高權力機構,由選民直選產生的547名議員組成,少數民族至少占20席,任期五年。聯邦院擁有憲法解釋權,以及裁決民族自決或分離、各州間糾紛等權力,由大約117名各民族代表組成,每個民族至少有一位代表,此外每百萬人口可增選一名代表,由各州議會推選或人民直選產生,任期五年。各民族平等自治,享有民族自決和分離權,任何一個民族的立法機構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分離要求後,聯邦政府應在3年內組織該族進行公決,多數贊成即可脫離聯邦。各州可以本族語言為州工作語言[31]。
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執政的政府成立後,積極與反對黨接觸、對話,致力於政治和解,制定和實施五年發展計劃,執政地位得到鞏固,梅萊斯始終擔任主席。創建以民族聯邦制為基礎的聯邦政體,以發展經濟為重點,注重協調穩定、發展和民族團結三者間關係。2001年衣革陣「四大」通過新黨章、黨綱,確立了各民族平等參與國家事務的「革命民主」和「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的政經發展方向。衣索比亞經常在首都和多民族混居區域的主要城市發生暴力活動,造成流血衝突。[32][33]
衣革陣政府曾長期努力推動政治與社會和諧,促進內部穩定,並大赦反政府組織領導人。2019年,衣革陣主體部分改組為繁榮黨,但掌控政權長達27年的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拒絕加入。[34]衣索比亞國會傳統運作方式,是由規模大的民族黨團主導,[35]改革後的不滿情緒滋生,雖然政府控制局勢能力較強,政局總體保持穩定,但基於民族的分離主義反政府武裝在邊遠地區製造恐怖襲擊事件,局部地區安全的形勢有所惡化。[36]
外交
[編輯]此章節尚無任何內容,需要擴充。 (2023年2月18日) |
軍事
[編輯]衣索比亞的軍隊是衣索比亞國防軍。由於2000年的衣厄戰爭之厄利垂亞的一方的影響,衣索比亞的領土大小受到了波動,2002年衣軍的兵力為40萬人。這個數字是1991年德爾格政權垮台之後的首次披露的相關數據。然而,這個數據還比真實數據少——2007年1月的索馬利亞戰爭,衣軍宣稱有30萬的軍隊。
衣軍由3個部分組成:衣索比亞陸軍、衣索比亞空軍、衣索比亞警察部隊和衣索比亞民兵。因其為一個內陸國家,衣索比亞沒有海軍。但在1950年,衣索比亞與厄利垂亞組成聯邦,在紅海占有了一道海岸線,遂1955年組建了衣索比亞海軍。直到1991年,厄利垂亞獨立分離衣索比亞內陸時,此軍隊才解散。衣索比亞今日擁有幾個維修武器的工業防禦組織,它們大多數都是在德爾格政權下為建立軍工混成集團制定計劃的製造業機構。
行政區劃
[編輯]衣索比亞劃分為12個州和2個特別市:
級別 | 名稱 | 英文 | 人口 | 面積 (平方公里) |
人口密度 (每平方公里) |
首府 |
---|---|---|---|---|---|---|
州 | 阿法爾州 | Afar | 1,389,004 | 96,707 | 14.36 | 塞梅拉 |
安哈拉州 | Amhara | 19,120,005 | 159,173.66 | 120.12 | 巴赫達爾 | |
本尚古勒-古馬茲州 | Benishangul-Gumuz | 625,000 | 49,289.46 | 12.68 | 阿索薩 | |
甘貝拉州 | Gambela | 247,000 | 25,802.01 | 9.57 | 甘貝拉 | |
哈勒爾州 | Harari | 196,000 | 311.25 | 629.72 | 哈勒爾 | |
奧羅米亞州 | Oromia | 26,553,000 | 353,006.81 | 75.22 | 阿達瑪 | |
索馬利州 | Somali | 4,329,001 | 279,252 | 15.5 | 吉吉加 | |
南方州 | South | 索多 | ||||
提格雷州 | Tigray | 4,334,996 | 50,078.64 | 86.56 | 默克萊 | |
錫達馬州 | Sidama | ~12,000 | 阿瓦薩 | |||
西南州 | South West | ~39,400 | 邦加 | |||
中衣索比亞州 | Central | 霍薩納 | ||||
特別市 | 阿迪斯阿貝巴 | Addis Ababa | 3,147,000 | 530.14 | 5,936.2 | |
德雷達瓦 | Dire Dawa | 398,000 | 1,213.20 | 328.06 |
人口
[編輯]年份 | 人口 | ±% |
---|---|---|
1984 | 39,868,572 | — |
1994 | 53,477,265 | +34.1% |
2007 | 73,750,932 | +37.9% |
2019 | 109,860,000 | +49.0% |
來源:衣索比亞中央統計局 |
衣索比亞的人口有約1.1億(2019),相較於1983年僅3350萬[37],於19世紀僅約900萬[38],根據2007年的人口及住房普查顯示1994年至2007年間年均人口增長率為2.6%,較1983年至1994年間的2.8%略為下降,但人口成長率仍居於世界前十位。於2060年時預估將達2.1億人,為2011年的2.5倍[39]。
全國約有80多個民族,所使用的語言大多數屬亞非語系,主要為閃米語族及庫希特語族分支,後者則包括了奧羅莫人、安哈拉人、提格雷尼亞族及索馬利族,這四個民族即佔衣索比亞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
根據2007年衣索比亞人口普查,奧羅莫人為最大民族,佔34.49%,安哈拉人佔26.89%,索馬利族及提格雷族分別佔6.2%及6.07%,其他民族分別為錫達莫族4.01%、古拉格族2.53%、沃萊塔族2.31%、哈迪耶族1.74%和阿法爾族1.73%、加莫族1.5%、Kefficho族1.18%和其他佔11%。[40][41]
在1980年代以前,衣索比亞居住著大量的衣索比亞猶太人,稱為貝塔以色列,在以色列立國後,他們便逐漸離開衣索比亞移居以色列。
語言
[編輯]安哈拉語和英語為聯邦工作語言。主要民族語言有奧羅莫語、提格雷尼亞語。根據民族語統計,衣索比亞境內共有90個獨立語言[42]。
宗教
[編輯]衣索比亞是一個具有悠久和豐富的基督宗教傳統的國家,早期基督教從公元1世紀開始就已經在衣索比亞北部和中部傳播了。現在全國人口中67.3%信仰基督教(其中全國人口的43.8%信奉衣索比亞正教,22.8%信奉基督新教,0.7%信奉天主教)。衣索比亞也是伊斯蘭教最早傳播到的國家之一,31.3%信仰伊斯蘭教。0.6%信仰原始宗教,0.8%信仰其他宗教。歷史上衣索比亞境內一直有大量猶太人,他們自稱貝塔以色列人,為古猶太人部落的分支之一。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 他們大都返回至以色列定居。
主要城鎮
[編輯]經濟
[編輯]衣索比亞是非洲第二大人口大國,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43],2019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排名非洲第八位,但對比已開發國家的經濟仍顯得較為落後。1992-1997年經濟年均增長7%,1998年因衣厄邊界衝突爆發而導致經濟發展受挫。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為375億美元,經濟增長率達8.5%。匯率是1美元約等於17.5比爾。[44]
農牧業
[編輯]農牧業人口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衣索比亞是咖啡的原產地,咖啡至今仍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年產量一般在20萬噸左右[45],其他經濟作物有油菜籽、豆類、小麥、玉米、高粱等,糧食基本自給。畜牧業發達,牲畜存欄量居非洲首位。
工業
[編輯]工業有紡織、建築伐木、水泥和農畜產品加工,新建有煉鋼、石油提煉等。主要貿易對象有美國、日本、俄羅斯、義大利,出口咖啡、牛羊皮、油菜籽等。近年來,中國與衣索比亞的經貿關系日益緊密,衣索比亞也成為了中國商人和企業進出非洲的主要中轉地[46]。
觀光業
[編輯]衣索比亞具有3000年文明史,有著大量的自然、文化和歷史名勝,但受限於基礎建設,目前仍是一個尚未開發的旅遊市場。儘管如此,過去的十年裡,衣索比亞的旅遊業呈穩步增長態勢。國際遊客人數從1990年的64000人上升到2013年的68萬人,預計到2024年將達到81.5萬人[48]。
衣索比亞高原是人類最早的發祥地,也是青尼羅河、阿特巴拉河、索巴特河、謝貝利河和朱巴河等眾多河流發源地。東非大裂谷由東北向西南縱貫衣索比亞高原中部,在裂谷斷層的深處形成了如蘭加諾湖等眾多的湖泊。同時衣索比亞還擁有始建於12世紀的拉利貝拉岩石教堂群、阿克蘇姆遺址等眾多世界文化遺產[46][49]。
衛生事業
[編輯]根據世界銀行的愛滋病毒項目全球負責人介紹,在衣索比亞每100,000人裡就會有一名醫生。[50]然而另一份報告來自世界健康組織給出了一組數字,1936個衣索比亞醫生,使世界銀行的數字升到每100,000人裡就有2.6個是醫生。[51]這些數據表明了高等學歷人才離開衣索比亞前往西方尋求更多就業和經濟機會的現狀。
衣索比亞的主要身心健康問題被認為是關於衛生條件和營養不良而引發的傳染病。超過4400萬(近衣索比亞人口的一半)沒有乾淨的水可以喝。[52]這些身心健康問題是由醫生,護士和醫療設備的短缺而造成的。
衣索比亞的公共健康的狀態是在城市要比農村好得多。出生率、嬰兒死亡率和正常死亡率在城市比農村地區低,由於教育、藥品和醫院[53]在城市有著優質的設施對比於農村。在城市中,人們的平均壽命為53歲,在農村地區是48歲。[53]由於衛生是一個問題,利用改進的水源比例也隨趨勢上升;相比農村地區11%城市是81%。正如在非洲其他地區,許多人為了希望有更好的生活條件而移居城市。
醫護人員與現代醫學培訓的低可用性,和資金不足的醫療服務,導致了使用家庭為基礎的療法醫治常見疾病可靠性較差的同時體現了傳統治療的優勢。
在衣索比亞有119家醫院(12僅阿迪斯阿貝巴)和412家保健中心。[54]衣索比亞人有58年平均預期壽命,這是相較低的。[53]和在這國家的嬰兒死亡率比較高,因為有8%的嬰兒在出生後不久死亡[54](雖然這是從1965年的數字16%到8%,有著顯著降低)。生育有關的併發症如產科瘺仍然影響許多國家的婦女。
交通
[編輯]衣索比亞的公路運輸占全國總運量的90%,2002年道路總長度33,297公里,其中公路24,000公里,約9000公里公路可全年通行。全國共有40多個機場,其中阿迪斯阿貝巴、迪雷達瓦和巴赫達爾為國際機場。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博萊國際機場為非洲年度最佳機場,向15家航空公司提供地勤服務。[44]
衣索比亞鐵路總長781公里。自19世紀以來,法國修建的衣國–吉布地鐵路長期提供從首都到鄰國吉布地港口的客貨運輸,該路段跑完全程約需一周時間。2010年,衣國開始招標電氣化准軌鐵路亞吉鐵路,全長756km,其中衣國境內全長656km,總投資約40億美元。該案由中國國鐵得標,其中約70%經費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優惠貸款。該路段採用中國國鐵II級電化技術標準,設計時速120公里,從設計、施工、監理,到軌料、施工裝備、通信訊號和電氣化設備、機車車輛,全部使用中國產品,並由中國鐵旗下的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鐵二局等承建。亞吉鐵路已於2016年完工開通,成為非洲第一條跨國標準軌電氣化鐵路,最終全長計752.7公里、共45個車站,目前該鐵路為衣索比亞和吉布地共同運營,也分別是兩國唯一運作中的鐵路。
衣索比亞交通部規劃以衣國吉布地鐵路為重點,在2020年前建設約5000公里的鐵路網,包括從阿迪斯阿貝巴到南蘇丹的西線鐵路、從阿迪斯阿貝巴向北連通北部各重要城市的北線鐵路,以及從亞迪斯亞貝巴溝通肯亞邊境的南線鐵路。
飲食
[編輯]衣索比亞人的主食主要是用發酵過的苔麩麵糊製作的英傑拉餅和許多稱為「沃特」(安哈拉語:ወጥ, IPA: [wətʼ])的燉煮。因為曾被義大利短暫佔領,衣索比亞人也常吃意式麵食[55]。
衣索比亞高原也是世界咖啡原產地,傳說自公元9世紀始便有飲用咖啡的文化,今日當地人仍延續傳統的咖啡禮儀來招待賓客,在九月中旬的十字架節期間更會在宴客前用花朵裝飾地板。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CIA - Ethiopia - Ethnic groups. [2012-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4).
- ^ Ethiopia: English a working language. Geeskaa Africa. [2021-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1).
- ^ One to five: Ethiopia gets four new federal working languages. Africanews. [2020-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5).
- ^ Ethiopian Constitution. [2020-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 ^ 存档副本. [2020-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2.
- ^ Zenawism as ethnic-federalism (PDF). [2020-11-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19).
- ^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 Population division". population.un.org.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9-11-09].
- ^ "Overall total population" –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9 Revision (xslx). population.un.org (custom data acquired via website).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9-11-09].
- ^ Country Level. 2007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of Ethiopia. CSA. 13 July 2010 [18 Jan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8).
- ^ 10.0 10.1 10.2 10.3 Ethiopia.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4) (英語).
- ^ Selima, Jāhāna. Work for human development (PDF).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5: 232 [2020-11-22]. ISBN 978-92-1-126398-5. OCLC 93607093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12-24).
-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10 December 2019 [10 December 20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5-23) (英語).
- ^ Ethiopia country profile. BBC News. 2022-01-17 [2022-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2) (英國英語).
- ^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各國共產黨總覽》編輯委員會. 各国共产党总览. 當代世界出版社. 2000年1月. ISBN 7-80115-132-1.
- ^ Comments on Meles Zenawi’s Death. [2020-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5).
- ^ Liddell, Henry George; Scott, Robert. A Greek-English Lexicon. Perseus. [16 March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0).
|contribution=
被忽略 (幫助) - ^ For all references to Ethiopia in Herodotus, see: this lis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t the Perseus projec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18.0 18.1 Hatke, George. Aksum and Nubia: Warfare, Commerce, and Political Fictions in Ancient Northeast Africa. NYU Press. 2013: 52–53. ISBN 978-0-8147-6066-6.
- ^ Schoff, Wilfred Harvey. The Periplus of the Erythraean Sea: travel and trade in the Indian Ocean. Longmans, Green, and Co. 1912: 62 [28 September 2016].
- ^ Agatharchides, in Wilfred Harvey Schoff (Secretary of the Commercial Museum of Philadelphia) with a foreword by W. P. Wilson, Sc. Director, The Philadelphia Museums. Periplus of the Erythraean Sea: Travel and Trade in the Indian Ocean by a Merchant of the First Century, Translated from the Greek and Annotated (1912). New York, New York: Longmans, Green, and Co., pages 50 (for attribution) and 57 (for quote).
- ^ 延飛. 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冲突的根源——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联邦始末. 《西亞非洲雜誌》. 2015-03-20.
- ^ Ethiopia, Eritrea Run Risk of New War - UN Envoy. www.globalpolicy.org. [2020-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9).
- ^ Ethiopia-Eritrea impasse could lead to new war -UN. Reuters. 2007-01-24 [2020-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6) (英語).
- ^ "Oilseed overtakes coffee as Ethiopia’s top export earn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thiosports, 2014. (Retrieved 1 July 2014)
- ^ With Continued Rapid Growth, Ethiopia is Poised to Become a Middle Income Country by 2025. [24 June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2).
- ^ 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签署历史性和平协议 非洲之角吹来“希望之风”. 聯合國新聞. 2018-09-16 [2019-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1) (中文(簡體)).
- ^ Ethiopia tops global list of highest internal displacement in 2018. Relief Web. [7 April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5).
- ^ Ethiopian who demanded justice now has half a year to deliver it. Reuters. 2020-01-28 [2020-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4) (英語).
-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國外旅遊警示分級表-衣索比亞. [2019-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5).
- ^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Country Comparison :: Area. [2013-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9).
- ^ 全球法规网-埃塞俄比亚. [2020-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3).
- ^ 联合国难民署向埃塞俄比亚境内流离失所者提供拯救生命的援助. 聯合國.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5).
- ^ 埃塞俄比亚暴发大规模抗议 至少50人丧生. 新京報.[失效連結]
- ^ 埃塞俄比亚:繁荣党得到正式承认 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发出威胁. 半島新聞網. [2020-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5).
- ^ 譚德塞祖國衣索比亞民族歷史恩怨 知名歌手遭槍殺掀動亂奪逾80條人命. 風傳媒. [2020-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5).
- ^ 埃塞俄比亚的种族冲突引发危机. WGI.WORLD. [2020-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5).
- ^ Central Statistical Agency, 2012
- ^ W. G. Clarence-Smith The Economics of the Indian Ocean slave trad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989). p.100. ISBN 0-7146-3359-3
- ^ Forecast provid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International Futures and hosted by Google's Public Data Explorer
- ^ Berhanu Abegaz, Ethiopia: A Model Nation of MinoritiesPDF (51.7 KB) . Retrieved 6 April 2006.
- ^ Population. Embassy of Ethiopia, Washington, DC (2000–01). Retrieved 6 April 2006.
- ^ Languages of Ethiop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thnologue. Retrieved on 2012-03-03.
- ^ Private Sector Boosts Ethiopia's Growth. IFC. [27 Dec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29).
- ^ 44.0 44.1 埃塞俄比亚概况. 中央政府入口網站. 外交部網站. 2014-04-29 [2016-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 ^ Starbucks in Ethiopia coffee vow. BBC. 21 June 2007 [21 June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13).
- ^ 46.0 46.1 埃塞俄比亞漸成非洲旅游新熱點. 人民網. [2018-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5).
- ^ Child Labor in Ethiopia with special focus on Child Prostitution (PDF). Addis Ababa City Administration Social and NGO Affairs Office, Save the Children Denmark, African Network for the Prevention of and Protection Against Child Abuse and Neglect-Ethiopia Chapter. [2010-09-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6-12-12).
- ^ 埃塞俄比亚酒店业需要推动旅游业发展. 中非貿易研究中心. [2018-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5).
- ^ Ethiopia – Properties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UNESCO. [July 29,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5).
- ^ BBC,The World Today. 24 July 2007.
- ^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6 (PD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6 [2016-05-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8-02-16).
- ^ WaterAid UK - Where we work - Ethiopia. www.wateraid.org. [2016-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0).
- ^ 53.0 53.1 53.2 Addis Ababa, Ethiopia. [20 Ma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1).
- ^ 54.0 54.1 Ethiopia (PDF). WHO. 2008 [2016-05-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06-24).
- ^ Javins, Marie. "Eating and Drinking in Ethiop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onomad.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cessed July 2011.
外部連結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衣索比亞Travel and Fot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衣索比亞speciality咖啡的故事
- 《世界概況》上有關Ethiopia的條目 (英文)
- 開放目錄專案中的「衣索比亞」 (英文)
- 維基媒體的衣索比亞地圖集 (英文)
- OpenStreetMap上有關衣索比亞的地理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