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塔馬拉·哈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塔馬拉·哈儂
出生Թամարա Արտեմի Պետրոսյան
1906年3月29日儒略曆3月16日]
俄羅斯帝國費爾干納州馬爾吉蘭
逝世1991年6月30日(1991歲—06—30)(85歲)
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塔什干
職業舞蹈表演家、演員、編舞者
政黨蘇聯共產黨
獎項
列寧勳章 二級衛國戰爭勳章 勞動紅旗勳章 勞動紅旗勳章
勞動紅旗勳章 勞動紅旗勳章 勞動紅旗勳章 榮譽勳章
紀念列寧誕辰一百週年獎章 保衛高加索獎章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戰勝德國獎章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勝利三十週年獎章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中忘我勞動獎章
蘇聯人民藝術家 史達林獎
塔馬拉·哈儂(左)與康巴爾汗(右)

塔馬拉·哈儂烏茲別克語Tamaraxonim,1906年—1991年)是前蘇聯烏茲別克民歌和舞蹈表演家。蘇聯人民藝術家

生平

[編輯]

哈儂出生在中亞烏茲別克費爾干納谷地小城馬爾吉蘭的一個亞美尼亞人家庭,原名塔馬拉·彼得羅斯揚。這個地方在當時歸屬俄羅斯帝國費爾干納州管轄[1]。哈儂從小就喜愛跳舞,對烏茲別克語民歌和舞蹈有著濃厚興趣。1919年,她加入了劇團的演出[1]

1921年,她加入了塔什干俄羅斯歌劇和芭蕾舞劇院,1922年加入了塔什干芭蕾舞團。1924年畢業於莫斯科中央戲劇藝術學院[2]

交流

[編輯]

1952年11月,哈儂跟隨「蘇聯文化工作者代表團」抵達北京,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中蘇友好月」表演活動[3]。主要演唱了《史達林頌》、《印度民歌》、《烏茲別克兒童滑稽歌》和《採棉女之歌》等[4]。11月中旬跟隨蘇聯藝術工作者分團離京,赴全國各地參加演出活動[5]。輾轉西安開封徐州上海杭州南昌廣州等地後於12月中旬返抵北京[6]。20日晚,在北京懷仁堂表演了蘇聯十個民族以及中國、蒙古朝鮮捷克印度等五個民族的十七個舞蹈節目,又加演了中國東北民歌《史達林,毛澤東》。表演結束時,作曲家周巍峙代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向哈儂贈送了禮品中堂三幅。她用漢語表示了謝意。21日下午乘火車離京赴東北各地表演[7]

1954年8月4日,在莫斯科舉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農業展覽會」閉幕式音樂會上,哈儂演唱了陝北民歌《豐衣足食》[8]

榮譽

[編輯]

1932年獲得「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藝術家」稱號,1956年獲得蘇聯人民藝術家稱號。1941年獲得史達林二等獎

影響

[編輯]

美國作家朗斯頓·休斯在1934年的一篇文章中將她稱為「中亞最偉大的舞者」,讚揚她敢於在舞台上打破文化禁忌,不穿戴面紗公開表演[9][10]。因為傳統慣習規定,烏茲別克婦女從結婚那天開始,就必須戴上面紗。

評價

[編輯]

紀念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Memorial house museum of Tamara Khanum. [2019-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7). 
  2. ^ OʻzME. T-harfi (PDF). Toshkent: Birinchi jild. 2000 [2022-01-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2-02). 
  3. ^ 毛主席接见吉洪诺夫等. 人民日報. 1952年11月7日: 第1版. 
  4. ^ 苏联著名艺术家继续在京表演. 人民日報. 1952年11月10日: 第1版. 
  5. ^ 苏联文化工作者代表团等离北京 分别赴全国各地参加“中苏友好月”活动. 人民日報. 1952年11月16日: 第1版. 
  6. ^ 费道罗夫哈侬等返京. 人民日報. 1952年12月17日: 第1版. 
  7. ^ 楚拉基等由京抵沈阳 哈侬等离京赴东北各地表演. 人民日報. 1952年12月22日: 第1版. 
  8. ^ 庆祝我国工农业展览会胜利闭幕. 人民日報. 1955年10月1日: 第3版. 
  9. ^ Baldwin, Kate A., Beyond the Color Line and the Iron Curtain: Reading Encounters Between Black and Red, 1922-1963, Duke University Press: 93, 2002, ISBN 0-8223-2990-5 
  10. ^ "Муза Востока" Тамара Ханум и ее корейские песни. koryo-saram.ru. [2018-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3) (俄語). 
  11. ^ 陳荒煤. 《周恩来与艺术家们》. 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2年5月: 第3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