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安哈特統治者列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2世紀末13世紀初,阿斯坎尼家族薩克森公爵布蘭登堡藩侯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熊」的第七子薩克森公爵伯恩哈德三世薩克森公爵、阿舍斯萊本伯爵和安哈特伯爵。他長子亨利一世得到了沿易北河下游圍繞阿舍斯萊本(Aschersleben,阿斯卡尼即是阿舍斯萊本的拉丁語稱呼)、貝恩堡、克滕和采爾布斯特的阿斯卡尼本土,並於1218年被封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安哈特親王,次子阿爾布雷希特二世繼承了父親薩克森公爵的爵位。亨利一世的後代即日後的安哈特親王和安哈特公爵,一直延續到1918年德國君主制覆滅。

安哈特親王

[編輯]
  • 1173年—1212年:伯恩哈德三世 (Bernhard 稱「薩克森公爵、阿舍斯萊本伯爵和安哈特伯爵」
  • 1212年—1252年:亨利一世 (Heinrich I 1218年前稱伯爵

1252年,安哈特分為安哈特-阿舍斯萊本(Anhalt-Aschersleben)、安哈特-貝恩堡(Anhalt-Bernburg,第一次分封)和安哈特-采爾布斯特(Anhalt-Zerbst,第一次分封)。

安哈特-阿舍斯萊本親王

[編輯]
  • 1252年—1266年:亨利二世 (Heinrich II von Anhalt u.Aschersleben 亨利一世長子,稱安哈特和阿舍斯萊本伯爵
  • 1266年—1304年:奧托一世 (Otto I 亨利二世長子
  • 1266年—1283年:亨利三世亨利二世次子,1306年—1307年為馬格德堡大主教
  • 1304年—1315年:奧托二世奧托一世長子

1315年安哈特-阿舍斯萊本絕嗣,歸於安哈特-貝恩堡。

安哈特-貝恩堡親王(第一次分封)

[編輯]

1468年,安哈特-貝恩堡絕嗣,歸於安哈特-采爾布斯特。

安哈特-采爾布斯特親王(第一次分封)

[編輯]

1382年,安哈特-采爾布斯特分為安哈特-德紹(第一次分封)和安哈特-克滕(第一次分封)。

安哈特-德紹親王(第一次分封)

[編輯]
1474年,安哈特-德紹分出安哈特-克滕(第二次分封)
  • 1474年—1516年:恩斯特 (Ernst 格奧爾格一世次子
  • 1474年—1509年:格奧爾格二世格奧爾格一世第三子,綽號「強壯的」
  • 1516年—1544年:約翰二世 (Johann II 恩斯特次子,1544年為安哈特-采爾布斯特親王
  • 1516年—1544年:格奧爾格三世 (Georg III 恩斯特第三子,1544年為安哈特-普勒茨考親王
  • 1516年—1561年:約阿希姆 (Joachim 恩斯特第四子,無嗣

1544年分出安哈特-采爾布斯特(第二次分封)和安哈特-普勒茨考(第一次分封)。1561年安哈特-德紹(第一次分封)絕嗣,歸於安哈特-采爾布斯特。

安哈特-普勒茨考親王(第一次分封)

[編輯]
  • 1544年—1553年:格奧爾格三世 (Georg III von Anhalt-Plötzkau 恩斯特第三子

1553年,安哈特-普勒茨考絕嗣,歸於安哈特-采爾布斯特。

安哈特-克滕親王(第二次分封)

[編輯]

1562年,安哈特-克滕絕嗣,歸於安哈特-采爾布斯特。

安哈特-克滕親王(第一次分封)

[編輯]

1475年,安哈特-克滕(第一次分封)絕嗣,歸於安哈特-克滕(第二次分封)。

安哈特-采爾布斯特親王(第二次分封)

[編輯]
  • 1544年—1551年:約翰二世 (Johann II von Anhalt-Zerbst 安哈特-德紹親王恩斯特次子
  • 1551年—1561年:卡爾 (Karl 約翰二世長子,在采爾布斯特
  • 1551年—1586年:約阿希姆·恩斯特 (Joachim Ernst 約翰二世次子,在考斯勞
  • 1551年—1570年:伯恩哈德七世 (Bernhard VII von Anhalt-Dessau 約翰二世次子,在德紹
  • 1586年—1603年:約翰·格奧爾格一世 (Johann Georg I 約阿希姆·恩斯特長子,1603年起為安哈特-德紹親王
  • 1586年—1603年:克里斯蒂安一世 (Christian I 約阿希姆·恩斯特次子,1603年起為安哈特-貝恩堡親王
  • 1586年—1603年:奧古斯特 (August 約阿希姆·恩斯特第四子,1603年起為安哈特-普勒茨考親王
  • 1586年—1621年:魯道夫一世 (Rudolf I 約阿希姆·恩斯特第五子
  • 1586年—1603年:路德維希 (Ludwig 約阿希姆·恩斯特第七子,1603年起為安哈特-克滕親王

1603年,安哈特-采爾布斯特分為安哈特-德紹(第二次分封)、安哈特-貝恩堡(第二次分封)、安哈特-普勒茨考(第二次分封)、安哈特-采爾布斯特(幼支)和安哈特-克滕(第三次分封)。

安哈特-德紹親王(第二次分封)

[編輯]

1807年,安哈特-德紹成為公國。

安哈特-貝恩堡親王(第二次分封)

[編輯]
  • 1603年—1630年:克里斯蒂安一世 (Christian I von Anhalt-Bernburg 安哈特-采爾布斯特約阿希姆·恩斯特次子
  • 1630年—1656年:克里斯蒂安二世 (Christian II 克里斯蒂安一世次子
1630年分出安哈特-哈爾茨格洛德(Anahlt-Harzgerode)。
1707年分出安哈特-貝恩堡-紹姆堡-霍伊姆(Anhalt-Bernburg-Schaumburg-Hoym)。

1807年,安哈特-貝恩堡升為公國。

安哈特-貝恩堡-紹姆堡-霍伊姆親王

[編輯]

1812年,安哈特-貝恩堡-紹姆堡-霍伊姆絕嗣,歸於安哈特-貝恩堡公國。

安哈特-哈爾茨格洛德親王

[編輯]

1709年,安哈特-哈爾茨格洛德絕嗣,歸於安哈特-貝恩堡。

安哈特-普勒茨考親王(第二次分封)

[編輯]
  • 1603年—1653年:奧古斯特 (August 安哈特-采爾布斯特親王約阿希姆·恩斯特第四子
  • 1653年—1654年:恩斯特·戈特利伯 (Ernst Gottlieb 奧古斯特長子
  • 1654年—1665年:萊布雷希特 (Lebrecht 奧古斯特次子,1665年成為安哈特-克滕親王

1665年,安哈特-克滕親王威廉·路德維希去世,萊布雷希特成為安哈特-克滕親王,安哈特-普勒茨考更名安哈特-克滕。

安哈特-克滕親王(第三次分封)

[編輯]
  • 1603年—1650年:路德維希 (Ludwig von Anhalt-Köthen 安哈特-采爾布斯特親王約阿希姆·恩斯特第七子
  • 1650年—1665年:威廉·路德維希 (Wilhelm Ludwig von Anhalt-Köthen 路德維希之子,沒有子嗣
威廉·路德維希去世且沒有子嗣,安哈特-普勒茨考親王萊布雷希特繼位成為安哈特-克滕親王。
1755年分出安哈特-普萊斯(Anhalt-Pless)。

1807年,安哈特-克滕成為公國。

安哈特-普萊斯親王

[編輯]
  • 1755年—1797年:弗里德里希·埃爾德曼 (Friedrich Erdmann 奧古斯特·路德維希第三子
  • 1797年—1818年:弗里德里希·斐迪南 (Frederick Ferdinand 弗里德里希·埃爾德曼次子,1818年成為安哈特-克滕公爵
  • 1818年—1830年:亨利 (Heinrich 弗里德里希·埃爾德曼第四子,1830年成為安哈特-克滕公爵
  • 1830年—1841年:路德維希 (Ludwig 弗里德里希·埃爾德曼第六子

1841年,安哈特-普萊斯絕嗣,歸於安哈特-克滕公國。

安哈特-采爾布斯特親王(幼支)

[編輯]

1793年,安哈特-采爾布斯特男系絕嗣;1796年,被安哈特-德紹、安哈特-貝恩堡和安哈特-克滕瓜分。

安哈特公爵

[編輯]

1807年,隨著萊茵聯盟的建立,安哈特各系均升為公國,親王成為了公爵。

安哈特-德紹公爵

[編輯]
  • 1807年—1817年:利奧波德三世
  • 1817年—1863年:利奧波德四世 (LEOPOLD IV 利奧波德三世長孫,1863年安哈特其他分支均絕嗣,他成為安哈特公爵

1863年安哈特-德紹公爵改稱安哈特公爵。

安哈特-貝恩堡公爵

[編輯]

1863年,安哈特-貝恩堡絕嗣,併入安哈特-德紹成為安哈特公國。

安哈特-克滕公爵

[編輯]
1818年安哈特-克滕主系絕嗣,安哈特-普萊斯親王弗里德里希·斐迪南成為安哈特-克滕公爵。

1847年,安哈特-克滕絕嗣,併入安哈特-德紹。

安哈特公爵

[編輯]

1863年,安哈特眾分支重新統一。

  1. 1863年—1871年:利奧波德四世
  2. 1871年—1904年:弗里德里希一世 (FRIEDRICH I 利奧波德四世長子
  3. 1904年—1918年:弗里德里希二世 (FRIEDRICH II 弗里德里希一世次子
  4. 1918年4月21日—9月13日:愛德華 (EDUARD 弗里德里希一世第四子
  5. 1918年9月13日—11月12日:約阿希姆·恩斯特 (JOACHIM ERNST 愛德華次子

1918年11月12日,安哈特公國君主制覆亡。

安哈特公爵繼承人

[編輯]

被廢黜後的安哈特公爵的後代仍自稱安哈特公爵。

愛德華是安哈特的阿斯卡尼家族的最後一位男嗣,只有三個女兒。如果他不幸去世,阿斯卡尼家族將絕嗣。愛德華指定他的長女尤莉婭·卡塔琳娜(1980年出生)為他的繼承人。

相關條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