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及利亞第二共和國
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 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 | |||||||||
---|---|---|---|---|---|---|---|---|---|
1979年—1983年 | |||||||||
格言:團結與信念,和平與進步 ("Unity and Faith, Peace and Progress")[1] | |||||||||
國歌:起來吧,同胞們,奈及利亞人聽從召喚[1] | |||||||||
首都 | 拉各斯 | ||||||||
常用語言 | 英語 · 豪薩語 · 伊博語 · 約魯巴語 · 伊爵語及其他地方語言 | ||||||||
宗教 | 基督教 · 伊斯蘭教 · 傳統信仰 | ||||||||
政府 | 聯邦 總統制共和國 | ||||||||
總統 | |||||||||
• 1979–1983 | 謝胡·沙加里 | ||||||||
副總統 | |||||||||
• 1979–1983 | 亞歷克斯·伊凡尼丘庫·埃克維梅 | ||||||||
立法機構 | 國民議會[2] | ||||||||
• 上院 | 參議院 | ||||||||
• 下院 | 眾議院 | ||||||||
歷史時期 | 冷戰 | ||||||||
• 憲法通過 | 1979年10月1日 | ||||||||
• 武裝政變 | 1983年12月31日 | ||||||||
面積 | |||||||||
1981[3] | 923,768平方公里 | ||||||||
貨幣 | 奈及利亞奈拉 | ||||||||
時區 | UTC+1(WAT) | ||||||||
行駛方位 | 靠右行駛 | ||||||||
ISO 3166碼 | NG | ||||||||
| |||||||||
今屬於 | 奈及利亞 喀麥隆 | ||||||||
歷史系列條目 |
||||||||||||||||||||
---|---|---|---|---|---|---|---|---|---|---|---|---|---|---|---|---|---|---|---|---|
奈及利亞歷史 | ||||||||||||||||||||
時間軸 | ||||||||||||||||||||
|
||||||||||||||||||||
另見 | ||||||||||||||||||||
奈及利亞主題 | ||||||||||||||||||||
奈及利亞第二共和國(英語:Second Nigerian Republic)是奈及利亞歷史上一個短暫存在的政府,其前身為推翻奈及利亞第一共和國後成立的軍政府。
背景
[編輯]1966年,隨著奈及利亞軍隊推翻奈及利亞第一共和國政府,西部地區陷入了競爭激烈的選舉和政治動盪中。軍政府隨即頒布法律建立統一的政府形式。[4]六個月後,奈及利亞發生政變,內戰旋即爆發,軍政府陷入與比夫拉軍的交戰中。就在戰前,軍政府在發生政變的四個地區建立了12個新的州份。1970年政府軍獲勝後,奈及利亞開始了一段由石油產量增加和油價上漲推動的經濟繁榮時期。1976年,隨著各小州的建立,國家的治理結構進一步瓦解,州的總數達到了19個。[4]
成立
[編輯]1976年,奈及利亞國家元首穆爾塔拉·拉馬特·穆罕默德將軍遇刺後,他的繼任者奧盧塞貢·奧巴桑喬將軍於1979年啟動了結束軍事統治的過渡進程。他起草了一部新憲法,規定國家採取美國式總統制,取代原第一共和國採用的西敏制政府體系。新憲法規定,政黨和內閣職位必須反映國家的「聯邦性質」——政黨必須在至少三分之二的州註冊,每個州至少產生一名內閣成員。
1977年,制憲議會由選舉產生,並起草了新憲法。1978年9月21日,政府解禁政治活動,並公布新憲法。1979年,五個政黨參加了一系列選舉,奈及利亞國家黨的謝胡·沙加里當選總統。奧巴桑喬將權力和平移交給沙加里,成為奈及利亞歷史上第一位自願下台的國家元首。參選的五個政黨都贏得了國民議會的代表權。1979年10月1日,沙加里宣誓就任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兼總司令。軍方仔細規劃了恢復文官統治的計劃,制定了措施,確保政黨得到比第一共和國時期更廣泛的支持。然而即使如此,新的政權也存在不確定性:就像第一共和國一樣,政府領導人可能無法正確執政,導致軍人將其推翻並重新掌權。[4]1983年8月,沙加里和奈及利亞國家黨在選舉中以壓倒性勝利再次掌權,在國民議會中獲得多數席位,控制著12個州的政府。但此次選舉受到包括暴力、操縱投票和選舉舞弊等多項指控,因而圍繞其結果發生了法律鬥爭。[5]
引用
[編輯]- ^ 1.0 1.1 Ugorji, Basil. From Cultural Justice to Inter-Ethnic Mediation: A Reflection on the Possibility of Ethno-Religious Mediation in Africa. Outskirts Press. 2012: 183 [2021-08-18]. ISBN 978143278835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9).
- ^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 (1979) (PDF): 2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6-12-09).
- ^ Oshungade, I. O. The Nigerian Population Statistics (PDF). 1995 Directory of Nigerian Statisticians. 1995, 2: 5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7 February 2013).
- ^ 4.0 4.1 4.2 Bridget, Broom. Critical Times Ahead. Financial Times (London). August 29, 1978.
- ^ Falola, Toyin, and Julius Omozuanvbo Ihonvbere. The Rise and Fall of Nigeria's Second Republic, 1979-1983. London: Zed Books,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