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好好詩
外觀
《張好好詩》是唐朝詩人杜牧的書法作品,此卷書體為行書,紙本,長28.2公分,總寬162公分。
張好好,江西洪州樂籍,是唐朝歌妓。色藝雙全,十三歲流落風塵,以善歌舞來樂籍中,為官吏所傾倒。大和三年(829年)杜牧在南昌沈傳師的江西觀察使幕府任職時與張好好相識。杜牧對她的不幸寄以無限同情。大和九年(835年),杜牧被朝廷徵為監察御史,赴長安任職。年八月在東都洛陽上任。在這裡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張好好,寫下了著名的《張好好詩》,詩中描述她在「吳娃」的扶引下羞怯登場,「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
《宣和書譜》評杜牧書法:「氣格雄健,與文章相表裡」[1]。《張好好詩》是杜牧唯一的傳世墨跡,卷前有宋徽宗書籤「唐杜牧張好好詩」,南宋賈似道、明人項元汴、張孝思、清人梁清標等人均曾收藏。乾隆年間入內府。1924年,遜帝溥儀將此卷攜出宮外,靳伯聲之弟得到此卷,持往上海,再由馬保山尋得。最後由張伯駒以5000多元購得。1956年,張捐贈《張好好詩》予故宮博物院,因年代久遠,殘缺「灑盡滿」、「一書」五字。現由故宮博物院館藏[2],為中國國家一級文物,禁止出國展覽的列管文物之一。
詩文
[編輯]- 張好好詩 並序 杜牧
-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來樂籍中。
- 後一歲,公移鎮宣城,復置好好於宣城籍中。後二年,為沈著作述師以雙鬟納之。
- 又二歲,於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傷懷,故題詩贈之。
- 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翠茁鳳生尾,丹瞼蓮含跗。
- 高閣倚天半,晴江聯碧虛。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舖。
- 主公顧四座,始訝來踟躕。吳娃起引贊,低回映長裾。
- 雙鬟可高下,纔過青羅襦。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
- 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衆音不能逐,裊裊穿雲衢。
- 主公再三嘆,謂言天下殊。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
- 龍沙看秋浪,明月游東湖。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為疏。
- 玉質隨月滿,艷態逐春舒。絳唇漸輕巧,雲步轉虛徐。
- 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霜凋小謝樓(樹),沙暖句溪蒲。
- 身外任塵土,樽前極歡娛。飄然集仙客,諷賦期(欺)相如。
- 聘之碧瑤佩,載以紫雲車。洞閉水聲遠,月高蟾影孤。
- 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洛陽重相見,婥婥為當爐(壚)。
- 怪我苦何事,少年生白須。朋遊今在否,落拓更能無?
- 門館慟哭後,水雲愁景初。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偶(隅)。
- (灑盡滿)襟涙,短章聊(一書)[3][4]
歷代評論
[編輯]- 明代胡震亨說:「杜牧之門第既高,神穎複雋,感慨時事,條畫率中機宜,居然具宰相作略。」
- 明代董其昌在《容台集》說:「牧之書張好好詩,深得六朝人善度,余所見顏、柳以後,若溫飛卿與牧之皆名家也。」謂其書,豪邁逸致,洋洋灑灑,十分珍貴,「大有六朝風韻」。
- 清代葉奕苞讚到:「牧之書瀟灑流逸,深得六朝人風韻。」
- 清代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說:「用筆之法,見於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蓋兩端出入操縱之故,尚有跡象可尋,其中截之所以豐而不怯,實而不空者,非骨勢洞達不能幸致。更有以兩端雄肆,而彌使中截空怯者,試取古帖橫直畫,蒙其兩端,而玩其中截,則人人共見矣。中實之妙,武德以後遂難言之。近人鄧石如書中截無不員滿遒麗,其次劉文清中截近左處亦能潔淨充足,此外則並未夢見在也。古今書訣,俱未及此,惟思白有筆畫中須直,不得輕易偏軟之說,雖非道出真際,知識固自不同。其跋杜牧之《張好好詩》雲「大有六朝風韻」者,蓋亦賞其中截有豐實處在也。」
- 清代包世臣在《藝舟雙楫》又說:「戲鴻堂摘句《蘭亭詩》《張好好詩》,結法率易,格致散亂,而不瀾漫者,氣滿也。氣滿由於中實,中實由於指勁,此詣甚難至,然不可不知也。」[5]
- 清代劉熙載說:「其詩『雄姿英發』。細讀杜牧,人如其詩,個性張揚,如鶴舞長空,俊朗飄逸。」
參考文獻
[編輯]參考書目
[編輯]- 江吟 著,《碑帖導臨:杜牧張好好詩帖》,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ISBN 9787550808270
- 浙江古籍出版社 編,《杜牧《張好好詩》最美的字》,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ISBN 9787554005910
- 許曉俊、袁衛民、中國書法家協會 編,《杜牧張好好詩並序》,大眾文藝出版社,2014,ISBN 9787517200109
- 孫寶文 著,《杜牧書張好好詩》,吉林出版集團,2014,ISBN 9787553458588
- 吉林文史出版社 編著,《天下墨寶:杜牧‧張好好詩》,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ISBN 9787547220177
- 上海書畫出版社 編,《唐杜牧張好好詩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ISBN 780672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