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彎月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彎月營的戰俘
溫斯多夫清真寺
1920年代早期,被拘留在蘇聯的穆斯林士兵,趁波蘇戰爭時,逃往德國與東普魯士。圖為穆斯林士兵參與溫斯多夫清真寺的活動

彎月營(德語:Halbmondlager),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溫斯多夫德語Wünsdorf(今措森的一部分)的戰俘營[1]

戰俘營曾容納4000名到5000名的協約國穆斯林戰俘。戰俘營的預期目標是說服被俘虜者對發動聖戰。因此,「戰俘生活相對優渥,並可獲得實踐信仰所需的一切」。[2]溫斯多夫清真寺是的第一個建立在德國的清真寺,於1915年7月完工。[2][3]溫斯多夫清真寺,是仿照圓頂清真寺建造的大型木結構建物。1925至1926年間,溫斯多夫清真寺因年久失修而遭到拆除。[4] 彎月營還有約80名的錫克教徒戰俘,一些來自英屬印度印度教徒戰俘,及約50名的愛爾蘭戰俘。[2] 被稱為「印度人營」(Inderlager)的小營區,則囚禁不公開表示親英的印度戰俘;而公開表示親英的印度戰俘則被送到其他營區。[5]

「聖戰實驗」的領導者德國外交官馬克斯·馮·奧本海姆在彎月營附近設立辦公室,進行宣傳活動。聖戰宣傳活動,以「模範營」為中心,「被認為是面向更廣闊世界的戲院」。奧本海姆得到謝赫薩利赫‧謝里夫(Sâlih al-Sharîf)的協助。薩利赫是曾在鄂圖曼帝國情報機構服役的突尼斯人,負責擔任被拘留者的精神領袖。[2]

高達3000名戰俘,受招募加入德軍,參與在北非與中東的戰鬥。 然而,鮮有戰俘真的相信聖戰。由戰俘組成的師團飽受士氣低落與叛變困擾。1917年,剩餘戰俘被投入到羅馬尼亞,充作農業勞動力。[2]

公墓

參考文獻

[編輯]
  1. ^ Halbmondlager. Montreal Gazette. 13 August 2014 [2018-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8). 
  2. ^ 2.0 2.1 2.2 2.3 2.4 Waters, Florence. Germany's Grand WWI Jihad Experiment. The Telegraph. 10 August 2014 [2018-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6). 
  3. ^ Sevea, Terenjit; Feener, R. Michael (編). Islamic connections: Muslim societies i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9: 117. ISBN 9789812309235. 
  4. ^ Halbmondlager. m-haditec GmbH. 2006 [8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6) (德語). 
  5. ^ Liebau, Heike. The world in world wars: experiences, perceptions and perspectives from Africa and Asia. Brill. 2010: 147–150. ISBN 9789004185456. 

外部連結

[編輯]
  • Über den Film Halfmoon Fil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Erster Weltkrieg: Das Deutsche Kaiserreich und der Dschiha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