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彭士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彭士祿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造船工業部副部長、總工程師(1973年--198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電力部副部長、總工程師(1983年--1986年)
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總工程師,科技顧問(1986年--2021年)
個人資料
出生彭赤濕[1][2]
(1925-11-18)1925年11月18日
 中國廣東省海豐縣
逝世2021年3月22日(2021歲—03—22)(95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親屬父:彭湃(1896年-1929年)
母:蔡素屏(1897年-1928年)
妻:馬淑英
子:彭浩
女:彭潔
學歷 蘇聯喀山化工學院英語Kazan National Research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化工碩士,1956年)、莫斯科動力學院
母校大連理工大學
喀山化工學院
莫斯科動力學院
專業核動力 核潛艇

彭士祿(1925年11月18日—2021年3月22日),曾用名彭保祿,男,漢族廣東省海豐縣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彭湃之子(次子)。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核動力科學家,中國核動力潛水艇(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3][4][5][6][7],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8][9][5][10][11][6][7],也是中國核電站的主要設計者領導者[9][11][6]。曾先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機械工業部(造船工業部)副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電力部副部長;生前為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顧問[3]

生平

[編輯]
1933年,彭士祿因為是彭湃的遺孤而作為「小政治犯」被捕入獄,時僅8歲;這張照片為當時國民政府有關當局抓捕他後所拍攝[12]

童年時期

[編輯]

1925年,彭士祿出生在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父親彭湃給取名彭赤濕,「赤濕」意為「紅色的土地」[1][2]。1928年,3歲時,父彭湃已離開海豐,母蔡素屏在海豐被國民政府槍殺。1929年,彭不足4歲,父彭湃在上海被國民政府秘密槍殺[13]。為躲避國民政府搜捕,彭士祿被中共地下黨安排到紅軍隊長陳永俊(後犧牲)家中,由陳永俊母親潘舜貞(1880 - 1962)撫養,彭士祿稱潘舜貞為「姑媽」[14]

1933年農曆七月十六日凌晨,因遭人告密,不到8歲的彭士祿與照料其生活的潘舜貞被國民黨當局一同抓進監獄[13]。國民黨報紙以《共匪彭湃之子被我第九師捕獲》的標題並附照片刊登了彭被捕的消息[14]。但因潘舜貞拒絕供認彭士祿是彭湃的兒子,數月後,彭士祿被作為「不規良民」遣送至廣州感化院,兩年後被釋放[12]

被釋放後的彭士祿淪落為乞丐,不久又被捕入獄,直至其祖母周鳳在看到有關消息後,1936年夏經陳卓凡幫助營救其出獄,並將其帶到香港澳門學習和生活[15][14][13]。1939年夏,十幾歲的彭士祿自己離開香港到惠州尋找加入東江縱隊參加抗日[15]。1940年周恩來派人找到彭士祿,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彭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和鄧穎超,之後到延安參加工作[13][16];1944年,彭士祿進入延安自然科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前身)學習,次年8月1日,彭士祿加入中國共產黨[17]

留學深造

[編輯]

1949年,彭士祿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18]。1951年,彭以優異的成績被選派留學蘇聯,在喀山化工學院英語Kazan National Research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化工機械系學習,1956年畢業獲碩士學位,並獲蘇聯頒發的優秀化工機械工程師證書[19][20]。期間,1954年1月,美國鸚鵡螺號核動力潛艇問世[13]。1956年,時值陳賡大將訪蘇,彭士祿被其密召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蘇聯大使館,陳賡告之要選一批留學生改行學習原子能核動力專業,彭士祿表示「只要祖國需要」當然願意改行,即轉行在莫斯科動力學院進修攻讀核動力專業兩年[13][14]。1958年4月,彭士祿以優異的成績學成歸國,被安排到二機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2]

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及妻子馬淑英1950年代在蘇聯留學時在莫斯科紅場留影

科研開發

[編輯]

1958年7月,代號「09」的核潛艇研製工程正式啟動,蘇聯不願意協助核潛艇的相關研究實驗工作,中國高層決定先集中力量研製原子彈的同時,繼續為此保留50多人組成的國產化核動力研究室,由彭士祿任副主任(當時無主任),負責全面工作。[21][14][22][23]

1962年2月,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工作[13]

  • 1965年3月20日,在由周總理親自主持的中央專委第十一次會議上,決定核潛艇的研究工作馬上恢復。彭士祿被指定負責整體技術、抓全組,轉併到核工業部二院二部任副總工程師,趙仁愷負責模擬堆工程技術設計。
  • 1967年6月-1971年6月,任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基地副總工程師。此時正值文革期間,彭士祿也曾被批為「反動學術權威」,但他持樂觀態度,精力盡投入工程之中,並且還設法保護因家庭出身等原因常遭批鬥的趙仁愷,兩人協力完成核反應爐工作。[24]
  • 1970年7月15、16日,周恩來、聶榮臻葉劍英等中央專委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聽取彭士祿等人對核潛艇的研製工作做專題匯報,周恩來強調了16個字:「充分準備,一絲不苟,萬無一失,一次成功」,之後多年此16字成為核潛艇研製建造及使用中的警語[25]。匯報結束後臨行前,周恩來特意握著彭士祿的手說:「小彭,記住,你姓彭,你是海豐人,永遠不要改姓換名!」[26]
  • 1970年7月18至28日,彭士祿主持負責建造的1∶1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啟動試驗達到了設計額定功率,核潛艇的關鍵、核動力裝置試驗成功[27][25]
  • 1971年6月-1973年5月,任719所(核潛艇總體設計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6]
  • 1973年起,任七院(中國艦船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隨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機械工業部(造船工業部)副部長、總工程師[6]
  • 1974年8月1日,中國首艘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服役,命名為「長征1號」[25],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28]
  • 1982年10月,中國第一代戰略彈道飛彈核潛艇首次成功在渤海試射潛射飛彈[32][33]

1983年2月,轉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電力部副部長、總工程師、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23],兼任國防科工委核潛艇技術顧問。核潛艇總設計師一職由黃旭華繼任。

  • 1986年,彭士祿調任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總工程師,負責秦山二期核電站的籌建工作,並被中核總黨組委任為秦山核電站(二期)首任董事長[14];其在任期間,成功實現了中國核電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13]
  • 1994年,彭士祿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18]。2005年11月,在彭士祿過80周歲生日後,被授予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稱號。

2021年3月22日,彭士祿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34]。同年3月30日9時整,彭士祿夫婦的骨灰海葬渤海灣海域[35]

主要貢獻

[編輯]

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完全靠獨立在沒有任何外援資料的情況下,彭士祿主持了中國核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設計、試驗以及運行的全過程。親自參加、組織研製成功的耐高溫高壓全密封主泵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作為首任主要技術負責人,主持確立了中國第一艘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設計方案,建立了一整套核動力裝置靜態和動態主參數計算方法。為滿足核潛艇的總體性能要求,在主參數選定、主設備選型,各系統匹配等方面起了重要指導作用。親自建立的核動力裝置主參數計算方法,在主參數的選定、系統組成及關鍵設備的選型等方面有很強的實用價值並可推廣應用於壓水堆核電站。70年代初,還在任719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時,被請到上海為秦山一期核電站的堆型選擇由熔鹽堆改為壓水堆起了重要作用。80年代初,提出了大亞灣核電站的投資、進度、質量三大控制,寫出了《關於廣東核電站經濟效益的匯報提綱》,為大亞灣核電站的上馬打下了基礎。任秦山二期核電站董事長時,提出「以我為主,中外合作」,及自主設計、建造2台60萬千瓦機組的方案,親自計算主參數、進度、投資等,為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依據。[6]

彭士祿在晚年談及自己的一生,說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36][37]

彭士祿作為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為中國核潛艇成功研製、實現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做出了突出貢獻;改革開放後,負責引進大亞灣核電站,組織自主設計建造秦山核電站二期,為中國第一座核電站技術路線確定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引領中國核事業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是中國核動力領域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38][39]

彭士祿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媒體採訪他提及此事時,彭多次回答「我充其量就是核潛艇上的一枚螺絲釘」,「要說之父,我們的周總理,我們的聶帥,他們才是之父」。[40][41]

獲得榮譽

[編輯]
  • 1978年,獲中國全國科學大會獎[14]
  • 1985年,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核潛艇研究設計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4]
  • 1988年,作為核潛艇總設計師,獲國防科工委為表彰全軍優秀總設計師頒發的《為國防科技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榮譽獎》[14]
  • 199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14]
  • 2017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42][43]。彭士祿將所獲全部獎金捐出作為人才獎勵基金,經多次勸說才同意冠上其名,命名為「彭士祿核動力創新獎」,獎勵在核動力領域取得重要創新成就的年輕科研工作人員[44]
  • 2020年,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獲獎系因其「為中國核潛艇實現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第一座核電站技術路線確定做出了突出貢獻,是中國核動力領域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光華工程科技獎為 「中國工程界最高獎」,由中國工程院發起和管理。[45][38][46]
  •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彭士祿「時代楷模」稱號,稱他「高風亮節、淡泊名利」,彰顯了「艱苦奮鬥、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表彰他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主持了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設計、裝備、試驗以及運行的全過程,為中國核潛艇成功研製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後,負責引進大亞灣核電站,組織自主設計建造秦山核電站二期,引領中國核事業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39]
  • 2022年3月3日,被評為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在新聞簡介中稱其為「中國核潛艇之父」[47][48][49]

家庭

[編輯]

妻馬淑英,彭士祿蘇聯留學時的同學,1958年回國後兩人結婚,育有一子彭浩、一女彭潔[50][51][52][5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sina_mobile. 报恩人民之心,未竭 献身核电事业,足矣. k.sina.cn 新浪網. 2021-03-23 [2024-09-13]. 
  2. ^ 2.0 2.1 彭士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www.mmcs.org.cn.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年表 1925年. [2024-09-13]. 
  3. ^ 3.0 3.1 彭士禄. 中國工程院. 北京. [2018-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2). 
  4. ^ 聶力. 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第十六章 核潜艇, 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一份绝密报告,催生第一代中国核潜艇>.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6. ISBN 9787532131204. 
  5. ^ 5.0 5.1 5.2 郭新英. 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 北京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3-05-20 [2014-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7). 
  6. ^ 6.0 6.1 6.2 6.3 6.4 6.5 責任編輯:高鵬.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2014-02-18 [2018-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9). 
  7. ^ 7.0 7.1 中国核能发出第一度电50周年之际,记者走进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探秘中国核电技术之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年10月16日 第 10 版). 人民網. 人民日報出版社. 2020-10-16 [2020-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2). 
  8. ^ Andrew S. Erickson and Lyle J. Goldstein: CHINA』S FUTURE NUCLEAR SUBMARINE FORCE - Insights from Chinese Writings,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Winter 2007, Vol. 60, No. 1, p55-79.[失效連結] 在該文第59頁中,兩位美國作者用複數「founding fathers」表述「中國核潛艇之父」,首先提到彭士祿(Peng Shilu),爾後提到黃旭華(Huang Xuhua)。
  9. ^ 9.0 9.1 余曉潔. 记中国潜艇核动力之父、核电事业“垦荒牛”彭士禄院士. 北京: 新華網. 2011-12-21 [2018-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8). 
  10. ^ 郭新英.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赴苏联学习成绩全优. 北京: 人民網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3-05-21 [2014-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1). 
  11. ^ 11.0 11.1 余曉潔. “垦荒牛”彭士禄院士. 新華網. 北京. 2016-08-11 [2018-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7). 
  12. ^ 12.0 12.1 12.2 李舒亞. 彭士禄:“核动力”驱动的人生. www.chinapictorial.com.cn. 北京: 人民畫報. 2013-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2).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記者李慧慧 實習記者 牟昊琨 通訊員 趙霏霏. 中国人的故事|彭士禄:中国首任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传奇人生. 光明網. 2020-08-30 [2020-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0) (中文). 
  14. ^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14.08 14.09 14.10 14.11 14.12 楊新英. 彭士禄:激情澎拜的核动力人生. 《中國核工業》雜誌. 2012年第4期, (總第54期): 第44頁. 
  15. ^ 15.0 15.1 人民网:彭士禄院士的核动力人生.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 2011-09-01 [2020-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2). 
  16. ^ 楊新英. 彭士禄传 第1版.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6 [2020-09-24]. ISBN 978-7-5153-3899-6. OCLC 99429947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31). 
  17. ^ 彭士禄:时代楷模,为中国“注入”核动力的北理工人. 北京理工大學新聞網. 2021-12-19 [2024-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7). 
  18. ^ 18.0 18.1 珍贵影像 | 三代中国核潜艇总师齐聚:哈工大校友彭士禄院士与张金麟院士. 哈爾濱工業大學. 2019-08-09 [2020-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中文). 
  19. ^ 中國工程院院士館. 彭士禄 中国工程院院士. ysg.ckcest.cn (源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人民網). 中國院士館. [2021-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1). 
  20. ^ 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逝世 - 船界人物. www.eworldship.com. 國際船舶網. [2021-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1). 
  21. ^ 南方人物周刊:彭士禄 核动力拓荒牛. [2023-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2). 
  22. ^ 郭新英.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赴苏联学习成绩全优. 北京: 人民網(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3-05-21 [2014-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1). 
  23. ^ 23.0 23.1 彭士祿. 我们永远敬仰的老部长——宋任穷. dangshi.people.com.cn. 北京: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0-03-15 [2018-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6). 
  24. ^ 缅怀丨澎湃之心——记中国首代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3). [2023-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0). 
  25. ^ 25.0 25.1 25.2 25.3 吳殿卿.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诞生记. http://www.mod.gov.cn/. 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2014-03-07 [2018-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1). 
  26. ^ 視頻: 彭士祿與核潛艇的不解之緣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7. ^ “核潜艇之父”彭士禄:我敬仰“孺子牛”的犟劲. 中國幹部學習網 http://www.ccln.gov.cn/.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 2016-10-17 [2018-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1). 
  28. ^ 28.0 28.1 於曉泉、黃超. 第一艘核潜艇:“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新華社. 2017-07-22 [2021-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1). 
  29. ^ 徐蕾瑩; 任澤兵 (編). 50年前,他们造出中国的核潜艇!没用一个进口零件……. m.news.cctv.com. 中國中央電視台 (CCTV). [2024-09-29]. 
  30. ^ 責任編輯: 江曉蓓. 2017年中核集团交上了怎样一份成绩单?. https://www.china5e.com/. 北京: 中國能源網. 2018-02-11 [2018-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8). 
  31. ^ 責任編輯: 洪濤. 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中國網. 北京: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2012-07-28 [2018-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1). 
  32. ^ 中國中央電視台網站(CCTV.COM):迎國慶隆重推出大型文獻紀錄片《使命》[永久失效連結] 2009年10月13日;視頻:《使命 第2集 艱難騰飛》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參見這部中國大型文獻紀錄片中(由11:41始)彭士祿和他的繼任者黃旭華張金麟2009年夏在彭士祿家相聚的鏡頭。
  33. ^ 編輯:呂偉暢. 【史话】巨浪一首飞成功30年 专家讲述背后的故事. http://www.univs.cn/. 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04-30 [2018-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2). 
  34. ^ 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逝世. 中國新聞網. 2021-03-22 [2021-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3). 
  35. ^ 中核集團微信公號. 一路走好,彭士禄院士骨灰今日撒入大海. 澎湃. 2021-03-30 [2021-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30) (中文). 
  36. ^ 邢哲; 鄭欣. “深潜”一生的他说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來源:解放軍報). www.xinhuanet.com. 新華網. 2021-04-23 [2024-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3). 
  37. ^ 陳瑜. 我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一生只做两件事 (來源: 科技日報). stdaily.com. 中國科技網. 2021-03-28 [2024-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8). 
  38. ^ 38.0 38.1 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揭晓. 科學網. 中國科學報社. 2020-11-08 [2020-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2). 
  39. ^ 39.0 39.1 中宣部追授彭士禄“时代楷模”称号. ishare.ifeng.com. 鳳凰新媒體. 2021-05-26 [2021-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31). 
  40. ^ 彭士禄院士与中国核事业.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北京: 中國網. 2011-09-07 [2018-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30). 
  41. ^ 責任編輯: 宋金玉. “垦荒牛”彭士禄院士. www.xinhuanet.com. 北京: 新華網. 2016-08-11 [2018-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7). 
  42. ^ 蔡皛磊. 彭士禄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北京: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2017-10-26 [2018-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2). 
  43. ^ 工程院要聞. 彭士禄、黄旭华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北京: 中國工程院. 2017-10-27 [2018-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2). 
  44. ^ 永做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记著名核动力专家彭士禄院士. www.xinhuanet.com. 新華網. 2021-04-14 [2021-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5). 
  45. ^ 劉珊. 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揭晓:40位专家和1个团体获奖. 中國中央電視台.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2020-11-08 [2020-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2). 
  46. ^ “中国工程界最高奖”获奖人员名单揭晓. 新浪科技. 新浪公司. 2020-11-08 [2020-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2). 
  47. ^ 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公布:彭士禄、苏炳添等在列. @人民日報. 2022-03-03 [2022-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3). 
  48. ^ 人民日報. 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揭晓. 新浪網. 2022-03-03 [2022-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3). 
  49. ^ 央視網.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彭士禄. 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2022-03-03 [2022-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6). 
  50. ^ 游無窮. 师伟:红二代彭士禄. 2021-03-24 [2021-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1). 
  51. ^ 孫實. 我市组团赴京看望慰问彭士禄同志亲属_汕尾. www.sohu.com (來源:汕尾日報). 2021-03-29 [2021-04-11]. [失效連結]
  52. ^ 編輯:錢景童; 記者:董倩. 面对面丨他是烈士的“小乖乖” 骨灰撒海 如今他长眠在战斗过的地方…….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2021-04-05 [2021-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1). 
  53. ^ [2021开学第一课]“愿将此身长报国 俯首甘为拓荒牛” 讲述人:彭洁.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2021-09-01 [2021-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