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班
外觀
徽班是中國清朝中期興起於安徽、江蘇等地的戲曲班社,以唱「二黃」聲腔為主,兼唱崑曲、梆子等,以揚州一帶為最盛,因藝人多來自安徽省會安慶等地,而得名徽班。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以高朗亭為首的揚州「三慶班」受閩浙總督伍拉納推薦,入京為乾隆帝慶祝八十大壽,引起轟動,後遂長留燕京表演。隨後各大徽班也紛紛入京,其中尤以「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著名,與三慶班合稱四大徽班。
由於徽班聲腔及劇目都很豐富,逐漸壓倒了當時盛行於京師的秦腔與崑劇。許多秦腔班演員轉入徽班,形成徽秦兩腔的融合。崑劇演員也多轉入徽班。道光年間湖北演員進京後,帶來了楚調(西皮調),在京師與徽班造成了西皮與二黃合流,形成所謂的「皮黃戲」。此時在京師形成的皮黃戲,受到北京話語音與腔調的影響,有了「京音」的特色。這種帶有北京特點的皮黃戲逐漸演變為「京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