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螢幕截圖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英文維基百科《Screenshot》條目電腦版頁面於2019年1月2日的螢幕截圖

螢幕快照(英語:screenshot, screen grab, screen capture;又譯螢幕擷取畫面截圖)是由電腦或行動裝置擷取的顯示在螢幕或其他顯示裝置上的視覺影像。[1]通常螢幕截圖可以由操作系統或專用螢幕截圖軟體擷取,也可利用外部裝置如數位相機拍攝。螢幕截圖也分靜態螢幕截圖與動態螢幕截圖,前者螢幕截圖得到一個點陣圖檔案,如BMPPNGJPEG。而後者得到動態的GIF圖片,或一段視訊檔案。螢幕截圖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展示某狀態下的程式介面圖示、通訊軟體中文字對話內容、遊戲場景等。

原理

[編輯]

大部分的軟體截圖原理都是傳送命令給機器,儲存一個靜態畫面。然後呈現出來讓使用者選擇需要擷取的區域進行剪下,置入新的容器,再讓使用者儲存。

系統內建截圖功能

[編輯]

Mac OS X

[編輯]
執行在Mac OS X下的Audacity的截圖。

Mac OS X系統中,使用者可通過快⌘ Cmd+Shift+3實現全螢幕截圖,⌘ Cmd+⇧ Shift+4對選定區域截圖。截圖檔案以PNG格式儲存在使用者桌面上。若按下Ctrl鍵,可將截圖複製到剪貼簿。

從Mac OS X Tiger開始,OS X系統支援了對活動窗口的截圖。在快速鍵⌘ Cmd+⇧ Shift+4下,按住Spacebar,十字游標會變為一個小相機圖示,而當前窗口會被突出顯示,按下滑鼠或觸控板後,所有突顯元素(包括螢幕外或被其他窗口擋住的部分)會被擷取[2]

Mac OS X系統提供了一個名為抓圖(Grab)的實用工具,它可抓取整個螢幕,整個窗口,並可實現定時截圖,截圖檔案可以TIFF格式進行儲存。另一個實用工具預覽(Preview)亦提供了同樣的功能,但它會立刻在新窗口中打開截圖檔案。

通過終端程式(Terminal)或shell指令碼,可使用一個shell工具Screencapture(位址為/usr/sbin/screencapture)實現截圖,並另存為快照檔案,還可為截圖選擇多種不同的格式。這一程式可在Mac OS X的開發者工具下獲得。在DVD播放器執行時,使用者無法使用截圖功能。

Microsoft Windows

[編輯]
Windows 7下執行的Inkscape的截圖

Microsoft Windows中,按下快速鍵Prt Sc可實現截圖功能,且將圖片儲存在剪貼簿[3],按下Alt+Prt Sc則可擷取活動窗口或對話方塊。在Windows的大多數版本中,截圖不會含有滑鼠指標。

截圖後,圖片必須從剪貼簿中貼上到一個特定程式,以便檢視或儲存。在Windows 8系統中,通過快速鍵⊞ Win+Prt Sc可實現截圖,螢幕出現短暫暗淡後,截圖檔案會自動儲存在我的圖片(My Pictures)資料夾下的「螢幕擷取畫面」子資料夾中。[4]

使用硬體覆蓋彩現的影片內容不會被以上方法截圖[5],受此影響,Windows XP下舊版本的Windows Media Player在其預設組態下無法截圖,而Windows Media Player 9或10內建了新的截圖功能,其快速鍵為Ctrl+I。不過,最好的辦法仍是關閉影片加速或使用第三方軟體。

Windows VistaWindows 7Windows 8中,包含了一個實用的剪取工具(Snipping Tool)。該工具可進行矩形、不規則圖形擷取,活動窗口擷取與全螢幕擷取,然後還可加入附註,儲存為PNG、GIF、JPEG等圖像格式和HTML頁面,並通過E-mail傳送。

Windows 7中還提供了一個問題步驟記錄器(Problem Steps Recorder,PSR)[6],可記錄每次滑鼠點擊操作之間的螢幕圖片。這些截圖會被儲存在一個經壓縮的MHTML檔案中。

Windows 8 Metro模式下,按住螢幕下的Windows鍵與聲量減小鍵可進行截圖[7]

在編程訪問中,程式開發者可運用GDIDirectX或Windows Media EncoderAPI進行截圖[8]

Windows Phone

[編輯]

Windows Phone 8系統中,同時按住[電源]功能鍵與Windows Start功能鍵可進行截圖。截圖檔案以當前螢幕解析度儲存在Photos下的screenshots中[9]。在Windows Phone 8.1上,同時按[電源]和[調大音量]功能鍵,即可擷取螢幕的畫面。截圖檔案以當前螢幕解析度儲存在Pictures下的Screenshots中。

iOS

[編輯]

iOS系統中,同時按下Home Button與Lock Button,螢幕閃爍後,即可實現截圖功能。截圖檔案為PNG格式,iPhone下儲存於相機膠捲(Camera Roll)中,iPod touch下則儲存於Saved Photos中。截圖功能適用於iOS 2.0及更高版本[10]

Android

[編輯]

在Android 4.0版本之前,沒有系統內建的截圖功能,部分第三方發行版則實現了私有的截圖功能。

自Android 4.0版本開始,按住聲量下調鍵與睡眠/喚醒鍵可實現截圖。檔案儲存在畫廊程式(Gallery)的截圖資料夾(Screenshots)下[11]

HP WebOS

[編輯]

對於webOS手機,截圖快速鍵為Orange/Gray Key+Sym+P。對於HP Touchpad,則是Home Key+Power+。兩種裝置中,截圖均儲存在Photos程式的"Screen captures"資料夾下。

X Window

[編輯]
執行在Ubuntu v8.04 "Hardy Heron"下的gnome-screenshot

因為X Windows系統本身並非一個桌面環境,僅僅包含一組基礎的程式集,故截圖的方法因其使用的平台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xwd (1)是X Windows系統下最接近標準的截圖方式,而其他繫結的工具則更易於使用。

另外,在KDE和GNOME中使用Print Screen鍵,其效果相當接近Windows。一款跨平台開源圖像處理軟體GIMP亦提供一個簡易的截圖功能。

Maemo 5

[編輯]

Maemo 5系統下,截圖快速鍵為Ctrl+⇧ Shift+P。截圖檔案以"Screenshot-YYYYMMDD-HHMMSS.png"格式的名稱儲存在內部儲存的"Images/Screenshots"資料夾中。

Google Chrome OS

[編輯]

Chromebook與採用ChromeOS鍵盤配置的相關裝置中,按住標準鍵盤上的Ctrl+F5可對整個螢幕進行截圖,而Ctrl+⇧ Shift+F5快速鍵可講滑鼠指標變為矩形工具進行截圖。

螢幕截圖軟體

[編輯]

系統工具

[編輯]

獨立軟體

[編輯]

附屬性功能

[編輯]

後期編輯

[編輯]

一般截圖後都需要進一步處理,例如切割、拼接、加標誌或說明文字。部分軟體具備這樣的功能,更方便使用。

參考資料

[編輯]
  1. ^ North, Lauren. What Is A Screenshot?. TechSmith. [13 December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30). 
  2. ^ Taking Screenshots On Mac OS X. [2013-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2). 
  3. ^ Except for StepMania (Also only if its window is active),in which it captures its output and stores it to a file on a designated folder for screenshots.
  4. ^ Windows 帮助和学习. support.microsoft.com. [2022-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8). 
  5. ^ Hardware Overlays Knowledge Base. [2013-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08). 
  6. ^ 记录步骤以再现问题. support.microsoft.com. [2022-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9). 
  7. ^ Capture screenshot in Windows 8 Metro. [2013-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3). 
  8. ^ Various methods for capturing the screen. [2013-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5). 
  9. ^ Screenshot functionality in Windows Phone 8 demonstrated. Wpcentral.com. 2012-09-06 [2013-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2). 
  10. ^ How To: Take a Screenshot With the iPhone. TiPb.com. [2011-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11. ^ How to Take Screenshots on Android Devices Since 4.0. Howtogeek.com. [2013-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7). 

參閲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