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經濟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1年5月26日) |
貨幣 | 新加坡元(SGD) |
---|---|
財政年度 | 4月1日 - 3月31日 |
貿易組織 | WTO,APEC,IOR-ARC,ASEAN |
統計數據 | |
GDP | ▲3,790.71億美元 (國際匯率;2021年預計)[1] |
人均GDP | ▲$64,217美元 (國際匯率;2021年預計)[1] |
各產業GDP | 農業:0.5%; 工業:24.8%; |
1.101%(2021年預計)[1] | |
25%[4] | |
0.464(2014) | |
勞動力 | ▲384萬3513人(2021年)[5] |
各產業勞動力 | 農業 0.7% 排除非居民人口 |
失業率 | ▼2.6%(2021年預計)[5] |
主要產業 | 電子、化工、金融服務、煉油、橡膠、食品、造船、海上鑽井平台、生物研究、轉口貿易 |
2st | |
對外貿易 | |
出口 | ▲S$6,260億美元(2020)[6] |
出口商品 | 機械設備,消費品,藥品, 燃料 |
主要出口夥伴 | |
進口 | ▲$5330億美元(2019)[6] |
進口商品 | 機械設備,礦物燃料,化工產品,食品,消費品 |
主要進口夥伴 | |
外商直接投資存量 | $2641億(2009 est.) |
外債總額 | ▲$5661億美元 (2017年12月31日估計)[3] |
公共財政 | |
占GDP的111.1%(2017年估計)[3] | |
收入 | S$694.5億新加坡元(2017年估計)[7] |
支出 | S$750.7億新加坡元(2017年估計)[7] |
經濟援助 | none |
$4623.04億美元(2020年12月31日估計)[8] | |
新加坡經濟是高度發達、具有國家干預特徵的混合市場經濟。.[9][10][11][12]新加坡經濟一直被評為世界上最自由[13]、最親商[14]的經濟體,清廉程度排名全球第四。[15]新加坡的稅率很低,[16]以購買力平價計,人均GDP位居世界第一。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總部設在新加坡。
除了國際和本地的私營企業及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親商聲譽外,各類國有企業在新加坡經濟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控股持有新加坡航空、新加坡電信、新科工程和新傳媒等新加坡幾家最大的領銜企業的多數股權。在外商直接投資(FDI)方面,新加坡是全球主要的對外投資國。縱觀其歷史,新加坡因極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以及近代以來穩定的政治發展,所以一直受益於全球投資人、金融機構和跨國公司的大量直接投資。[17]
經濟發展史
[編輯]18世紀,英國正在擴張其在印度的版圖以及與中國的貿易。他們急需找到一個能夠讓其船隻停泊、維修的港口,以在與荷蘭人的貿易競爭中取得優勢。1819年,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抵達新加坡,在新加坡設立貿易站,新加坡因此正式開埠。1824年,新加坡為英國殖民地,成為英國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隨著1860年代蒸汽船的發展以及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新加坡成為航行於東亞和歐洲之間船隻的重要停泊港口。1870年代前後,隨著當地橡膠種植業的發展,新加坡也成為全球主要的橡膠出口及加工基地。到19世紀末,新加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繁榮,1873年到1913年間,當地的貿易增長了八倍。
1942至1945年間,新加坡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期間的生產經濟活動幾乎停滯。其後回歸英國管理,並緊接著1959年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成立自治邦。1963年,又以獨立城邦的形式加入馬來西亞。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建國。新馬分家後,馬來西亞不再通過新加坡的港口進行對外貿易,與印尼的貿易活動也停止,新加坡的經濟支柱轉口貿易受到重創,新加坡經濟陷入困境,失業率高企。在李光耀帶領下,新加坡進行經濟改革,開展以工業化為中心的經濟發展戰略,從而帶動經濟多元化。
在外向型經濟導向下,新加坡開始發展以傳統手工業為主的勞動密集型工業,在裕廊工業區大規模填海造地,實行進口替代政策,對出口為主的工業進行稅收優惠。越南戰爭爆發使新加坡成為了美軍在東南亞的後勤基地,大批海外投資、企業湧入新加坡,德州儀器在新加坡開設了第一家工廠,殼牌、美孚等石油公司也選擇在此紮根,為新加坡日後的電子、石化產業打下基礎。1968年10月,新加坡始設「亞洲貨幣單位」,經營以美元為主的國際離岸金融業務,1978年,全面放開外匯管制,實現國際資本自由流動,使新加坡迅速成為東南亞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1970年代末,新加坡逐步擺脫了僅僅依靠轉口貿易維持生計的局面[18],成為亞洲新興的工業國,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9.4%,並因此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19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使西方國家經濟停滯、市場萎縮,為新加坡經濟帶來巨大挑戰,與東南亞周邊國家相比,新加坡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失去成本優勢。1979年7月,新加坡提出了稱之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經濟重組戰略,從勞動密集型工業進入高科技工業,即實行機械化、自動化、電腦化,向高度精密工業邁進。1980年代末,電子產業已成為新加坡最大的工業門類。
1997年,受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新加坡經濟陷入停滯狀態,許多跨國公司關閉或轉移了新加坡的工廠,新加坡開始思考和著手調整經濟結構,減少對低端產業的依賴,引進和發展生命科學和環境保護產業,期望發展成為一個先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知識經濟體。
疫情對新加坡的出口主導型經濟帶來巨大衝擊,2020年經濟增長率僅爲-5.4%,為該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產業
[編輯]服務業
[編輯]服務業佔新加坡經濟總量七成以上,以物流業、金融服務業、旅遊業為代表。新加坡自13世紀起便是國際重要的貿易港口,在國際貿易港的優勢及相對穩定的政治、健全的法律以及開放的金融制度下,新加坡一躍成為亞太地區最重要的金融交易中心之一。
新加坡是亞太地區重要的航空運輸樞紐,是世界連通性最強的國家之一,全世界一半的人口區域均在新加坡的7小時飛行圈之內。樟宜國際機場為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亞洲主要轉口樞紐之一,也是世界第一大燃油供應港。新加坡港已開通200多條航線,連接123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
新加坡是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主要金融中心之一,也是全球投資銀行、共同基金和私人銀行業的中心之一。據2022年9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新加坡超越區內其他城市,成為亞洲最大金融中心,全球僅排在紐約和倫敦之後[19]。每年11月舉辦的新加坡金融科技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金融科技盛會之一。
製造業
[編輯]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加坡製造業增加值一直穩步上升,其GDP占比大部分年份維持在20%以上,比例超過同期美國、英國、法國等已開發國家。
電子產業是新加坡傳統產業之一,占新加坡製造業總產值的四成以上。半導體、電腦周邊產品、數據儲存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等領域為其產值重心。新加坡的半導體工業始於1960年代,以封裝與測試設備為主。在1980年代,新加坡的半導體工業開始擴大,引進了晶圓製造和集成電路設計公司。2010年,新加坡半導體的產能在全球的比重達到11.2%[20]。此外,亦有許多電子製造服務公司在新加坡設立亞洲總部,提供設計、製造及研發服務。
新加坡的能源和化工產業具世界領先地位。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和石油貿易樞紐之一,也是亞洲石油產品定價中心,超過100家全球化學品公司已在新加坡設立核心業務。投資超過500億新加坡元的裕廊島是新加坡的煉油、石化以及特種化工活動中心。
精密工程製造業也是新加坡經濟的重要引擎。
農業
[編輯]新加坡農業在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不到1%。新加坡全國可耕地面積不多,目前只有大約兩平方公里的土地用於糧食種植,大部分分佈於林厝港和雙溪登加,糧食產量約占其總需求量的10%,其餘大部分均依賴進口。全國共有200多個本地食物農場,生產滿足部分居民需要的蔬菜、蛋類和魚類,胡姬花和觀賞魚是新加坡農產品出口占比最大的兩項。
貨幣
[編輯]新加坡的法定貨幣為新加坡元(Singapore Dollar),簡稱「新元」。新元為可自由兌換貨幣。新加坡無外匯管制,資金可自由流入流出。
新加坡不設中央銀行,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行使央行職能,通過將新元的貿易加權匯率維持在一定目標區域內實現貨幣政策目標。
證券
[編輯]新加坡證券交易所(SGX)成立於1999年12月,是亞太地區第一家非會員制、綜合證券和期貨業務的交易所,亞洲首家實現電子化及無場地交易的證券交易所。
貿易
[編輯]新加坡國內市場規模小,經濟外向型程度高,因此,新加坡政府一直積極參與並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進程。
新加坡於1973年加入關稅和貿易總協定(GATT),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創建時的正式成員。新加坡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亞歐會議(ASEM)、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等區域合作組織的成員,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首批簽署國,也是世界上簽訂多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最多的國家之一。
經濟數據與指標
[編輯]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9年7月16日) |
- 經濟成長率: 7.4%(2007)
- 工業生產成長率: 6.8% (2007 est.)
- 農產品: 橡膠,椰子,水果,蔬菜,禽,蛋,魚,蘭花,觀賞魚
能源
[編輯]- 水
- 電
- 電力 - 產量: 41,137.7億kWh (2007)
- 電力 - 生產來源:
- 化石燃料:100%
- 水電:0%
- 核能:0%
- 其他:0% (1998)
- 用電量:374,203億kWh (2007)
- 電力出口:0 kWh (2007)
- 電力進口:0 kWh (2007)
- 石油
國際排名
[編輯]新加坡國際排名 | ||||||
---|---|---|---|---|---|---|
政治排名 | ||||||
組織 | 調查 | 名次 | ||||
自由之家 | 公民自由與政治自由(《世界自由度報告》) | 部分自由 | ||||
自由之家 | 新聞自由(《新聞自由度報告》) | 不自由 | ||||
無國界記者 | 新聞自由(《新聞自由指數》) | 第133名(共175個國家) | ||||
經濟學人 | 民主程度(《民主指數》) | 第82名,為混合政權(共167個國家) | ||||
透明國際 | 腐敗程度(《貪污感知指數》) | 第5名(共182個國家) | ||||
隱私國際與電子隱私信息中心 | 企業與政府監控下的隱私 | 「地方特有的監控社會」狀態 | ||||
經濟排名 | ||||||
組織 | 調查 | 名次 |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 | 第23名(共180個國家) |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 第5名(共181個國家) |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外匯儲備量 | 第9名(共156個國家) | ||||
聯合國 | 吉尼係數 | 吉尼係數42.5(高度收入不均衡國家) | ||||
世界銀行 | 經商容易度 | 第1名(共183個國家) | ||||
世界經濟論壇 | 貿易自由度(《全球促進貿易報告》) | 第1名(共118個國家) | ||||
世界經濟論壇 | 全球競爭力(《全球競爭力報告》 | 第3名(共133個國家) | ||||
社會排名 | ||||||
組織 | 調查 | 名次 | ||||
聯合國 | 人類發展指數 | 第23名(「已開發國家」之狀態) | ||||
經濟學人 | 生活質量 | 第11名(共111個國家) | ||||
聯合國 | 人口密度 | 第3名(共239個國家和地區) | ||||
經濟學人 | 生活成本 | 第11名(共111個國家) | ||||
聯合國 | 移民數量 | 第7名(42.6%的新加坡居民為外國人),(共192個國家) | ||||
國際能源署 |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各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列表) | 第23名(共210個國家和地區) | ||||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 武裝部隊數量 | 第62名(共166個國家) | ||||
聯合國 | 生育率 | 第221名(共223個國家和地區) |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October 2020. IMF.or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2 Februar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October 2020. IMF.or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2 February 2021].
- ^ 3.0 3.1 3.2 The World Factbook. CIA.gov.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6 April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0).
- ^ 存档副本. [2016-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 ^ 5.0 5.1 Summary Table: Unemployment. IMF. [12 Februar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 ^ 6.0 6.1 6.2 6.3 Economic complex Sri Lanka. [18 Januar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 ^ 7.0 7.1 Operating Revenue and Total Expenditure as at 2017 estimate (PDF). Singapore Budget 2017. 20 February 2017 [2017-02-2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2-23).
- ^ Official Foreign Reserves.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8 Januar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9).
-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The World Factbook. cia.gov. 6 August 2012 [13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4).
- ^ 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 Singapore. Free Market System. mti.gov.sg. [11 Dec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7 October 2015).
- ^ Huff, W.G. What is the Singapore mod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5-12-01. ISSN 1464-3545. doi:10.1093/oxfordjournals.cje.a035339.
- ^ Nolan, Peter. Assessing economic growth in the Asian NIC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1990, 20 (1): 41–63 [2024-03-29]. ISSN 0047-2336. doi:10.1080/00472339080000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2) (英語).
- ^ World Economic Forum. Global Enabling Trade Report (PDF).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9 July 2012).
- ^ World Bank Doing Business Report 2012. World Bank. [27 Ma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4 May 2013).
- ^ 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18 Executive Summary p. 8 (PDF). transparency.org.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27 April 20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1 April 2019).
- ^ Country Rankings. 2013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2013 [18 April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July 2009).
- ^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Chapter 1: Global Investment Trends (PDF). unctad-docs.org.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1 June 20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1 October 2012).
- ^ 中國駐新加坡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12-24.
- ^ 全球竞争力金融中心 我国超越香港排名第三 | 早报. www.zaobao.com.sg. [2022-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9) (中文(簡體)).
- ^ 網易. 深度丨亚洲半导体的“桥头堡”:新加坡半导体产业. www.163.com. 2022-06-01 [2022-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