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新發水庫

座標48°36′50″N 124°14′30″E / 48.6138°N 124.2418°E / 48.6138; 124.241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發水庫
水庫位置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座標48°36′50″N 124°14′30″E / 48.6138°N 124.2418°E / 48.6138; 124.2418
集水面積698平方千米
正常水位221.10米
死水位219.50米
總庫容3434萬立方米
正常庫容1,084.90萬立方米
大壩類型碾壓式均質土壩(混凝土心牆)
灌溉面積10,000畝
竣工時間1958年

新發水庫是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境內的一座水庫,位於坤密爾提河上,多年平均徑流量為6282萬立方米,75%保證率的年徑流量為2,259萬立方米。建於1958年。水庫正常庫容為390萬立方米,集雨面積為698平方千米,海拔為219.5米。[1]設有莫旗水利局新發水庫管理站。主要用於灌溉。引水灌溉總量為1,564萬立方米。

新發水庫屬於國家中型三等工程。新發水庫設計為無閘門控制、敞開式溢洪道,自然下洩洪水。設計洪水標準為五十年一遇,設計洪峰流量為342立方米/秒;校核洪水標準為千年一遇。1993年3月調查表明:水庫運行34年淤積深度約為0.5米;再按淤積30年考慮,現在淤積高程約為216.50米,現場調查水庫輸水洞出口與渠道高差約為2米。

2021年7月18日15時30分左右,新發水庫漫壩潰決失事。[2]國家水利部立即傳達貫徹李克強總理和胡春華副總理、王勇國務委員重要批示,啟動洪水災害防禦Ⅲ級應急響應,迅速組織力量實施人員轉移、逐戶逐人核對、全域搜救,確保不漏一人,精準預報垮壩(後的)洪水演進過程,科學調控(減低)尼爾基水庫出流,提前做好(下游)洪水演進影響區域人員避險轉移;舉一反三全面檢視其他水庫運行狀況,確保水庫運行安全;成立由劉偉平副部長任組長的水利部指導調查組,立即前往現場指導搶險和調查處理。國家防總、水利部啟動防汛Ⅲ級應急響應,要求全國水利系統要舉一反三,深入剖析內蒙古水庫潰壩成因,汲取內蒙古自治區境內永安水庫(小1型)和新發水庫(中型)兩座水庫潰壩事件教訓,對水庫各類設施進行專項檢查,針對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前預置搶險物資、設備和隊伍,為水庫突發險情,做好搶險準備,必要時可採取開挖非常溢洪道,確保水庫大壩絕對安全,確保水庫安全渡汛,特別是「七上八下」重點汛期,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倖心理,強化責任落靠,水庫行政、技術和巡查責任人要立即上崗到位,及時掌握雨情、水情、汛情和水庫運行情況,認真做好水庫巡查檢查,發現問題,立即落實整改,根據汛情發展需要果斷作出轉移決策,全力組織做好轉移避險。嚴禁水庫汛期擅自長期超汛限水位運行,參與調洪的水庫超汛限水位運行後要儘快下泄攔蓄的洪水,將水位降至汛限水位或以下,以備下次調洪。要提前安排預泄,充分發揮水庫調洪錯峰作用。要高度重視水庫安全監測、預警、預報工作,加強與氣象、水文部門的會商研判和預測預報,隨時掌握雨情、水情、汛情、工情,為水庫科學調度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中国大中型水库基本特征数据库. 中國生物多樣性信息系統內陸水體生物學分部.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2). 
  2. ^ 《内蒙古呼伦贝尔两座水库垮坝,下游群众已全部转移》,来源:水利部网站. [2021-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