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新機動戰記鋼彈W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機動戰記鋼彈W

新機動戦記ガンダムW
New Mobile Report Gundam W
假名 しんきどうせんきガンダムウィング
羅馬字 Shin Kidō Senki Gandamu Wingu
類型 機器人動畫
正式譯名 中國大陸 新機動戰記敢達W
臺灣地區 新機動戰記鋼彈W
香港 新機動戰記
電視動畫
原作 矢立肇富野由悠季
導演 池田成高松信司(代理)
劇本統籌 隅澤克之
編劇 隅澤克之、面出明美千葉克彥川瀨敏文、池田成
人物設定 村瀨修功
機械設定 大河原邦男角木肇石垣純哉
音樂 大谷幸
動畫製作 日昇動畫
製作 朝日電視台、日昇動畫
代理發行 臺灣地區博英社
播放電視台 日本朝日電視台
其他電視台:
播放期間 日本 1995年4月7日[1]—1996年3月29日
臺灣地區 1997年7月7日[2]
香港 1997年9月9日 - 1998年3月5日
網路播放 世界 各地區之 gundam.info(不定期)
世界 YouTube(不定期)
話數 全49話
版權資訊 ©創通、日昇動畫
主要角色
希洛·唯
莉莉娜·德利安
傑克斯·馬吉斯
聲優
綠川光
矢島晶子
子安武人
動漫主題電子遊戲主題ACG專題模板說明

新機動戰記鋼彈W》(日語:新機動戦記ガンダムWウイングNEW MOBILE REPORT GUNDAM WING),是一部由日昇製作社製作的日本機甲動畫電視連續劇,是鋼彈系列動畫的第六部電視劇作品。本劇由池田成執導,隅澤克之統籌劇本,故事發生在「後殖民地紀元」世界中。與鋼彈初始系列一樣,《鋼彈W》的劇情圍繞著地球與其在地月系統中的軌道殖民地之間的未來(特別是在後殖民地歷195年)展開的戰爭。

本劇在日本地面電視台朝日電視台上播出。首播始於1995年4月7日,到1996年3月29日結束,共播出49集。本劇之後有多部漫畫改編以及視頻遊戲衍生作品,其中包括了四集原創視頻動畫無盡的華爾茲》是為本劇的續集。2010年,編劇隅澤克之開始創作輕小說《冰結的淚滴》作為該劇的另一部續集。本劇在日本獲得了很多女性愛好者的支持,而在美國更是取得了具大的成功,並由此在西方世界推廣了鋼彈系列作品。

概述

[編輯]

前作《機動武鬥傳G鋼彈》的人氣以年輕群體為中心,而本作中包括鋼彈駕駛員在內的所有主角都被設定為美少年,媒體宣傳也以女性為目標,也因此收穫了不少女性成為愛好者。本作品是由Bandai Visual運作在線內容,被歸入「動漫、機器人、美少年」類別類型,是第二部非宇宙世紀的鋼彈系列作品[1]。然而,據該系列的創作者隅澤克之介紹,本劇最初並不是為了吸引女性粉絲而製作的。本劇作為平成鋼彈系列《機動武鬥傳G鋼彈》、《新機動戰記鋼彈W》、《機動新世紀鋼彈X》中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3]。次年,OVA《新機動戰記鋼彈W 無盡的華爾茲》問世,並發展成為包括電影版在內的多項媒體開發[4]

與其他鋼彈系列一樣,本劇故事的主要焦點依然是戰爭,但特別描繪了相關的策略和人性的各種衝突[3]

故事

[編輯]

背景

[編輯]

在遙遠的未來,人類已經殖民了太空,在五個地月拉格朗日點建有太空殖民地集群。由於地面上的衝突,進入太空的移民增加,隨著人口的減少,地面上的國家開始出現衰落的跡象。因此,在地球上各國紛紛聯合起來組成了地球圈統一聯合,試圖對抗殖民地的影響。這個聯盟以其龐大的軍事力量壓迫殖民地。後殖民地曆(A.C.)165年,各方成立了一個組織來調解聯合與殖民地之間的衝突。希洛·唯被選為該組織的代表。他所提出的非暴力非武器的徹底和平主義雖然在殖民地和地面上都有支持者,但他還是在A.C.175年被暗殺。他的死使殖民地陷入混亂,聯合派遣了特種部隊(後來稱為 OZ)旗下的機動戰士部隊參與了對殖民地的鎮壓,殖民地之間的通訊也因太空地雷而長期被切斷。這迫使殖民地開始尋找其他和平之路。即使在地球上,像山克王國這樣支持希洛·唯思想的國家也被聯盟的武裝力量所蹂躪。這次暗殺也促使來自聯合旗下特設組織OZ的五名心懷不滿的科學家在原型機動戰士托爾吉斯完成後紛紛選擇叛逃至殖民地。

正片

[編輯]

A.C.195年,隨著「流星作戰」的開始:科學家們向OZ發起了復仇。該行動涉及五名十幾歲的男孩,他們由五位科學家各自挑選和訓練,然後分別駕駛極其先進的機動戰士(由每位科學家設計的),被稱為「鋼彈」(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它們由一種罕見且極其耐用的材料製成,稱為鋼彈合金,這種材料只能在外太空製造),被送到地球上。這五架鋼彈都是從不同的殖民地派出,但五名駕駛員之間並不知道彼此的存在。

該劇主要關注五名鋼彈飛行員:希洛·唯(採用的是與已逝和平主義者相同的別名)、迪歐·麥斯威爾、特洛瓦·巴頓、卡特爾·拉巴伯·溫拿以及張五飛。他們的任務是使用鋼彈直接攻擊OZ,消滅聯合的武裝力量,並將殖民地從其壓迫統治下解放出來。本劇還重點關注和平主義者山克王國的繼承人莉莉娜·匹斯克拉福特,她在整個系列中成為鋼彈駕駛員(特別是希洛)的重要政治盟友。

製作

[編輯]

《鋼彈W》的製作受到《機動武鬥傳G鋼彈》的影響,其創作理念也是有五位主要角色。最初,本劇以「流星行動」而命名為《鋼彈流星》。萬代建議擁有能夠變身為類似飛機形態的鋼彈(這導致了飛翼鋼彈及其「飛鳥模式」的誕生)。編劇們花了一周時間構思角色、機動戰士設計以及前40集的內容。導演池田成把他們在本劇中的工作與《0079》、《Z》以及《G》進行了比較。表示本劇更側重於戲劇性而不是機甲,工作人員認為這是該節目在女性觀眾中受歡迎的原因之一。編劇隅澤克之表達了在故事創作方面的困難,與他在小說中的工作相比,這是因為他將責任轉交給其他成員。然而,由於設定的關係,對五位角色的處理變得容易了。角色設計師村瀨修功因導演池田成在《魔神英雄傳》中的合作而被邀請對主角的早期草圖進行進一步處理。導演希望本劇角色的設計能吸引女性觀眾。最初,迪歐·麥斯威爾被設定為主角,但後來被希洛·唯取代。工作人員注意到希洛與之前的鋼彈系列主角截然不同,並擔心他會不受歡迎。因為氛圍不同,聲音配音比之前的系列更難做。[5]

在系列動畫結束後,由於其受歡迎程度,工作人員被製作公司要求製作續集。導演池田成以及執行製片人富岡秀行都沒有打算為《鋼彈W》製作續集。然而,隨著劇情的結局,編劇隅澤克之感到突然的結束使他困擾。此時,富岡秀行詢問隅澤克之是否可以編寫續集時,後者同意了。[5]

播映

[編輯]

本劇1995年4月7日在朝日電視台網下開始播映[1][6]。在台灣,則由最早中視以《機動戰士--鋼彈W》之名引入,於1997年7月7日起在工作日每天下午六點播出[2]。在香港,由無綫電視以《新機動戰記》之名引入,1997年9月9日起[7]逢星期二、四下午5:05於翡翠台播出[8],1998年3月5日播畢[9]

《鋼彈W》並不是第一個在美國配音和發行的鋼彈系列(原版《機動戰士鋼彈》的電影版,以及OVA《口袋裡的戰爭》和《星塵的回憶》,比本劇早大約兩年登陸美國市場)。但本劇卻是第一部在美國電視上播出的鋼彈系列作品[3]。本劇的英語配音由日昇工作室授權,配音工作由Ocean Productions完成[10]。本劇於2000年3月6日開始在美國卡通頻道Toonami上播出,標題為《Mobile Suit Gundam Wing》[11]。在本劇美國首播前的首個長版預告片中,柯博文的配音演員彼得·庫倫現身講述了故事背景,這成功喚起了觀眾對於《聖戰士》開場字幕的記憶[12][13]。據說這個預告片引人入勝,以至於萬代此後決定將其作為本劇的官方預告片。由於萬代娛樂公司的關閉,鋼彈系列作品曾一度停止在北美的發行。2014年10月11日,在紐約漫畫展會議上,日昇製作社宣布將從2015年春季開始通過Right Stuf Inc.在北美發行所有的鋼彈系列作品,其中就包括《鋼彈W》[14]。Right Stuf公司在2017年11月以藍光和DVD的形式,分兩批發行了本劇[15]

收視率與市場反映

[編輯]

《鋼彈W》在日本首播時取得了4.35%的平均收視率,並在日本《Animage》雜誌1996年舉辦的Anime Grand Prix大獎中的獲得第二名[16],以及2001年最佳100動畫的第76名[17]。本劇在同人誌群體中也十分出名,同人誌作者們都熱衷於描繪幾位主角之間的浪漫關係[18][19]

《鋼彈W》在北美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動畫新聞博客約翰·奧普利格 (John Oppliger) 稱讚本作憑一己之力在美國觀眾中普及了鋼彈系列[20]。本劇於2000年3月在美國的卡通頻道首播一周多後,就成為全年齡段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11]。2000年夏天,該劇在Toonami每周播出12次,在兒童和青少年中排名第一或第二,不僅是Toonami收視率最高的劇集,而且是整個卡通網絡收視率最高的劇集[21]。《鋼彈W》被IGN評為最佳動畫系列第73位,稱該系列「非常出色,即使是那些反對動畫的人也必須給予該劇應有的認可」[22]

相關作品

[編輯]

1997年日昇工作室製作了一部名為《新機動戰記鋼彈W 無盡的華爾茲》的三集OVA作為本劇的續集。從情節上講,這部OVA延續了「後殖民地紀元」時間線。這部OVA因其由角木肇重新設計的所有鋼彈機體而備受矚目,例如飛翼零式鋼彈的「天使翅膀」外觀。《無盡的華爾茲》的電影版本(包括額外的鏡頭、新的配樂以及不同的結尾)於1998年8月1日在日本發行[23]。《無盡的華爾茲》於2000年11月10日在美國的卡通頻道首播。《無盡的華爾茲》的OVA和電影版本後來一同以DVD格式發行。Right Stuf於2017年12月引進並發布了OVA的藍光和DVD版本。[4]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1.2 鍾世傑. 《新機動戰記 高達W》播出25週年 分析紅足4分1世紀因素. 香港01. 2020-04-07 [2024-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4) (中文(香港)). 
  2. ^ 2.0 2.1 王蘭芬. 卡通大餐 上新菜 小小湯姆與傑利 貓鼠冤家隨身變 銀河戰國 宇宙爭霸戰 星夜金曲 帶狀綜藝搶先播. 民生報. 1997-07-07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新機動戦記ガンダムW(ウイング)とは【ネタバレ解説・考察まとめ】. RENOTE [リノート]. 2024-01-02 [2024-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4) (日語). 
  4. ^ 4.0 4.1 Right Stuf Details G Gundam, Gundam Wing Anime Releases. Anime News Network. 2024-04-05 [2024-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1) (英語). 
  5. ^ 5.0 5.1 5体のガンダムから始まった「ガンダムW」の企画. www.gundam-w.jp. 2013-11-02 [2024-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6) (日語). 
  6. ^ テレビ欄. 北日本新聞. 1995年5月26日 (日語). 
  7. ^ 電視節目表. 東周刊. 1997-09-04, (254): 第二冊98-100. 
  8. ^ LOCAL TV:GUNDAM WING. A-CLUB. 1997-09-10, (263): 3-5.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992 0275. 
  9. ^ 本地TV動畫精選節目表 (2.25~3.9). A-CLUB. 1998-02-25, (274): 33.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992 0275. 
  10. ^ Mobile Suit Gundam Wing. Mecha Anime HQ. [2007-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18) (英語). 
  11. ^ 11.0 11.1 Gundam Wing Ratings. Anime News Network. March 15, 2000 [2008-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6, 2008). 
  12. ^ CHRISTOPHER L., INOA. How Gundam Wing Found Its Home on Toonami 20 Years Ago Today [20年前的今天,《鋼彈W》如何落戶Toonami]. IGN Southeast Asia. 2020-03-06 [2024-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7) (英語). 
  13. ^ Silberstein, Ryan. Ani-May: How GUNDAM WING brought ‘sad boys in space’ to America. Moviejawn. 2022-05-17 [2024-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7) (美國英語). 
  14. ^ Loveridge, Lynzee. Sunrise Partners with Right Stuf to Release Gundam Franchise Stateside. Anime News Network. 2014-10-12 [2024-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1) (英語). 
  15. ^ Sherman, Jennifer. Right Stuf Details G Gundam, Gundam Wing Anime Releases. Anime News Network. 2017-08-13 [2024-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1) (英語). 
  16. ^ 月刊アニメージュ【公式サイト】. Animage.jp. 1996-05 [2013-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19) (日語). 
  17. ^ Animage Top-100 Anime Listing. AnimeNewsNetwork. 2001-01-15 [2013-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2) (英語). 
  18. ^ Peele, Thomas. Queer Popular Culture: Literature, Media, Film, and Televisi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187–190. ISBN 978-1403974907 (英語). 
  19. ^ Pullen, Christopher. LGBT Identity and Online New Media. Routledge. 2010: 188. ISBN 978-0415998673 (英語). 
  20. ^ Oppliger, John. Ask John: Which Gundam Series Have Had the Most Impact on Anime?. AnimeNation. 2007-10-12 [2016-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18, 2016) (英語). 
  21. ^ Gundam Wing Ratings. Anime News Network. 2000-03-16 [2024-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6) (英語). 
  22. ^ 73. Mobile Suit Gundam Wing. IGN. Ziff Davis. [2015-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6) (英語). 
  23. ^ 漫友文化傳播機構. 动漫大百科 2 海外动画卷. 哈爾濱: 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2007-12: 241、242. ISBN 978-7-5318-1934-9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

[編輯]

動漫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