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星角龍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星角龍屬
化石時期:晚白堊世75.2 Ma
正模標本MOR 492 的頂葉杆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鳥臀目 Ornithischia
科: 角龍科 Ceratopsidae
亞科: 尖角龍亞科 Centrosaurinae
屬: 星角龍屬 Stellasaurus
Wilson et al., 2020
模式種
安氏星角龍
Stellasaurus ancellae

Wilson et al., 2020

星角龍屬學名Stellasaurus,意為「星星蜥蜴」;既指其頭部裝飾的形狀,也指大衛·鮑伊的歌曲《Starman》)是生活在晚白堊世蒙大拿州的的一屬尖角龍亞科恐龍。模式種兼唯一的物種是安氏星角龍Stellasaurus ancellae),種名紀念化石修復者卡麗·安塞爾(Carrie Ancell)。它的遺骸發現於晚坎帕期雙麥迪遜組英語Two Medicine Formation,同一地層組中發現了它的近親刺叢龍屬野牛龍屬河神龍屬[1]

最初在1992年提出將其作為一個清晰的分類單元,標本後來被歸為刺叢龍屬。2020年,一項重新評估質疑了這一觀點,並將其命名為一個自成新屬的獨立物種。描述者將其視為亞伯達戟龍和野牛龍屬之間的一個過渡物種,在同一條演化路線上出現了河神龍屬和厚鼻龍屬[1]

描述

[編輯]
鼻角

和其他角龍類恐龍一樣,星角龍屬的頭骨紋飾也很複雜。特別是,它與其他來源的尖角龍類具有相似的解剖結構,並被描述為具有介於亞伯達戟龍和野牛龍屬(其假定的祖先和後代)之間的解剖結構。和前者一樣,它有一個非常長的鼻角,比在尖角龍屬身上發現的還要大。這個角是直立的和下彎的(指向內部,不像野牛龍屬的角那樣指向相反的方向)和壓縮。眶上的情況也非常類似於亞伯達戟龍,只留下了一個微小的角質殘餘。它的頂骨解剖結構與海蜥非常相似,有長而直的第三頂骨棘,同樣直的第四頂骨棘不到這些刺的一半大小,第五到第七頂骨根本沒有拉長。與鳳尾龍和瘦骨龍相似,在單獨的「褶邊骨化」上,沒有發現上鱗骨,這表明這三個屬可能缺少它們。[1]

威爾遜和瑞安對化石的解釋與其他研究者不同。霍納在2010年認為,頸盾的右側被保留了下來;根據2020年的文章,他把頸盾的邊緣倒過來了。威爾遜還認為,他可以確定第三頂骨(「P3」)的正確位置,大致平行於頭部的縱向方向,而霍納則認為這種投射比刺叢龍屬正模標本更向內。另一個爭論的焦點是上鱗骨的數量。根據安德魯·麥克唐納的說法,上鱗骨是頂上的P8,但威爾遜和瑞安認為是P7。順便說一句,他們不把這些突起稱為「骨骺骨化」,而是假設它們是一起生長的骨皮,是單獨的皮膚骨化。他們不認為這些能在戟龍屬、星角龍屬和野牛龍屬身上得到證實。相反,它會涉及到腿的外部生長。同樣地,他們也沒有提到上鱗骨。[1]

分類

[編輯]

星角龍屬被分類為角龍科尖角龍亞科。描述者將該物種視為亞伯達戟龍和野牛龍屬之間的過渡物種,與卵圓刺叢龍(最初的描述者認為它是戟龍屬的一個物種)沒有比較密切的關係。作者不認為這些解釋中的角龍的進化是一系列的劃分。他們認為這違反了節儉的要求。畢竟,每一次分化都是以這幾個物種的最後一個共同祖先的存在為前提的,一個分化機制,一個沒有留下化石的第二分支,以及這個分支的滅絕。相比之下,一個只有直系祖先的分化模式要簡單得多。人們通常反對這種推理方式,因為第二個分支的存在意味著祖先和滅絕已經是隱含的,因此不會使它變得更不可能。此外,還有無窮多可能的分化。事實上,無分化模型的存在比任何出現了分化的模型的存在都更有可能,但這並不是說前者的出現概率比後者的概率總和更高。這將取決於分化的先驗概率,即只有很少的數據是可用的。[1]

左眶上裝飾
雙麥迪遜組英語Two Medicine Formation尖角龍亞科的兩種主要演化模式的假說

下面的分支圖顯示了星角龍屬在威爾遜及其同事於2020年製作的分支圖中的系統發育位置。[1]

尖角龍亞科

福莫斯特異角龍 Xenoceratops foremostensis

洛奇梅杜莎角龍 Medusaceratops lokii

賓霍恩溫氏角龍 Wendiceratops pinhornensis

諸城中國角龍 Sinoceratops zhuchengensis

克羅諾斯彎劍角龍 Machairoceratops cronusi

伊頓惡魔角龍 Diabloceratops eatoni

納氏亞伯達角龍 Albertaceratops nesmoi

提氏大鼻角龍 Nasutoceratops titusi

拉莫斯愛氏角龍 Avaceratops lammersi

斯氏棘面龍 Spinops sternbergorum

腔盾尖角龍 Centrosaurus apertus

布氏冠飾角龍 Coronosaurus brinkmani

卵圓戟龍 Styracosaurus ovatus

亞伯達戟龍 Styracosaurus albertensis

安氏星角龍 Stellasaurus ancellae

前彎角野牛龍 Einiosaurus procurvicornis

霍納氏河神龍 Achelousaurus horneri

拉庫斯塔厚鼻龍 Pachyrhinosaurus lakustai

培羅特厚鼻龍 Pachyrhinosaurus perotorum

加拿大厚鼻龍 Pachyrhinosaurus canadensis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Wilson, John P.; Ryan, Michael J.; Evans, David C. A new, transitional centrosaurine ceratopsid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Two Medicine Formation of Montana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tyracosaurus-line' dinosaurs. Royal Society Open Publishing. 2020, 7 (4) [2020-08-18]. doi:10.1098/rsos.20028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30)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