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寬 (南北朝)
楊寬(498年—561年8月6日),字景仁,弘農郡華陰縣(今陝西省華陰市)人,出自弘農楊氏越公房,北魏、西魏、北周官員。
生平
[編輯]楊寬的祖父楊恩是北魏鎮遠將軍、河間內史。父親楊鈞博學記憶力強,被舉薦為秀才,出任大理平,又轉任廷尉正,屢次升任洛陽縣縣令、左中郎將、華州大中正、河南尹、廷尉卿、安北將軍、七兵尚書、北道大行台、恆州刺史、懷朔鎮將,在懷朔鎮去世,朝廷贈予侍中、司空公,又追封臨貞縣伯,諡號恭[1]。
楊寬小時候有大志,每次和許多兒童一起交遊來往,必定選擇高大的東西坐著,看見的人都很驚奇。長大以後,楊寬很懂得寫文章,特別崇尚武藝。二十歲左右,楊寬出任奉朝請,恰逢父親楊鈞鎮守恆州,楊寬請求跟隨父親為朝廷效力,於是楊寬改任將軍、高闕戍主。正光元年(520年),柔然已經內亂,柔然首領阿那瑰前來投奔北魏,魏孝明帝派遣使者接納阿那瑰,詔令楊鈞率領軍隊護送阿那瑰回柔然。楊寬也同時跟隨,以護送阿那瑰的功勞出任行台郎中。正光五年(524年),爆發六鎮之亂,六鎮的軍民圍攻懷朔鎮城,楊鈞去世,城中百姓推舉楊寬率領大家守城抵抗。不久懷朔鎮陷落,楊寬向北逃到柔然。後來朝廷派遣軍隊擊敗了叛軍,楊寬才得以回到朝廷[2][3]。
北魏廣陽王元淵和楊寬向來十分親近,元淵違法獲罪,楊寬也被判逮捕。元子攸當時擔任侍中,和楊寬有老交情,把楊寬藏在自己家中,楊寬後來遇到大赦得以免罪,出任宗正丞。北海王元顥年輕時和楊寬互相器重,當時元顥擔任大行台北征葛榮,想啟用楊寬擔任行台左丞[4],與他謀劃商議。楊寬推辭,認為還沒有報答元子攸的厚恩,從道義上說,不應該見利而動,元顥沒有同意。元顥的妹夫李神軌對元顥說:「楊寬是個義士,普通人尚且不能迫使他改變志向,何況義士呢。王現在如果強迫他這樣做,恐怕他也不為人所用。」元顥才罷休[5]。魏孝莊帝登基,楊寬出任通直散騎侍郎,兼領河南尹丞,代理洛陽縣縣令[6][7]。
永安二年(529年),邢杲反叛,楊寬以都督的身份跟從太宰、上黨王元天穆將邢杲討伐平定,當即出任通直散騎常侍。北魏大軍還沒有回師,恰逢元顥從南梁攻入洛陽,魏孝莊帝出走居住在河內郡。元天穆害怕,想不出好的計策,就召集將軍們商量此事。楊寬說:「吳人的行動不夠沉著穩重,不是王的對手。況且孤軍深入,將士疲憊,強弩之末,還有什麼作為?希望徑直攻取成皋,合兵伊洛,攻打帶方,平定襄州,正在此時。這事情如同摧枯拉朽那麼輕易,王對此還疑慮什麼呢?」元天穆認為楊寬說得對,於是帶領軍隊奔赴成皋,命令楊寬和爾朱兆殿後抗擊敵軍[8]。不久因為大家的意見認為不可以去成皋,元天穆於是回師趕赴石濟。楊寬晚上行軍的時候迷了路,過了期限。將軍們都說:「楊寬年輕時就和元顥來往,這次一定不來了。」元天穆回答說:「楊寬不是輕易離去的人,他逗留不來,必定有其他緣故。我當替各位負責向上申明情況。」話剛說完,放哨的騎兵報告楊寬來到。元天穆拍腿大笑說:「我本來就知道他必定來的。」元天穆馬上出帳迎接楊寬,握著他的手說:「這是我所期望的。」元天穆當即贈給楊寬三十頭牛、五輛車、絲織品十五車、羊五十隻。楊寬和元天穆一起到皇帝行宮拜謁魏孝莊帝,魏孝莊帝任命楊寬出任散騎常侍、安東將軍。楊寬仍擔任都督,跟從平定河內郡,又進兵包圍北中城[9][7]。
當時南梁將軍陳慶之替元顥控制軍隊守衛北門[10],元天穆在包圍圈外停駐兵馬,派遣楊寬到城下勸說陳慶之。楊寬先報上自己姓名,然後和陳慶之說話,詳細陳述利害關係,勸他早日投降。陳慶之不回答。過了很久,陳慶之才說:「您的哥哥撫軍將軍楊儉在此,很想和您相見。」楊寬回答說:「我的哥哥既已力屈於北海王元顥的聲威[11],身陷於叛逆的賊黨,依據人臣的道義,何必與他相見。剛才我之所以先申報姓名,難道不知道哥哥在那裡嗎。只因守信就不被懷疑,忠心是美好的德行罷了。我們兄弟之間的事,請不必再說。只商定良策,以求您自身多福。」元天穆聽說這事,對左右說:「楊寬真是個大奇人,何至於這樣不顧惜有利的時機。」從此以後元天穆更加敬重楊寬。魏孝莊帝回到洛陽後,任命楊寬為中軍將軍、太府卿、華州大中正,封澄城縣伯,食邑三百戶[12][7]。
永安三年(530年),爾朱榮被殺後,他的堂弟爾朱世隆等人聚集部下燒毀城門,出兵占據河橋,又回師進逼京城。朝廷提拔楊寬出任鎮北將軍、使持節、大都督,命令楊寬根據情況的變化進行抵禦。爾朱世隆對楊寬說:「你難道忘了太宰元天穆和你來往的深厚感情嗎?」楊寬回答說:「太宰按禮節愛護我,那是臣子之間的交往罷了。今天這事情,是奉事國君所應固守的節操。」爾朱世隆向北逃跑,楊寬一直追趕到河內郡。不久爾朱兆攻陷洛陽,捉拿魏孝莊帝囚禁起來。楊寬不能回洛陽,就從成皋投奔南梁。到了建業,聽說魏孝莊帝遇害身亡,楊寬竭盡禮儀舉行哀悼儀式。梁武帝稱讚楊寬符合道義,對待楊寬非常深厚,不久按禮節送楊寬回朝[13]。楊寬到了下邳,爾朱仲遠啟奏魏節閔帝恢復楊寬官爵,留為大行台吏部尚書[14]。
魏孝武帝初年,楊寬改任散騎常侍、驃騎將軍、給事黃門侍郎,主管內典書籍工作。當時前往夏州防守的軍隊幾千人占據兗州反叛,魏孝武帝詔令楊寬兼任侍中,指揮各路軍馬將叛軍討伐平定。中尉綦儁與楊寬有宿怨,用其他罪狀誣陷楊寬,彈劾他。魏孝武帝對侍臣等人說:「楊寬清廉正直,我十分了解他是無罪的,只是不能杜絕執法官員的啟奏罷了。」該案交給廷尉處理,不久楊寬得以申訴獲釋,又出任黃門侍郎,兼任武衛將軍。魏孝武帝與高歡不和,於是招募騎兵勇士,大大增加宮中值宿的警衛,又任命楊寬為閣內大都督,專門統領保衛宮廷的軍隊。永熙三年(534年)六月,高歡向洛陽進軍。秋七月己丑(534年8月3日),魏孝武帝親自帶領十萬兵馬屯駐在河橋,以斛斯椿為先鋒,在邙山北面布陣。斛斯椿請求率領兩千精銳騎兵渡過黃河,乘高歡軍隊疲勞困乏處於不利狀態的時候發動突然襲擊,魏孝武帝開始同意他的計劃,但黃門侍郎楊寬勸告魏孝武帝說:「高歡以臣子的身份討伐君王,還有什麼做不出的!現在把兵馬借給別人,恐怕會發生其它的變故。斛斯椿渡河之後,萬一有功的話,那就成了消滅了一個高歡,又生出一個高歡。」魏孝武帝於是敕令斛斯椿停止行動,斛斯椿嘆息說:「近來熒惑進入南斗,現在皇上相信他身邊的人的離間陷害,不採用我的計謀,豈不是天意!」[15][16]同年,楊寬跟隨魏孝武帝西入關中[17],兼任吏部尚書,記錄跟隨皇帝的功勳進爵為華山郡公,食邑一千二百戶,楊寬將原有爵位澄城縣伯讓封給二哥楊穆。大統初年,楊寬升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太子太傅、大都督。大統三年(537年),楊寬以領軍將軍的身份出使柔然,迎接悼皇后。返回後楊寬加開府,代替太師賀拔勝鎮守河東,又出任北華州刺史,改任都督涇州諸軍事、涇州刺史。大統五年(540年),楊寬出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東雍州諸軍事、東雍州刺史,也就是他故鄉本州刺史。大統十年(544年),楊寬轉任河州刺史。大統十六年(550年),楊寬兼任大丞相府司馬[18][19],七月,宇文泰率領十六軍東征,楊寬擔任宇文泰大丞相府司馬參與了東征。西魏軍隊到達潼關後,宇文泰命令左長史長孫儉和右長史鄭道邕、司馬楊寬、尚書蘇亮、諮議劉孟良等人分別掌管各方面的事務[20][21]。
朝廷商議想謀取漢川,而南梁宜豐侯蕭循固守南鄭。大統十七年(551年),楊寬跟隨大將軍達奚武前去征討[22]。南梁武陵王蕭紀派遣將領楊乾运率領軍隊一萬多人救援蕭循,達奚武命令楊寬統領開府王傑、賀蘭願德等人半路截擊敵軍。魏軍到達白馬,與楊乾运交戰,大敗敵軍,俘獲和殺死敵軍幾千人。蕭循拒守多時,後來請求投降。達奚武詢問眾人,是進軍還是停戰。開府賀蘭願德等人以軍糧已經耗盡為理由,想急速攻取城池。赫連達說:「不動刀兵而獲取城池,這是上策。不能允許掠人子女,貪得財帛。好戰不止,是仁義之人所不做的。況且看起來對方的軍隊還很強大,城池尚且牢固,攻打他們即便獲勝,必將兩敗俱傷。如果對方深處絕境還極力拼殺,那麼勝敗還不能預料。何況用兵的原則,以保全軍隊為上策。」達奚武說:「您說的對。」達奚武就命令將帥各抒己見,楊寬等人都贊同赫連達的建議,達奚武最終接受了蕭循的投降[23]。魏軍班師後,楊寬出任豳州刺史,獲賜姓越勤氏[24]。魏廢帝初年,楊寬被徵召出任尚書左僕射、將作大監,後來因犯罪被免職。魏恭帝二年(555年),楊寬又出任廷尉卿。周明帝初年,楊寬加大將軍,增加食邑一千二百戶。武成元年(559年)三月,吐谷渾進犯北周邊境,楊寬隸屬大司馬博陵郡公賀蘭祥,與大將軍俟呂陵果、大將軍宇文盛、大將軍獨孤渾貞、大將軍宇文廣、大將軍庫狄昌等人率軍討伐吐谷渾,將敵人擊敗[24],別封宜陽縣公。同年,楊寬出任大御正。武成二年(560年),楊寬出任小冢宰,接受周明帝詔令與麟趾殿學士一起商討校定經籍[25][19]。
楊寬品性通達聰敏,有器量見識,多次擔任幾州的刺史,號稱清廉節儉,歷次在中央任職,有稱職的讚譽。然而楊寬與柳慶不和,等到楊寬參與主持朝政,柳慶就被疏遠猜忌,外調萬州刺史。周明帝很快醒悟,將柳慶留下擔任雍州別駕,兼任京兆尹。武成二年(560年),柳慶出任宜州刺史。柳慶自從擔任郎官直到擔任司會,官府倉庫的物資儲備都是他的職責範圍,等到在宜州時,楊寬擔任小冢宰,他將柳慶原來的屬吏囚禁起來,想要尋找柳慶的罪過。一共審查了六十多天,有些官吏已經死於監獄,始終沒有說出什麼,倉庫中只有剩餘的幾匹錦緞,當時輿論都因此對楊寬很是譏諷[26][27]。保定元年(561年),楊寬出任總管梁興等十九州諸軍事、梁州刺史,同年七月十日(561年8月6日),楊寬去世,虛歲六十四,歲次辛己十一月癸卯朔七日己酉(561年11月29日)葬於華陰縣潼鄉習仙里,周武帝詔令贈予本官,加贈華陝虞上洛五州刺史,諡號元公,兒子楊紀繼承爵位[28][29]。
懷磚
[編輯]李延寔在永安年間出任青州刺史,臨行前去向魏孝莊帝辭行。魏孝莊帝對李延寔說:「懷磚的風俗,世上號稱難以治理。舅舅應該好好用心,來滿足朝廷的委託。」李延寔回答說:「臣的年紀迫近垂老,生命同於早晨的露水,人世離我越來越遠,日益接近墳墓。臣已經久請休閒告退。陛下顧念舅氏,寵愛老臣,使夜裡走路的罪人,在萬里遠處裁製美錦。我謹慎的接受明白的訓斥,不敢怠慢。」當時黃門侍郎楊寬在魏孝莊帝身旁,不懂懷磚的意思,就私下詢問問舍人溫子升,溫子升說:「我聽說陛下的哥哥彭城王元劭做青州刺史,詢問跟從他到青州的賓客,賓客說:『齊地的人民,風俗淺薄,高談空話,專心在榮華好處。太守要進入境內,齊人都懷磚對著太守磕頭,用來讚美太守。等到替代太守的人來了,太守要回家,齊人就用磚頭攻擊他。這是說向著他和背棄他快的像翻手掌。』因此京城裡的諺語說:『監獄裡沒有囚犯,家裡沒有青州人。即便家道衰落,也不用發愁。』懷磚的意思就是這樣來的。」[30]
其他
[編輯]楊寬的侄孫楊素年少時性情豪邁行為散漫,有大志,不拘小節,當時的人大多不了解他,只有楊寬認為他很卓異,楊寬經常對子孫們說:「處道必將超群絕倫,成為非凡的人才,不是你們所能比得上的。」[31][32]
家庭
[編輯]八世祖
[編輯]- 楊瑤,西晉儀同三司
曾祖
[編輯]- 楊暉,北魏洛州刺史
祖父
[編輯]- 楊宥,北魏河間郡武邑郡二郡太守
父親
[編輯]- 楊鈞,北魏侍中、司空、文憲公
兄弟姐妹
[編輯]- 楊暄,北魏輔國將軍、諫議大夫、臨貞忠公
- 楊穆,西魏持節、安西將軍、都督并州諸軍事、并州刺史、澄城靖侯
- 楊儉,西魏都督東雍華二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華州刺史、夏陽安侯
- 楊稚,北魏員外散騎侍郎
夫人
[編輯]- 河南山氏,北魏恆州刺史山某之女,生楊恆、楊文思、楊文願,大統十三年(547年)拜內侍中,又封扶風郡君,天和二年七月十七日(567年8月7日)在京城去世,虛歲六十二,大象元年歲次己亥戊子朔廿二日葬於華州華陰縣習仙里[33]
- 韋始華,使持節、冀州刺史韋洪籍長女,賜姓賀蘭氏,大統十四年(548年)封魏興郡君,保定二年(562年)進華山郡夫人,開皇七年八月二十五日(587年10月2日)去世,虛歲六十九,十月八日(587年11月13日)合葬於楊寬之墓[34]
子女
[編輯]- 楊恆,西魏東宮直寢、華州刺史、敷西男,早亡[33]
- 楊文思,隋朝上大將軍、左光祿大夫、民部尚書、正平定公
- 楊文憲,隋朝上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總管荊復硤鄀鄂岳灃朗辰九州諸軍事、荊州刺史、上明恭公
- 楊文志,北周大都督,過繼楊寬第五弟楊稚[35]
- 楊文懿,隋朝通議大夫、安陸郡太守、晉熙縣公
- 楊文愻,隋朝內史通事舍人、大都督、普安縣開國男[36]
- 楊文願,隋朝右衛翊衛、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宜陽縣開國公,開皇廿年二月二日(600年3月21日)在仁壽宮住宅中去世,同年二月廿五日(600年4月13日)權葬於雍州大興縣弘固鄉[37]
- 楊氏,嫁北周大都督、安□□□□侯達奚昊[36]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 《周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楊寬字景仁,弘農華陰人也。祖恩,魏鎮遠將軍、河間內史。父鈞,博學彊識,舉秀才,拜大理平,轉廷尉正。累遷,歷洛陽令、左中郎將(軍)、華州大中正、河南尹、廷尉卿、安北將軍、七兵尚書、北道大行台、恆州刺史、懷朔鎮將(軍),卒於鎮。贈侍中、司空公,追封臨貞縣伯,諡曰恭。
- ^ 《周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寬少有大志,每與諸兒童游處,必擇高大之物而坐之,見者咸異焉。及長,頗解屬文,尤尚武藝。弱冠,除奉朝請。屬鈞出鎮恆州,請從展效,乃改授將軍、高闕戍主。時茹茹既亂,其主阿那瑰來奔,魏帝遣使納之,詔鈞率兵衛送。寬亦從,以功拜行台郎中。時北邊賊攻圍鎮城,鈞卒,城民等推寬守御。尋而城陷,寬乃北走茹茹。後討鎮賊,破之,寬始得還朝。
- ^ 《北史·卷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寬字蒙仁,儉弟也。少有大志,每與諸兒童游處,必擇高大之物坐之,見者咸異焉。及長,頗解屬文,尤尚武藝。弱冠,除奉朝請。父鈞出鎮恆州,請隨從展效,乃授高闕戍主。既而蠕蠕亂,其主阿那瑰奔魏,魏帝詔鈞衛送,寬亦從行。時北邊賊起,攻圍鎮城。鈞卒,城人等推寬守御。尋而城陷,寬乃北走蠕蠕,後討六鎮賊破,寬始得還朝。
- ^ 《周書校勘記·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一一》:欲啟寬為左右丞 北史本傳無「右」字,疑此「右」字衍。
- ^ 《北史·卷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廣陽王深與寬素相昵,深犯法得罪,寬被逮捕,孝莊時為侍中,與寬有舊,藏之於宅,遇赦得免。除宗正丞。北海王顥少相器重,時為大行台北征葛榮,欲啟寬為左丞。寬辭以孝莊厚恩未報,義不見利而動。顥未之許,顥妹婿李神軌謂顥曰:「匹夫猶不可奪志,況義士乎。」乃止。
- ^ 《周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魏廣陽王深與寬素相委昵,深犯法得罪,寬被逮捕。魏孝莊時為侍中,與寬有舊,藏之於宅,遇赦得免。除宗正丞。北海王顥少相器重,時為大行台,北征葛榮,欲啟寬為左右丞,與參謀議。寬辭以孝莊厚恩未報,義不見利而動。顥未之許。顥妹婿李神軌謂顥曰:「楊寬義士也,匹夫猶不可奪志,況義士乎。王今彊之以行,亦恐不為人用。」顥乃止。孝莊踐阼,拜通直散騎侍郎,領河南尹丞,行洛陽令。
- ^ 7.0 7.1 7.2 《北史·卷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孝莊踐阼,累遷洛陽令,以都督從太宰、上黨王元天穆討平邢杲。師未還,屬元顥入洛,莊帝出居河內,天穆懼,集諸將謀之。寬勸天穆逕取成皋,會兵伊、洛。天穆然之,乃趣成皋,令寬與爾朱兆為後拒。尋以眾議不同,乃回赴石濟。寬夜行失道,遂後期,諸將咸言寬少與北海周旋,今不來矣。天穆答曰:「楊寬非輕去就者也,吾當為諸君明之。」言訖,候騎白寬至。天穆撫髀而笑曰:「吾固知其必來。」遽出帳迎,握其手曰:「是所望也。」與天穆俱謁孝莊於太行。仍為都督,從平河內,進圍北中。時梁陳慶之為顥勒兵守北門,天穆駐馬圍外,遣寬至城下說慶之,不答,久之乃曰:「賢兄撫軍在,頗欲相見不?」寬答:「仆兄既力屈凶威,跡淪逆黨,人臣之理,何煩相見。」天穆聞之,自此彌敬。
- ^ 《周書校勘記·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一二》:爾朱能 北史本傳、御覽卷三0二「能」作「兆」。按「爾朱能」不見其他紀載,疑「能」為「兆」之訛。
- ^ 《周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邢杲反,寬以都督從太宰、上黨王元天穆討平之。就拜通直散騎常侍。師未還,屬元顥自梁入洛,孝莊出居河內。天穆懼,計無所出,集諸將謀之。寬曰:「吳人輕跳,非王之敵。況懸軍深入,師老兵疲,彊弩之末,何能為也。願逕取成皋,會兵伊洛,戮帶定襄,於是乎在。此事易同摧朽,王何疑焉。」天穆然之,乃引軍趣成皋,令寬與爾朱能為後拒。尋以眾議不可,乃回赴石濟。寬夜行失道,後期。諸將咸言:「寬少與北海周旋,今不來矣。」天穆答曰:「楊寬非輕於去就者也,其所逗留,必有他故。吾當為諸君保明之。」語訖,候騎白寬至。天穆撫髀而笑曰:「吾固知其必來。」遽出帳迎之,握其手曰:「是所望也。」即給牛三十頭、車五乘、綿絹一十五車、羊五十口。與天穆俱謁孝莊於太行,拜散騎常侍、安東將軍。仍為都督,從平河內,進圍北中。
- ^ 《周書校勘記·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一三》:時梁將陳慶之為顥兵守北門 北史本傳,「兵」上有「勒」字,較長。
- ^ 《周書校勘記·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一四》:仆兄既力屈(凶)〔王〕威 諸本和冊府卷三七三「凶」都作「王」。殿本當據北史改,局本從殿本。張元濟云:「『王』指北海王顥,言時楊寬兄儉為灝撫軍將軍。」按張說是,今據改。
- ^ 《周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時梁將陳慶之為顥兵守北門,天穆駐馬圍外,遣寬至城下說慶之。寬先自稱姓名,然後與語,備陳利害,勸令早降。慶之不答。久之,乃曰:「賢兄撫軍在此,頗欲相見。」寬答曰:「仆兄既力屈(凶)〔王〕威,跡淪逆黨,人臣之理,何煩相見。向所以先申姓名者,豈不知兄在彼乎。直以信不見疑,忠為令德耳。仆之昆季,幸不待言。但當議良圖,自求多福。」天穆聞之,謂左右曰:「楊寬大異人,何至不惜形便如此。」自是彌敬重之。孝莊反正,拜中軍將軍、太府卿、華州大中正,封澄城縣伯,邑三百戶。
- ^ 《北史·卷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孝莊反正,除太府卿、華州大中正,封澄城縣伯。爾朱榮被誅,其從弟世隆等出據河橋,還逼京師,進寬使持節、大都督,隨機捍禦。世隆謂寬曰:「豈忘太宰相知之深也?」寬答曰:「太宰見愛以禮,人臣之交耳,今日之事,事君之節。」及爾朱兆陷洛陽,囚執孝莊帝,寬還洛不可,遂自成皋奔梁。至建鄴,聞莊帝弒崩,寬發喪盡禮,梁武義之。尋而禮送還。
- ^ 《周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爾朱榮被誅,其從弟世隆等擁部曲燒城門,出據河橋,還逼京師。進寬鎮北將軍、使持節、大都督,隨機捍禦。世隆謂寬曰:「豈忘太宰相知之深也?」寬答曰:「太宰見愛以禮,人臣之交耳。今日之事,事君常節。」世隆北走,寬追至河內。俄而爾朱兆陷洛陽,囚執孝莊帝。寬還洛不可,遂自成皋奔梁。至建業,聞孝莊帝弒崩,寬發哀盡禮。梁武義之,待之甚厚。尋而禮送還朝。至下邳,爾朱仲遠啟復寬官爵,留為大行台吏部尚書。
- ^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又勸帝徵兵,詭稱南討,將以伐齊神武。帝從之。以椿為前驅大都督。椿因奏請率精騎二千,夜度河,掩其勞弊。帝始然之,黃門侍郎楊寬說帝曰:「高歡以臣伐君,何所不至?今假兵於人,恐生他變。今度河,萬一有功,是滅一高歡,復生一高歡矣。」帝遂敕椿停行。椿嘆曰:「頃熒惑入南斗,今上信左右間構,不用吾計,豈天道乎!」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秋,七月,己丑,魏主親勒兵十餘萬屯河橋,以斛斯椿為前驅,陳於邙山之北。椿請帥精騎二千夜度河掩其勞弊,帝始然之。黃門侍郎楊寬說帝曰:「高歡以臣伐君,何所不至!今假兵於人,恐生它變。椿若度河,萬一有功,是滅一高歡,生一高歡矣。」帝遂敕椿停行,椿嘆曰:「頃熒惑入南斗,今上信左右間構,不用吾計,豈天道乎!」
- ^ 《魏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儉弟寬,自宗正丞,建義初為通直散騎侍郎,領河南尹丞。稍遷散騎常侍、安東將軍。永安二年,除中軍將軍、太府卿。後為散騎常侍、驃騎將軍、右光祿大夫、澄城縣開國伯。太昌初,除給事黃門侍郎,尋加驃騎大將軍,除華州大中正,監內典書事。坐事去官。永熙三年,兼武衛將軍,又除黃門郎。隨出帝入關西。
- ^ 《周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孝武初,改授散騎常侍、驃騎將軍、給事黃門侍郎,監內典書事。時夏州戍兵數千人據兗州反,詔寬兼侍中,節度諸軍討平之。中尉綦儁與寬有宿憾,誣以他罪,劾之。孝武謂侍臣等曰:「楊寬清直,朕極知其無罪,但不能杜法官之奏耳。」事下廷尉,尋得申釋。又除黃門侍郎,兼武衛將軍。孝武與齊神武有隙,遂召募騎勇,廣增宿衛。以寬為閣內大都督,專總禁旅。從孝武入關,兼吏部尚書。錄從駕勛,進爵華山郡公,邑一千二百戶。大統初,遷車騎大將軍、太子太傅、儀同三司。三年,使茹茹,迎魏文悼後。還,拜侍中、都督涇州諸軍事、涇州刺史。五年,除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東雍州諸軍事、東雍州刺史,即本州也。十年,轉河州刺史。十六年,兼大丞相府司馬。
- ^ 19.0 19.1 《北史·卷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孝武初,除給事黃門侍郎。孝武與齊神武有隙,遂召募驍勇,廣增宿衛,以寬為閣內大都督,專總禁旅。從孝武入關,兼吏部尚書,錄從駕勛,進爵華山郡公。大統初,遷太子太傅。五年,除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東雍州刺史,即本州也。廢帝初,為尚書左僕射、將作大監,坐事免。周明帝初,拜大將軍,從賀蘭祥討吐谷渾,破之,別封宜陽縣公。除小冢宰,轉御正中大夫。武成二年,詔寬與麟趾殿學士參定經籍。
- ^ 《周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是年,太祖總戎東討,除大丞相府右長史,封金鄉縣男,邑二百戶。軍次潼關,命孝穆與左長史長孫儉、司馬楊寬、尚書蘇亮、諮議劉孟良等分掌眾務。
- ^ 《北史·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三》:時周文東討,除大丞相府右長史,封金鄉縣男。軍次潼關,命道邕與左長史長孫儉、司馬楊寬、尚書蘇亮、諮議劉孟良等分掌眾務。
- ^ 《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十二·山南道三》:回車戍,在縣西北六十里。梁太清五年,西魏遣雍州刺史達奚武為大都督及行台楊寬率眾七萬,由陳倉路取回車戍入斜谷關,出白馬道,謂此也。
- ^ 《周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從大將軍達奚武攻漢中。梁宜豐侯蕭循拒守積時,後乃送款。武問諸將進止之宜。開府賀蘭願德等以其食盡,欲急攻取之。達曰:「不戰而獲城,策之上者。無容利其子女,貪其財帛。窮兵極武,仁者不為。且觀其士馬猶強,城池尚固,攻之縱克,必將彼此俱損。如其困獸猶鬥,則成敗未可知。況行師之道,以全軍為上。」武曰:「公言是也。」乃命將帥各申所見。於是開府楊寬等並同達議,武遂受循降。
- ^ 24.0 24.1 羅新,葉煒著.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 (修订版)》.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04: 233–240. ISBN 978-7-101-11639-7 (中文(繁體)).
- ^ 《周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朝議欲經略漢川,而梁宜豐侯蕭循固守南鄭。十七年,寬從大將軍達奚武討之。梁武陵王蕭紀遣將楊乾运率兵萬餘人救循,武令寬督開府王傑、賀蘭願德等邀擊之。軍至白馬,與乾运合戰,破之,俘斬數千人。軍還,除南豳州刺史。魏廢帝初,入為尚書左僕射、將作大監,坐事免。魏恭帝二年,除廷尉卿。世宗初,拜大將軍,增邑一千二百戶。從賀蘭祥討吐谷渾,破之,別封宜陽縣公,邑一千戶。除小冢宰,轉御正中大夫。武成二年,詔寬與麟趾學士參定經籍。
- ^ 《周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又與楊寬有隙,及寬參知政事,慶遂見疏忌,出為萬州刺史。世宗尋悟,留為雍州別駕,領京兆尹。武成二年,除宜州刺史。慶自為郎,迄於司會,府庫倉儲,並其職也。及在宜州,寬為小冢宰,乃囚慶故吏,求其罪失。按驗積六十餘日,吏或有死於獄者,終無所言,唯得剩錦數匹。時人服其廉慎。
- ^ 《北史·卷六十四·列傳第五十二》:又與楊寬有隙,及寬參知政事,慶遂見疏忌,出為萬州刺史。明帝尋悟,留為雍州別駕,領京兆尹。武成二年,除宜州刺史。慶自為郎,迄為司會,府庫倉儲,並其職也。及在宜州,寬為小冢宰,乃囚慶故吏,求其罪失。案驗積六十餘日,吏或有死於獄者,終無所言,唯得乘錦數匹。時人服其廉慎。
- ^ 《周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寬性通敏,有器識。頻牧數州,號為清簡。歷居台閣,有當官之譽。然與柳慶不協,欲按成其罪,時論頗以此譏之。保定元年,除總管梁興等十九州諸軍事、梁州刺史。其年,薨於州。贈華陝虞上潞五州刺史。諡曰元。子紀嗣。大象末,官至上儀同大將軍、虞部下大夫。
- ^ 《北史·卷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寬性通敏有器干,頻牧數州,號稱清簡,歷居台閣,有當官之譽。然與柳慶不協,案成其罪,時論頗以此譏之。保定元年,除總管梁興等十九州諸軍事、梁州刺史,薨於州,贈華、陝、虞、上、潞五州刺史,諡曰元。子文思。
- ^ 《洛陽伽藍記·卷二·城東》:太傅李延寔者,莊帝舅也。永安年中除青州刺史,臨去奉辭,帝謂寔曰:「懷磚之俗,世號難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寔答曰:「臣年迫桑榆,氣同朝露,人間稍遠,日近松丘。臣已久乞閒退。陛下渭陽興念,寵及老臣,使夜行罪人,裁錦萬里,謹奉明敕,不敢失墜。」時黃門侍郎楊寬在帝側,不曉懷磚之義,私問舍人溫子升。子升曰:「吾聞至尊兄彭城王作青州刺史,問賓客從至青州者云:齊土之民,風俗淺薄,虛論高談,專在榮利。太守初欲入境,皆懷磚叩首以美其意;及其代下還家,以磚擊之。言其向背速於反掌。是以京師謠語曰:『獄中無繫囚,舍內無青州。假令家道惡,腹中不懷愁。』懷磚之義起在於此也。」
- ^ 《隋書·卷四十八·列傳第十三》: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節,世人多未之知,唯從叔祖魏尚書僕射寬深異之,每謂子孫曰:「處道當逸群絕倫,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
- ^ 《北史·卷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素字處道,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節。世人多未之知,唯從祖寬深異之,每謂子孫曰:「處道逸群絕倫,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
- ^ 33.0 33.1 陳振濂. 《千唐志斋碑铭全集》. 北京市: 朝華出版社. 2022年10月: 25. ISBN 978-7-5054-5030-1 (中文(繁體)).
- ^ 吳鋼主編. 《全唐文补遗 千唐志斋新藏专辑》.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6: 447. ISBN 7-80736-085-2 (中文(繁體)).
- ^ 周曉薇, 《新見兩方隋代弘農楊氏墓誌叢識》, 《古文獻整理研究》, 2023年: 142–147
- ^ 36.0 36.1 會田大輔. 北周宗室の婚姻動向 :「楊文愻墓誌」を手がかりとして. 駿台史學(144). 駿台史學會. 2012-03: 132.
- ^ 王其禕,周曉薇編著;王慶衛,樊波助理;毛漢光,耿慧玲顧問. 《隋代墓志铭汇考 2》. 北京市: 線裝書局. 2007年10月: 322. ISBN 9787801065889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