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璋
外觀
植璋 | |
---|---|
大清湖北均房營參將 | |
籍貫 | 廣東東莞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綱四,號榕南 |
出生 | 生年不詳 廣東東莞縣 |
逝世 |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四川 |
出身 | |
|
植璋[1](?—1774年),字綱四,號榕南,廣東東莞縣水南[哪個/哪些?]人。清朝軍事將領,武榜眼及第。官至湖北均房營參將,參與第二次金川之戰,負傷身死。
生平
[編輯]登黃甲
[編輯]植璋之父省齋,在當地留心鄉學,倡建書院。植璋少有勇畧,善於騎射,乾隆十八年(1753年)登科武舉人,二十二年(1757年)高中丁丑科武殿試一甲第二名,賜武進士及第,充御前二等侍衞。
出軍職
[編輯]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授浙江處州鎮標中軍遊擊。值高宗南巡,植璋辦事妥當,紀功加一級,賞緞疋貂皮荷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陞湖北均房營參將。
征金川
[編輯]不久,金川事又起。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植璋隨定西將軍阿桂出師,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功績卓著。次年大軍再進攻,植璋在作戰中負傷,不久卒於軍營。朝廷降旨撫恤,護送歸葬。不久,命從祀昭忠祠,並付史館立傳。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廣東巡撫朱珪奏賞恩騎尉世職。[2]
注釋
[編輯]- ^ 《乾隆朝起居注》做「桂璋」。
- ^ 《東莞縣志·卷六十八·頁十二》:植璋,字綱四,號榕南,水南人。父省齋,留心黨塾,倡建書院(葉菁撰《家傳》)。璋少有勇畧,善騎射,乾隆十八年武舉,二十二年武進士,殿試一甲第二人,充御前二等侍衞(《阮通志》)。二十四年平定囘部,加一級。二十八年(《家傳》)授浙江處州鎮標中軍遊擊(《彭志》),建演武廳五間,以勤訓練;造馬廠廿餘座,以便飼秣;舂配火藥草棚,改建瓦屋,衞以垣牆,稽察嚴密;於官兵利病能斟酌損益,眾咸便之(《處州官兵兩便碑記》),又倡建衛生堂於縉雲城北,以卹貧病(《縉雲縣遺恩碑文》)。兵民懷惠,於其遷也,泐碑紀政。值高宗南巡,差辦妥協,紀大功,加一級,賞緞疋貂皮荷包。三十五年,陞湖北均房營參將。會金川跳梁,三十八年(《家傳》)隨定西將軍阿桂出師(《阮通志》),分三路進勦,資里北山梁一路絕險,委璋專任。十月二十八日,璋率兵由色布色爾進克山早溝,破鷄心碉,夜屯惹口橋。十一月,復由邦東山,進克鬥武山,拔碉廿餘座,別思滿蠻大懼,多迎降,旋進克達克蘇,破八角碉,焚其巢(《家傳》),又克復鄂克什美諾等處,功最懋(《阮通志》。按:《東華全錄》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 己未 阿桂奏:「臣等定期分路進兵查美美卡,一路更為賊酋要地,擬於資哩北山下,乘其不備,派兵直搶;或於美美卡之東下,至別思滿時,官兵聯絡接應,色布色爾等之賊自不能久踞。」 丁卯 阿桂奏:「十月二十七日,分兵各路進勦。二十九日子刻,一齊全進,以次攻克資哩,南北山梁賊人畏懼遁入路頂宗退守。」 己巳 諭阿桂等奏:「見己克美諾,並攻得別思滿等碉,官兵等能於一二日內連次克復,勦殺多人,並搶獲礮位米糧,實屬迅速。所有將弁兵丁均屬出力奮勉,著查明咨部議敘。如有超眾奮勇者,即行具摺奏聞,候朕另降諭旨。」此即璋隨阿桂進攻之事,其日月亦合。)。三十九年,再進攻,所向披靡(《家傳》),阿桂愛其勇,誡之曰:「威震於敵,敵必忌若無狃,戒其傷汝。」二月十六日復戰,璋奮勇先登(黃貽穀《植參將遺像跋》),受傷,乃囘軍谷礍。璋豐裁峻整,素負膽畧,臨敵果銳(《家傳》),每身先士卒,不避矢石(《阮通志》),故屢奏膚功(《家傳》)。以傷卒於軍,奉旨優卹(《阮通志》),馳驛護送歸葬。旋命從祀昭忠祠,宣付史館立傳。五十九年,粵撫朱珪奏賞恩騎尉世職(《家傳》。按:《植氏家珍》載邑令仲振履詩:「定西都尉騎白馬,合圍夜戰桑碉下,張拳四射羽鏃盡,短刀殺敵血飛灑。截腸酣戰不知痛,賊敗始覺傷痍重,病臥韋韉不能起,部曲悲歌虞殯送。嗚呼都尉好男兒,壯哉馬革裹爾屍。奮勇身亡鄂克什,褒忠名列昭忠祠。永永廬卹世無替,騎尉當承都尉志。」),子括蒼襲(《植氏家珍》。按:《彭志》封贈作襲八品蔭生。)。
參考文獻
[編輯]- 《東莞縣志》,陳伯陶,民國十六年(1927年),東莞養和印務局 鉛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