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民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北民豬,俗稱黑豬,是起源於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古老的豬品種。

類型簡介

[編輯]

東北民豬共分大、中、小、三個類型[1]。大體型類群俗稱「大民豬」,成年體重在180~250 kg 以上。小體型俗稱「荷包豬」,成年體重在70~80 kg。中型豬俗稱「二民豬」。

大民豬和小民豬於20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幾乎絕跡,目前僅在偏遠山區農村有少量飼養。現存的東北民豬主要是中民豬,俗稱二民豬,在東北和華北分布廣泛。

歷史

[編輯]

300多年前由移民將河北的小型華北黑豬和山東的中型華北黑豬帶到東北地區,經長期風土馴化和選擇(動物)而成。

品種特徵

[編輯]

全身毛為黑色,頭部中等,耳大下垂。背腰部較平,單脊,乳頭七對以上。四肢粗壯,後驅斜窄,豬鬃良好,冬季全身密生棕紅色絨毛。

生產性能

[編輯]

東北民豬具有繁殖性能高,產仔多、泌乳量大、適應性強、產肉量大、肉質鮮美、雜交效果顯著、等一系列特點。[2]

繁殖力強,性成熟早,母豬約4月齡出現初情期,發情徵候明顯,受胎率高。初產平均11頭,經產13頭。繁殖利用年限長達6~7年。母性良好,泌乳力高。蓄脂能力強。活重90千克屠宰時,腎周脂肪約占胴體重的5%左右,腹外脂肪(皮下脂和肌間脂)占30%左右,而肌肉只占約45%。肉味香濃。與蘭德瑞斯豬雜交,所得一代雜種產脂力強。在雜交利用繁育體系中,民豬多被用作母本,對於育成東北地區的新金豬、三江白豬等起過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趙剛.東北民豬50年工作回顧[J].豬業科學,2014,31(06):126-128.
  2. ^ 東北民豬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來源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