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江大學
此條目應避免有陳列雜項、瑣碎資料的部分。 (2023年2月3日) |
滬江大學 | |
---|---|
Hujiang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Shanghai | |
校訓 | 信、義、勤、愛 |
創辦時間 | 1906年浸會神學院(Shanghai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成立 1909年浸會大學堂(Shanghai Baptist College) 1911年上海浸會大學(Shanghai Baptist College and Theological Seminary)成立,浸會神學院與浸會大學堂合併而成 1914年中文校名定為滬江大學 1929年民國政府立案,英文校名改為University of Shanghai 1952年撤校 |
停辦時間 | 1952年 |
學校類型 | 私立大學、教會大學 |
宗教背景 | 基督新教美南浸信會、美北浸信會 |
校址 | 中國上海市軍工路 |
滬江大學近代建築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上海市楊浦區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1906~1948年 |
編號 | 8-0566-5-050 |
認定時間 | 2019年 |
滬江大學 | |
---|---|
位置 | 中國上海市楊浦區 |
建成時間 | 1906-1917年 |
評定時間 | 1994年2月15日 |
參考編碼 | 2-72 |
滬江大學歷史建築建築群 | |
---|---|
位置 | 中國上海市楊浦區 |
建成時間 | 1909-1948年 |
評定時間 | 2005年10月31日 |
參考編碼 | 4-171 |
滬江大學,是20世紀上半葉一所位於上海的浸會背景的教會大學,校址位於黃浦江畔的楊樹浦軍工路,鼎盛時期以文理商著稱於世。滬江大學創辦於1906年,原名上海浸會大學,最初的校長為美國人柏高德博士。另設浸會神學院,由美國人萬應遠博士任院長。滬江大學首任華人校長劉湛恩對學校進行了一系列旨在「中國化」的整頓和改革,使滬江在當時私立大學中以學風純樸聞名,較少教會氣,更多中國化著名。本來據此滬江大學與隸屬的中國十三所基督教大學聯合董事會,原想堅持留在共產政權下的中國大陸,以世俗化的基督教高等教育的角色,有所見證,但未果而被迫整併。
而在1949年後原定在大陸繼續辦學的計畫,惟很快看到大陸的政治形勢非常不樂觀,聯合董事會和香港教會領袖於是決定在香港合併十三家基督教高等教育大學為一所基督教大學。最終於1951年由聯合董事會,在上海聖約翰大學校董會主席歐偉國、廣州嶺南大學校長李應林和香港教會團體帶領下合作創立香港崇基學院,也即現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部分。滬江大學人員轉移到香港。而駐留大陸的院系經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滬江大學各科系硬體分別併入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相關院校,校址則轉移給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
歷史
[編輯]1900年庚子之亂期間,美南浸信會的華中差會(在江蘇傳教)和美北浸禮會的華東差會(在浙江傳教)成員都來到上海避難。期間他們達成了共識,決定在上海聯合創辦一所高等學校。
1906年,首先在北四川路北端開辦了浸會神學院(Shanghai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校長是美南浸信會傳教士萬應遠博士。1909年開設浸會大學堂(Shanghai Baptist College),校長是美北浸禮會傳教士柏高德博士。
1911年二部分合併組建 「Shanghai Baptist College and Theological Seminary」(上海浸會大學),校長為美北浸禮會傳教士魏馥蘭。校址選定在滬東軍工路,建成一所黃浦江畔的綠茵遍地、風景幽雅的美麗校園。
1914年中文校名定為滬江大學。
1917年由美國維吉尼亞州頒發學位。
1928年,滬江大學聘用第一位華人校長劉湛恩。
1929年,滬江大學向中華民國政府立案,英文校名也改為University of Shanghai。
1932年,滬江購進上海公共租界中區圓明園路真光大樓的2樓,將商學院遷到那裡。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滬江大學避入租界內的商學院。
1938年4月7日,劉湛恩校長被日本人刺殺,樊正康接任校長。在重慶的滬江與東吳大學的校友曾聯合開辦法商學院。
1951年2月,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臺灣後,實際控制中國大陸地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從教會手中接管滬江大學。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滬江大學被撤銷,各系分別併入華東師範大學、復旦大學等相關院校,校址移歸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
滬江大學在台灣的校友於1958年在台北市成立滬江高中;滬江大學香港同學會亦在1986年為紀念母校八十周年校慶而於港島東區康山創辦滬江小學。
學校歷史檔案保存
[編輯]滬江大學檔案於1952年被「停辦高等學校聯合辦事處」接收,轉至上海市檔案館,現今保存狀況如下:
- 上海市檔案館,收藏有檔案全宗,起止時間為1906—1952年。
- 上海圖書館。
- 復旦大學圖書館。
- 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收藏有學生刊物《天籟》、《滬大教育》、《滬大商刊》等刊物。
- 中國國家圖書館。
- 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有《滬大科學》、《滬大文學》、《滬江附中季刊》等十餘種刊物。
- 吉林省圖書館。
- 香港中文大學。
- 上海理工大學檔案館。收藏有20餘本滬江年刊及少量的實物。[1]
- 耶魯大學中國教會大學資料中心。收藏有滬江行政、人物、財政等方面檔案。
校訓
[編輯]- 信——信實待人,事事謙沖自處
- 義——義理存心,時時反觀自省
- 勤——勤儉進取,日日努力不懈
- 愛——愛人如己,常常感恩回饋
校歌
[編輯]
- 滬江大學校歌
- 曲:America the Beautiful
- 我來我校,時曰滬江,共高歌樂讚揚。
- 讚揚之聲,遍於四方,我愛我校,爰升其堂,
- 惟我母校,信義勤愛,讚揚母校榮光,
- 使我學行,罔或不臧,增榮名仰滬江。
校園
[編輯]大學校園是今天上海理工大學的軍工路校區。1949年以前,滬江大學約有60幢建築物,目前保存有35幢,其中有30幢列入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築[2],建築多為紅磚坡頂建築,是中國大陸保存較為完好的教會學校建築群。滬江大學歷史建築群已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以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3] | 始建或落成年分 | 現時用途 | 備註 |
---|---|---|---|
思晏堂(Yates Hall) | 建於1908年、1909年落成 | 教學樓 | 紀念浸會早期來華傳教士晏瑪太(Matthew T.Yates),上海優秀建築 |
思斐堂 | 1915年落成 | 第三宿舍 | 上海優秀建築 |
思伊堂(Evanston Hall) | 1919年落成 | 第四宿舍 | 上海優秀建築 |
體育館(Haskell Gymnasium) | 1918年落成 | 學生活動中心 | 上海優秀建築 |
思孟堂(Melrose Hall) | 1920年落成 | 第二行政辦公樓 | 由美國加州梅爾羅斯( Melrose, Pasadena)的厥特氏The Treats捐贈。紀念1907年在江西牯嶺因拯救落水的雅禮大學席比義而犧牲的聖約翰大學孟嘉德(Arthur Sitgreaves Mann)牧師。上海優秀建築 |
思雷堂(Richmond Hall) | 1922年落成 | 第一行政辦公樓 | 上海優秀建築 |
科學館 | 1922年落成 | 職能部處辦公樓 | 曾作為理學院樓,又稱格致堂。上海優秀建築 |
懷德堂(Treat Hall) | 1923年落成 | 第五宿舍 | 作為女生宿舍,上海優秀建築 |
湛恩紀念圖書館(Herman C.E. Liu Memorial Library) | 1928年落成 | 公共服務中心 | 曾作為儀表一館。上海優秀建築。 |
艾德蒙堂(Edmands Hall)[4] | 1932年落成 | 南體育館 | 女生健身房,上海優秀建築 |
音樂堂(Music Hall) | 建於1935年 | 校辦公樓 | 上海優秀建築 |
思福堂(Virginia Hall) | 建於1936年 | 國際交流中心 | 原為教師住宅,上海優秀建築 |
思魏堂(Auditoriumand and White Chapel) | 1937年落成 | 大禮堂 | 紀念滬江大學第二任校長魏馥蘭。上海優秀建築 |
馥賚堂(Franklin-Ray Hall) | 建於1948年 | 第二教師公寓 | 上海優秀建築 |
麥氏醫院 | 1917年落成 | 家屬樓211號 | 上海優秀建築 |
家屬樓108號 | 建於1922年 | 滬江大學校友招待所 | 劉湛恩校長故居,上海優秀建築 |
家屬樓209號 | 建於1936年 | 家屬樓 | 上海優秀建築 |
家屬樓210號 | 建於1947年 | 家屬樓 | 1989年4月由三層加建為四層。上海優秀建築 |
教師住宅 | 建於1909至1929年 | 家屬樓 | 共有12幢。上海優秀建築 |
- 東堂 (East Hall),建於1909年,膳廳、宿舍,現為慈善工作站。
- 家屬樓103/104號,建於1915年,原滬江大學教員住宅。
- 家屬樓109號,建於1920年,原滬江大學教員住宅。
- 家屬樓110-112號,建於1924年,原滬江大學教員住宅。
- 家屬樓201/202號,建於1917年,原滬江大學教員住宅。
- 家屬樓205號,建於1920年,原滬江大學教員住宅。
- 家屬樓208號,建於1923年,原滬江大學教員住宅。
- 家屬樓115-120號,建於1929年,為一幢六套聯排住宅。
- 家屬樓121-126號,建於1930年,為一幢六套聯排住宅。
歷任校長
[編輯]浸會神學院
- 柏高德(J. T. Proctor,1906年-1909年)
浸會大學堂
- 柏高德(J. T. Proctor,1909年-1911年)
上海浸會大學
- 柏高德(J. T. Proctor,1911年-1911年)
- 戴阼施(Ezra Francis Tatum,1911年,代理校長)
- 魏馥蘭(Francis John White,1911年-1914年)
滬江大學
- 魏馥蘭(Francis John White,1914年-1926年)
- 劉湛恩(Herman C. E. Liu,1928年-1938年4月7日)
- 樊正康(T.K. Van,1938年-1939年,校務長)
- 樊正康(T.K. Van,1939年-1946年)
- 凌憲揚(Henry Hsien-yang. Lin,1946年,代校長)
- 凌憲揚(Henry Hsien-yang. Lin,1946年-1949年)
- 余日宣(1949年-1952年,校務委員會主任)[5]
知名教師
[編輯]校友
[編輯]- 徐志摩
- 唐滌生
- 戴琳
- 李公朴
- 吳經熊
- 吳嵩慶, 鋼鐵工業家
- 夏志清
- 鄧家棟,臨床內科學家、血液病學家
- 徐次達,著名工程師、固體力學家
- 馮亦代,翻譯家、作家、編輯;
- 張資珙,化學家
- 程及,畫家
- 朱撫松
- 李道豫
- 龔祥瑞,法學家
- 陳廼沅,1945屆化學系。化學、石油化工專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 李儲文,1940屆化學系畢業。中國共產黨高級官員,曾任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外事辦公室主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上海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中國福利會副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顧問、全國政協委員、《辭海》副主編之一,現任上海杉達學院董事長、上海市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永遠名譽會長,以長期隱藏在基督教會內從事地下工作和於1980年代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期間,為香港主權交接所進行的準備工作而著稱。
- 周聯華,神學家,美國南方浸信會神學院哲學博士學位 , 臺灣東海大學董事會董事長、臺灣浸信會神學院專任教授、臺灣世界展望會董事長。
- 張蔚觀,張忠謀父親
- 文忠傑,國防醫學院「外科教父」。1930年畢業於上海滬江大學,1937年獲美國紐約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任職於北平協和醫學院附設醫院外科部。1958年起,任三總與榮總外科主任,創立國內住院醫師、總醫師培訓制度。1973年從三總退休,仍參加三總每月外科死亡病例研討會。九十歲罹患腹部主動脈瘤,一百歲得食道癌,依然參與醫學會指導後進。學生遍布醫界,如心臟移植權威魏崢、榮總副院長雷永耀等。2006年12月12日因癌症轉移引起心肺衰竭,病逝三軍總醫院,享年102歲。
- 劉元方,中國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參考資料
[編輯]- ^ 《上海档案史料研究》:沪江大学档案流存略考. [2016-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6).
- ^ 上海理工大學优秀历史建筑群. 上海理工大學. 2018-02-28 [2021-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2).
- ^ 張德明 、彭為微 、夏偉峰 、伊影秋. 发掘历史建筑文脉 迎接百年校庆——沪江大学历史建筑考略. 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2-28 [2021-04-07].
- ^ 沪江大学历史建筑介绍. 上海理工大學. 2008-05-29 [2021-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5).
- ^ 历任领导,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于2013-03-26查阅. [2013-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4).
延伸閱讀
[編輯]- Hipps, John Burder.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Valley Forge: Board of Founders of th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1964
- 王立誠:《美國教會高等教育在中國:滬江大學個案研究》。博士論文,上海:復旦大學,1995。
- 滬江大學校友會:《滬江大學紀念集 (1906-1986)》。上海:滬江大學校友會,1986。
- 一霜:〈滬江大學的「大家庭」精神〉。《上海文史資料選輯》,第59輯 (1988),頁120-127。
- 朱博泉:〈滬江大學校史述略〉。《上海文史資料選輯》,第47輯 (1984),頁206-212。
- 劉王立明:〈滬江大學始末簡記〉。《全國文史資料選》(北京),第31期,頁120。
- 魯易:〈滬江大學女學生的制服〉。《民國日報》,第77冊 (1928年12月6日),總頁585。
- 王立誠:〈滬江大學與近代商科教育〉,《近代中國》,第6輯 (1996),頁41-61。
- 顧宗沂:〈滬江大學〉。中國學生社編:《全國大學圖鑑》,頁176-180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3。
- 劉王立明:〈先夫劉湛恩先生〉。《中華教育界》,復刊第1卷1期 (1947),頁116-118。
- 朱撫松:〈私立滬江大學〉。《中華民國大學誌》,頁156-158。台北:中國新聞出版公司,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