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河中石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河中石獸》是中國大陸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課文,選自紀曉嵐著《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六《姑妄聽之》,標題為編者所加。

內容

[編輯]

滄州南一寺廟山門前有兩座石獸沉入河底。僧人重修寺廟,往下游找石獸,找了十幾里還是沒找到。一位講學家說:石頭堅硬沉重,沙子疏鬆輕浮,因此石獸逐漸沉到了沙的深處。大家認為他說得對。

一位老河兵聽說後說:河中失石,應於上游尋求,河水不能沖走石頭,由於石頭的反激,一定在石頭下面沖走沙子形成坑,坑深到了石頭的一半,石頭必定倒在坑中,像這樣不停翻轉,石頭就移動到上游了。人們按照他的話去做,果然在幾里之外找到了石獸。該文最後評論說:可見天下之事,不可以主觀臆測。

評論

[編輯]

汪泰陵《清文選》評論:「本文雖然短小,但結構卻相當嚴謹。寺僧的話、講學家的話、特別是老河兵的話,一層深似一層,猶如剝筍一般,極具說服力。文章的語言亦精練準確,有一種不容辯駁的力量在。」[1]

質疑的意見認為,老河兵的話不符合物理學知識,因為石獸向上游移動的位移是以下沉的位移為代價的,不會移動數里之遠。[2][3]初中部編版語文教材在課文後給出一則閱讀材料:早已沉入黃河底的黃河鐵牛,於1989年發掘時仍在原址。2023年,部編版語文教材用沈括文章《活版》代替了《河中石獸》。

參考

[編輯]
  1. ^ 汪泰陵選注. 清文选. 貴陽: 貴州教育出版社. 2002: 297. ISBN 7-80650-267-X. 
  2. ^ 賴瑞雲. 《河中石兽》的科学性与文学性(上).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0, (4): 31-36. 
  3. ^ 賴瑞雲. 《河中石兽》的科学性与文学性(下).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0, (5): 34-43. 

外部連接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