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引擎
HTML |
---|
比較 |
瀏覽器引擎(browser engine),也稱為排版引擎(layout engine)、頁面彩現引擎(rendering engine)或樣版引擎,它是一種軟體元件,負責取得標記式內容(如HTML、XML及圖像檔案等等)、整理資訊(如CSS及XSL等),並將排版後的內容輸出至顯示器或印表機。所有網頁瀏覽器、電子郵件客戶端、電子閱讀器以及其它需要根據表示性的標記語言(Presentational markup)來顯示內容的應用程式都需要排版引擎。
在Mozilla將其Gecko排版引擎作為獨立於瀏覽器的一個配件之後,「排版引擎」這個詞彙才被廣泛使用[1]。也就是說,除了Mozilla瀏覽器,其它瀏覽器也可以使用Gecko作自己排版引擎。
布局與彩現
[編輯]網頁的布局通常由層疊樣式表(CSS)指定。每個樣式表都是一系列關於頁面呈現方式的規則。例如,一些規則指定排版細節,如字型、顏色和文字大小,而另一些規則則確定圖像的位置。引擎會組合所有相關的CSS規則,以計算出將在螢幕上繪製的視覺表示的精確圖形坐標。[2][3]
一些引擎可能會在頁面資源下載完成之前就開始彩現。隨著接收到更多資料,這可能會導致視覺變化,例如出現逐漸載入的圖像或無樣式內容閃爍。[4]
著名的引擎
[編輯]Mozilla開放原始碼專案的網頁瀏覽器引擎Gecko,被Mozilla代碼庫中的各種產品所使用,其中包括Firefox網頁瀏覽器、Thunderbird電子郵件客戶端和SeaMonkey網路套件[5]。Goanna是Gecko的一個分支[6]。
KDE的開放原始碼KHTML引擎在KDE的Konqueror網頁瀏覽器使用,後來成為WebKit的基礎,WebKit是Apple Safari和早期Google Chrome網頁瀏覽器的引擎[7]。
Google最初使用WebKit用於Chrome瀏覽器,但最終將其分支為自行建構的Blink引擎[8]。所有以Chromium為基礎的瀏覽器都使用Blink,使用CEF,Electron或任何其他Chromium嵌入式框架構建的應用程式也是如此。
Internet Explorer的網頁瀏覽器引擎Trident,被Microsoft Windows平台的許多應用程式如Outlook Express、某些版本的Microsoft Outlook和Winamp、RealPlayer中的迷你瀏覽器所使用。Trident已經被EdgeHTML所取代,2019年EdgeHTML被Blink取代[9][10]。
Opera軟體公司的專有的Presto引擎被授權給其他許多軟體供應商,也在Opera瀏覽器所使用,直到2013年被Blink取代[11]。
時間軸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nglayout project: identity crisis. Mozilla.org. [2012-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9).
- ^ Behind the scenes of modern web browsers. Tali Garsiel. [21 April 2018].
- ^ How Blink Works. Google. [12 March 2024].
- ^ Boudreaux, Ryan. How to prevent Flash of Unstyled Content on your websites. TechRepublic. October 18, 2013 [2021-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5) (英語).
- ^ Gecko. Mozilla. [2018-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4).
- ^ Introducing Goanna. M.C. Straver. 2015-06-22 [2018-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 ^ Paul Festa. Apple snub stings Mozilla. CNET Networks. 2003-01-14 [2017-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5).
- ^ Bright, Peter. Google going its own way, forking WebKit rendering engine. Ars Technica. Conde Nast. April 3, 2013 [March 9,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1).
- ^ Belfiore, Joe, Microsoft Edge: Making the web better through more open source collaboration, Microsoft, 2018-12-06 [2019-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
- ^ Microsoft Edge and Chromium Open Source: Our Intent. Microsoft Edge Team. 6 December 2018 [8 Dec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8).
- ^ Opera confirms it will follow Google and ditch WebKit for Blink, as part of its commitment to Chromium. thenextweb. 2013-04-04 [2019-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