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訴訟
此條目或章節需要時常更新。有關事物或許會隨著時間而有所變化。 |
下文列出部分涉及到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訴訟。
判決有利於原告的訴訟
[編輯]2011年5月,路易斯·培根獲得一項針對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法庭令,要求基金會公開在維基百科上涉嫌毀謗他的編輯的個人資料。但是,由於該項法庭令是在英國獲取的,故而無法在美國被執行。[1][2]
判決有利於基金會的訴訟
[編輯]文學代理人芭芭拉·鮑爾(Barbara Bauer)起訴維基媒體基金會毀謗,[3][4] 她聲稱維基百科將她列為「最愚蠢的」文學代理人。[4] 但是基於《通信規範法案》,法院駁回了芭芭拉·鮑爾的起訴。[5]
職業高爾夫球運動員富齊·佐勒也認為自己被維基百科毀謗,但是他並沒有選擇起訴維基媒體基金會,因為他的律師告知他,考慮到《通信規範法案》,案件勝算不大。[6] 然後他起訴了編輯所在的邁阿密電腦製造公司,但後來他也放棄了這起訴訟。[7]
2007年,三名法國公民起訴維基媒體基金會,因為維基百科上的某個條目將他們描述為同性戀活動家。[8][9] 法國法院駁回了有關毀謗和侵犯私密的案件,裁定維基媒體基金會對維基百科內的文章並不承擔連帶責任。[9] 法官認為2004年的法國法律限制了基金會的責任,並且侵權內容已經被刪除。[8][9] 法官發現並沒有任何法律要求基金會必須檢查維基百科的內容,並且「網站負責人如果在事實上不知道網站上的非法內容,那麼就不能因為網站上的非法內容要求網站負責人承擔民事責任。」[9] 不過法官並沒有裁定這些信息是否具有毀謗性。[8][9]
《淘氣馬拉塔瓦尼亞:學會對毒品說「不」》的作者西爾維婭·史考特·吉布森(Sylvia Scott Gibson)因維基百科對她的書的描述而起訴維基百科。[10] 但是她的起訴被駁回了。[11]
其他涉及毀謗的訴訟
[編輯]美國作家和記者約翰·席根塔勒於2005年聯繫維基百科,因為他的條目中出現了不實指控,聲稱他曾經一度被懷疑與約翰·甘迺迪和博比·甘迺迪暗殺事件直接相關,而且該部分已經加入有四個月了。[4][12] 約翰·席根塔勒指責維基百科是一個「有缺陷和不負責任的研究工具」,並批評《通信規範法案》保護了維基百科。[4]這一事件就是席根塔勒傳記事件。
2013年5月,美國金融管理學會代表喬治·門茨(George Mentz)表示,維基百科上面有的虛假陳述涉嫌故意發布,這些虛假或無能的維基百科編輯給維基媒體基金會惹來了法律糾紛。[13]
《數字千年法案》刪除通知
[編輯]德州儀器公司向維基媒體基金會發送了「《數字千年法案》刪除通知」,因為某些特定加密密鑰在德州儀器簽名密鑰事件條目上被公開。一位維基百科編輯隨即回復了一封反通知,後由於德州儀器公司未在《數字千年法案》規定的10—14個工作日內作出回復,這些密鑰因此又被恢復。
除此之外,維基媒體基金會還曾在《數字千年法案》刪除通知的要求下,對英語維基百科中的戴蒙·達什和外設組件互連標準條目執行基金會行動。[14]
美國聯邦調查局徽章使用爭議
[編輯]2010年7月,美國聯邦調查局致函維基媒體基金會,要求基金會旗下的維基百科停止使用聯邦調查局徽章[15]。聯邦調查局認為維基媒體基金會使用其徽章是違法的,並威脅訴諸法律[a]。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律師邁克·戈德溫在回函里向聯邦調查局發出反通知,聲明在維基百科上使用聯邦調查局的徽章並不侵權。[17]他對維基百科的行為作了辯護,拒絕撤除徽章[18]。
與美國國安局的訴訟
[編輯]2015年3月,維基媒體基金會聯合其他團體就美國國家安全局對其上游實施大規模監控而提起訴訟。[19]
黑猴自拍照
[編輯]
註解
[編輯]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US billionaire wins high court order over Wikipedia 'defamation'. The Guardian. 2011-05-09 [2018-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02).
- ^ U.S. Law Protects Anonymous Speech, Not Billionaires. Forbes. 2011-05-10 [2018-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30).
- ^ Wikipedia goes to court to defend defamation immunity. The Register. 2008-05-07 [2013-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01).
- ^ 4.0 4.1 4.2 4.3 Beaumont, Claudine. Wikipedia fights defamation lawsuit. Telegraph. 2008-05-11 [2013-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9).
- ^ Bauer v. Wikimedia. Citizen Media Law Project. 2008-05-02 [2018-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13).
- ^ Beaumont, Claudine. Wikipedia fights defamation lawsuit.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08-05-11 [2012-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9).
- ^ Zoeller v. Josef Silny & Associates. Digital Media Law Project. [2017-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6).
- ^ 8.0 8.1 8.2 Wikipedia cleared of defamation. The Inquirer. 2007-11-02 [2013-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4).
- ^ 9.0 9.1 9.2 9.3 9.4 Wikipedia cleared in French defamation case. Reuters. 2007-11-02 [2013-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1).
- ^ Gibson v Amazon complaint. [2018-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5).
- ^ Sylvia Scott Gibson et al v. Amazon.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ocument 142) on Justia
- ^ FindLaw's Writ – Ramasastry: Is an Online Encyclopedia, Such as Wikipedia, Immune From Libel Suits?. Writ.news.findlaw.com. 2005-12-12 [2013-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7).
- ^ AAFM ® Legal Complaint FOR Defamation, Libel and Fraud To Wikipedia/Wikimedia Legal Offices.. AAFM. [2013-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0).
- ^ 參見Wikipedia:基金會行動。
- ^ Letter from FBI to Wikimedia (PDF). 2010-07-22 [2012-08-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8-18).
- ^ FBI要求维基百科撤下徽章. 新浪. 202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4).
- ^ Letter from Wikimedia to FBI (PDF). 2010-07-30 [2012-08-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8-14).
- ^ Schwartz, John. F.B.I., Challenging Use of Seal, Gets Back a Primer on the Law. The New York Times. 2010-08-02 [2012-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6).
- ^ Ingram, David. NSA sued by Wikimedia, rights groups over mass surveillance. Reuters. 2015-03-10 [2015-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