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噴-7引擎
外觀
渦噴-7 WP-7 | |
---|---|
類型 | 渦輪噴射發動機 |
原產國 | 中國 |
設計 | 瀋陽黎明引擎製造廠 |
首次試驗 | 1965年 |
主要應用 | 殲-7、殲-8 |
衍生自 | R-11F-300 |
技術數據(渦噴-7) | |
長度 | 4,600公釐 |
最大直徑 | 906公釐 |
淨重 | 1,151公斤 |
壓縮機 | 軸流式 |
性能數據(渦噴-7) | |
最大推力 | 淨推力:38.2千牛 加力推力:56.3千牛 |
渦噴-7引擎(WP-7)是中國的一種渦輪噴射發動機,仿製自由蘇聯引進的R-11引擎。
發展歷史
[編輯]1961年3月30日,中蘇雙方在莫斯科簽訂合同,蘇聯頒發MiG-21F-13戰鬥機、R-11F-300渦輪噴射發動機、K-13空對空飛彈的生產許可證給中國政府。1962年,蘇聯向中國提供了R-11引擎的技術資料和樣品。瀋陽黎明引擎製造廠於1964年開始進行R-11F引擎的仿製,首台引擎於1965年10月組裝完畢並開始試車,1966年12月通過技術鑑定,命名為「渦噴-7」,並開始批量生產,裝用於國產的殲-7戰鬥機。但初期由於材料質量原因,中國仿製的渦噴-7引擎的性能一直無法達到蘇聯原裝R-11F-300的水平[1]。
到1960年代中期,由於殲-8戰鬥機的研製計畫已經啟動,需要一種比渦噴-7擁有更大推力的引擎。當時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專家容科提出,通過提高渦輪前溫度增大引擎推力,為解決渦輪葉片的耐高溫問題,其最佳途徑就是將當時的渦輪實心葉片改為空心葉片,用強制冷卻提高葉片耐高溫性能。1966年9月,中國研製成功鑄造空心葉片,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空心鑄造葉片技術的國家。1966年試製出第一台裝用空心葉片的渦噴-7甲引擎(WP-7A),渦噴-7甲引擎加力推力相比原有的渦噴-7提高了11%,耗油率降低14%。
為滿足殲7改型的需要,瀋陽航空引擎研究所和黎明機械公司於1965年聯合在渦噴-7甲的基礎上改型發展渦噴-7乙。此後,又陸續研製出延壽改型渦噴-7乙B和渦噴-7乙III。
參考文獻
[編輯]- ^ 枭龙之心:国产军用涡喷发动机发展揭秘. 現代兵器. 2007-12-26 [2011-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