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湖南彈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湖南彈詞是流傳在中國湖南省範圍內的彈詞藝術流派。[1][2]

沿革

[編輯]

1180年(南宋淳熙七年),時任湖南安撫使的辛棄疾和詩人們泛舟長沙湘江,有歌妓彈奏琵琶月琴樂器[1] 辛棄疾寫了一首《賀新郎》:「黃陵祠下山無數,聽湘娥,泠泠曲罷,為誰情苦……愁為倩,麼弦訴。」「麼弦」即「么弦」,是月琴、琵琶的第四弦。辛棄疾的這首詞成了湖南彈詞的被發現的最早文獻記錄。[1]

湖南彈詞成熟於清朝同治時期,在清朝和中華民國時期風行湘楚大地,長沙、益陽湘潭株洲瀏陽,是湖南彈詞的主要傳播城市。[1] 當時,湖南彈詞被稱為「道情漁鼓」,簡稱「道情」,用漁鼓、筒板伴奏演唱。[1] 道情漁鼓,可以是一個人彈月琴,一個人擊打漁鼓,這樣兩人對唱;也可以一個彈月琴獨自唱。[1] 平日,藝人只在城鎮演唱,賣唱遊街,秋收之後,藝人陸續下鄉,串村演唱。[1]

清朝戲劇家楊恩壽《坦園文錄》記載:「1863年(清朝同治二年),長沙道情漁鼓藝人張跛演唱《劉伶醉酒》,『以鼓板唱道情……惟妙惟肖』」。[1]

1904年,清政府禁止藝人唱彈詞,前期也曾禁止唱花鼓戲,原因是同盟會成員陳天華的《猛回頭》進入了彈詞唱本,藝人開口就是:「拿鼓板,坐長街,高聲大唱;尊一聲,眾同胞,細聽端詳:我中華,原是個,有名大國;不比那,彈丸地,僻處偏方。論方里,四千萬,五洲無比;論人口,四萬萬,世界誰當……」,由於當時中華民國從清政府手中接了被西方列強及東洋大日本帝國擄掠後衰落破敗的爛攤子,國破家亡,「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夠」,[3]民間老百姓從天朝迷夢的幸福生活一落萬丈,藝人一唱到這首彈詞唱本,「雖目不識丁者,聞之皆泣下」。[1]

1920年,周壽雲、舒三和等在長沙坡子街的茶肆坐在戲棚里演唱,開啟了固定演唱彈詞的新形勢。[1]

1930年到1940年,熊伯鵬在長沙的報紙刊物上發布彈詞唱本長篇2部,短篇215部,是用長沙話演唱,例如:「打不死的被打死,還得陽的還不得陽……九頭鳥變了沒頭鳥,活閻王去見死閻王」。[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號召「破四舊」,湖南省禁止演唱湖南彈詞,直接導致了這門傳統藝術的衰落。[1]

1980年代,鄧小平改革開放,湖南彈詞鬆綁解禁,但是隨著流行文化,尤其是華語流行音樂的文化入侵,到處矗立著歌舞廳溜冰場、港台歌星演唱會(場所是賀龍體育館),湖南彈詞淹沒在勁歌熱舞中,再也沒有恢復生機。[1]

2013年4月,「長沙彈詞活化石」的國家級傳承人彭延坤因腎衰竭送到湖南省人民醫院搶救,才未去世,彭延坤的去世就會標誌著湖南彈詞的失傳。[1]

流派

[編輯]

湖南彈詞的主要有影響力的流派是長沙彈詞和益陽彈詞,長沙彈詞用長沙話演唱,益陽彈詞用益陽話演唱,不過也有「益陽弦子長沙腔」的說法,益陽彈詞分作「書頭、道白、唱詞、尾聲」四部分,固定句式是七字句,增減字數出現節奏變化,更擅長柔腔和悲腔。[1]

樂器

[編輯]

湖南彈詞的主要樂器是月琴,指法有「滾、輪、彈、撥、搓、按、扳、揉、打、滑」十字口訣,「八板九腔」的曲體,後來演變為「九板九腔」,「說、噱、彈、唱、表、演」六路。[1]

唱本內容

[編輯]

湖南彈詞的唱本內容主要是中國歷史文學,多數是從章回小說改編的。值得注意的是,湖南彈詞沒有曲譜記錄,唱腔和唱詞都是通過師傅徒弟口口相傳,唱本有文字記錄。[1]

相關延續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給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每1年1萬元人民幣的資助。湖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每1年3000元人民幣資助。[2]

2007年至2013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湖南省境內76人,其中,灘頭年畫傳承人鍾海仙、李咸陸已經去世,由鍾海仙妻子高臘梅接替擔任傳承人;寶慶竹刻傳承人曾劍潭已經去世;土家族打溜子傳承人羅士碧已經去世;土家族茅古斯舞傳承人彭英威已經去世;侗族儺戲傳承人龍子明已經去世;辰州儺戲傳承人李福國已經去世,並且沒有接替的傳承人,即辰州儺戲已經失傳;踏虎鑿花傳承人鄧興隆已經去世。[2]

除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茅古斯舞目前被土家族族人保存並且延續較好,其他各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將面臨失傳,包括湖南彈詞。[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趙海燕. 《月琴声里唱真情——长沙弹词与益阳弹词》. 《老年人》. 2013年, 第9期: 第42頁. ISSN 1007-2616 (中文(簡體)). 
  2. ^ 2.0 2.1 2.2 2.3 徐炯權. 《呵护“非遗”活化石,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老年人》. 2013年, 第9期: 第4–7頁. ISSN 1007-2616 (中文(簡體)). 
  3. ^ 羅立剛. 《婉约词》. 杭州市: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 228. ISBN 7-5338-6613-4 (中文(簡體)). 顧貞觀《金縷曲》「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擇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冰與雪,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夠?比似紅顏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只絕塞,苦寒難受。廿載包胥承一弱,盼烏頭,馬角終相救。置此札,兄懷袖。」